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冲击2万亿蓝海市场 我国物联网发展趋势已现

时间:2023-03-13 18:06:43 科技观察

冲击2万亿蓝海市场我国物联网发展趋势已成为“网络强国”和“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物联网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不仅可以加速新一轮产业变革,也决定了未来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归属。基于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对其发展进行战略部署。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活跃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已达100亿,整个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和趋势呢?我国物联网迎来良好发展。说起我国的发展,一开始可能并不理想。长期处于概念炒作阶段,同时应用相对碎片化,发展呈现闭环状态。但后续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对物联网发展给予积极引导和更多红利,企业对产业发展的理解和积极性开始逐渐增强,我国互联网发展物联网终于进入了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新的发展阶段。物联网与传统产业、智慧城市的融合应用在释放价值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在产业链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集成系统、应用、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比如在二维码、中高频RFID等成熟环节,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逐渐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而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等薄弱环节,与国外的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此外,在第三方运营平台上,各要素融合形成有序发展态势,平台化、服务化的发展模式日趋清晰。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物联网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产业规模为5000亿元,2014年为6000亿元,到2015年底,产业规模已增至7500亿元。短短三年时间,产业规模激增超过2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同时,“十三五”以来,增长趋势不减反增。到2018年,国内市场规模已达1.43万亿元。据工信部预测,202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未来市场有增长空间。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整体来看,虽然我国物联网前期的发展并不理想,但后续的发展却非常喜人。产业链发展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扩大,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企业、资金等方面的红利加持,再加上新基建、北斗今年以来的导航、5G等机遇。为未来在物联网领域取得更多成就注入了信心。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可以期待物联网在传统制造领域的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带动自身产业的发展。发展会越来越成熟。行业未来趋势正在逐渐显现。然而,虽然行业发展态势和机遇喜人,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隐患和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和开放应用,相关的安全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引起了业界和社会的关注。日前,根据最新的《诺基亚威胁情报报告》,今年针对联网设备的网络攻击已达到受感染设备的33%,高于2019年的16%左右,表明网络攻击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安全的有效防控。在此背景下,物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逐渐凸显。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加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的防控治理。一方面,企业、行业和监管机构需要提高物联网安全意识,通过全面合作、积极沟通、强力监管,提升防控水平,借助政策搭建有效防护网和法律。另一方面,行业自身也需要提升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积极培育物联网安全企业,支持物联网安全技术发展,引导、规范和支持物联网安全市场的发展,让安全伴随行业。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另外两大趋势也需要同步推进。一是加快应用与智能消费设备的结合。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追求的不断提高,对各种智能电子设备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从中受益。二是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融合。随着企业使用物联网设备和技术,收集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无论是数据传输、存储还是处理,都离不开5G、AI等技术的帮助。当然,物联网行业的最终发展,还是需要更完善的人才体系支撑。未来物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也会创造出更具体的职位,比如首席数据官,这些职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比较紧缺。这就需要行业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建设。配套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总而言之,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只有完善的人才体系和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推动物联网产业的最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