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可穿戴设备网:由国内外IT巨头研发和主导的智能手表概念,近年来非常流行。
它的出现会复制上世纪石英技术革命对传统机械表的影响吗?制造业遭受沉痛打击?国产手表品牌如何应对这场智能革命?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第25届深圳钟表展上采访发现,大多数国产品牌对智能手表都持观望态度,认为其对机械表的影响将会有限。
智能手表的研发主要由三星、苹果等IT巨头推动,国内手表企业参与较少。
深圳市钟表协会常务副会长、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侯庆海告诉记者,可穿戴智能手表的显示接口太小,操作不方便,消耗大的权力。
如果没有其他突破性进展,可能只是一个噱头,发展空间有限。
某科技公司CEO表示,目前其公司研发的智能手表与传统手表的形态非常接近。
“我们用IT思维和方法来思考手腕上的设备,但在加工、制造、舒适度、美观度等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
”作为本届展会上少数推出智能手表产品的参展商之一展会上,EZON易准品牌创始人陈祖源认为,IT巨头的主要解决方案可能包括移动医疗、移动支付、智能家居、娱乐互动、信息管理、运动健康几个领域,而如果是传统手表厂商。
能够专注于解决某个领域的需求,将某个功能发挥到极致,他们可能会成功,专注于运动、跑步等功能,而且这个分支的智能手表对技术要求很高,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陈祖源认为,首先要有精密的制造技术,包括防水、防磁、防震、良好的电池寿命等,此外还必须有通信能力。
能力,包括低功耗蓝牙、WI-FI、芯片处理技术、APP云平台。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顺华表示,目前该行业涉及的研究大部分是跨界合作。
很多IT企业发现,要想做出一款好手表,还是需要与手表公司合作。
传统手表制造商在精密制造技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现在谈论智能手表对传统手表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副会长杨益军认为,传统手表经过数百年的历史,被赋予了很多意义,并不是简单的计时工具。
智能手表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充其量,它们只是手表市场的一个分支,而不是主流市场。
朱顺华认为,智能手表属于电子产品,可能对石英表产生影响,但对机械表影响有限。
记者从本届深圳钟表展了解到,天王表、飞亚达等国产品牌的畅销型号基本都在万元以内。
考虑到国产手表价格过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可能会下降,多数国产手表厂商表示,是否会主攻高端市场,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
工信部近日公布,到2020年,我国高、中、低端手表产品产值比例由目前的1:14:85转变为3:22:75,培育国际5名左右知名品牌及国内品牌约20个。
名牌。
侯庆海表示,国内手表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买得起手表等奢侈品。
截至目前,深圳手表企业众多,产能达到世界手表产量的41%,产值占全国50%以上。
如果能进一步提升设计、产品、服务和品牌文化,“深圳制造”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像“瑞士制造”一样的知名品牌。
天王钟表市场总经理邓光磊表示,电商对国产手表的销售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中瑞自贸协定7月1日正式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轻工业处处长王民彦表示,国外产品进入将产生一定影响对国产品牌而言,但中瑞自贸协定将在钟表等多个领域建立良好的政府层面合作机制。
扩大引进瑞士先进钟表检测、维修技术,与瑞方合作培养钟表专业人才,提升我国钟表业发展水平。
中国钟表协会监事会副会长王孟金直接参与了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第一轮至第八轮谈判。
他表示,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中瑞自贸协定的关税方面,但实际上还有其他几个部分也至关重要。
例如,双方不得对对方自然人流入设置障碍。
也就是说,当瑞士著名钟表品牌的制表大师退休时,我们可以邀请他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