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iWatch、Google Glass到百度咕咚手环、盛大果壳GEEK手表,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热情设备市场持续飙升。
随着可穿戴设备电子产业链的逐步形成,智能可穿戴产品也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各方追逐的新蓝海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可穿戴电子产品是智能设备的发展趋势,国际巨头主推的产品有望引发大量产业资本的跟进。
目前,对TMT行业具有前瞻性的机构投资者正在率先对可穿戴电子产业链做出相关布局。
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可穿戴设备概念的流行重新开启了人们对科技和生活的想象,IT行业的大佬们也在这一领域展开角逐。
最新消息显示,索尼和三星将分别在8月底和9月初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
除了巨头公司之外,不少创业公司也纷纷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推出各种概念产品。
预计今年可穿戴智能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
事实上,可穿戴产品的应用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外部智能综合应用或实时数据综合应用延伸到人类健康保健领域,如智能隐形眼镜、PH胶囊等,其应用对象也将发生转移。
来自人体或动物。
将应用嫁接到房屋、桥梁上,实现整体生活的数字化。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预测了各类可穿戴设备的增长趋势。
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信息娱乐。
甚至有业内人士乐观预测,鉴于可穿戴设备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未来取代手机只是时间和技术问题。
有机构指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由于可穿戴设备相比智能手机在外观上有更大的改造空间,因此产品制造也将需要硬件材料发生更大的变化。
仔细一看,包括摄像头、电路板、柔性材料、触摸屏、电池模组等在内的可穿戴设备零部件及产业链企业有望受益于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扩大。
此外,包括触摸屏、投影仪、通信模块等智能设备在内的智能设备也将成为可穿戴设备产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市场人士表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下半年乃至明年基金投资的重要主题,包括柔性电路板块、传感器、语音耳机、智能控制器、液态金属等细分领域都将呈现一定的涨幅。
投资机会。
据一位长期关注电子领域发展的公募人士分析,目前硬件机会相对较强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柔性电路板(FPC)、柔性屏和微机电系统(MEMS)。
如果上述领域能够与巨头公司进行产业链合作,意味着可穿戴市场的格局将形成不同产品系列的阵营,国内厂商也将跟进获取订单。
其他私募投资者认为,可穿戴电子智能设备也将使语音控制和交互技术在消费电子应用中获得更突出的价值。
由于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产品需要采用语音交互技术来达到解放双手的目的,一些涉及语音控制技术的上市公司成为机构投资者布局可穿戴概念的重要标的。
有券商机构指出,苹果、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推出颠覆性产品将迅速引爆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其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将被市场充分挖掘。
相关概念股也有望保持强劲上涨势头。
海通证券报告显示,MEMS、FPC和粉末冶金是从可穿戴设备爆发中受益最大的三个行业。
预计各种可穿戴设备将从2020年开始爆发,并在智能手机中加强这些应用。
相关上市公司将值得市场关注。
据分析,未来MEMS、FPC、粉末冶金领域的领军者将分别是歌尔、德润电子和长盈精密。
同时,有望成为谷歌眼镜供应商的水晶光电、德赛电池和环旭电子也将受益。
歌尔在蓝牙技术和声光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积累无疑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佼佼者。
不过,尽管可穿戴设备行业隐藏着诸多投资机会,但仍有部分投资者对可穿戴概念持谨慎态度。
有市场人士分析,可穿戴设备前景广阔,但距离消费市场普及还很远。
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不宜过快加大资本部署。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硬件企业技术创新空间有限,缺乏平台支撑。
没有实际业绩支撑,市场难免陷入炒作,投资者需警惕其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