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识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苹果的Siri已经家喻户晓,谷歌的Google Now也很有名。
但尴尬的是,大多数人大多将它们当作无聊时的“调侃”。
在大屏智能手机上,手指轻点几下就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各种操作,但手机内置的语音识别软件却无用武之地。
然而,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日益普及,智能语音识别服务开始崭露头角。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受限于功能设计,缺乏甚至没有屏幕、键盘等输入输出设备,无法实现完整的人机交互。
曾经被视为无用的智能语音识别,如今迎来了用武之地。
如今,苹果、三星、MOTO、LG等巨头都在研发或已经推出智能可穿戴设备。
国内具有较强模仿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厂商也开始布局,这或许意味着可穿戴设备的热潮正在开始。
卷起。
这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新的机遇,不少企业纷纷瞄准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领域。
今年12月初,语音交互厂商云智声发布了可穿戴设备ROM。
该ROM基于Android系统,主打语音交互功能,搭配智能眼镜推出。
今年12月中旬,乐力推出小马手表管家。
虽然这不是ROM产品,但它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管理智能手表。
分析人士表示,这些公司之所以押注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希望该领域成为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的下一个热点,并希望自己推出的第三方智能ROM成为可穿戴设备运营的一部分。
系统。
Flyme和MIUI。
从盈利模式来看,目前大多数厂商的操作系统通常定位为智能穿戴设备的生态平台。
他们作为第三方系统收取开发费和授权费,同时与开发商和应用提供商合作,打造丰富的本地化生态服务。
从已经问世的可穿戴设备系统来看,目前最受玩家接受的莫过于以微信语音输入助手起家的出门问问的Ticwear系统。
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Ticwear有很多亮点:全中文语音交互,拨号、发短信、拍照等均可语音控制;支持微信语音回复;全面兼容Android Wear应用,并搭建了开发者平台。
在最关键的语音识别准确率方面,出门问问由于在微信和App上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已经基本克服了语音交互的痛点。
例如,打车时,Ticwear系统手表用户只需对着手表说出目的地即可打车,比掏出手机、打开应用、按语音打车等传统手机操作更加方便。
发送。
订餐、订机票时,甚至可以提出人均价格、特价舱位的要求,内置的语音搜索引擎就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