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创新!打造智慧医疗新蓝海

时间:2024-05-22 18:31:05 科技赋能

在可穿戴设备引发各种争议的同时,可穿戴医疗设备却开始受到大众的欢迎。

业内各大厂商也纷纷涌入这个市场。

这一趋势也为可穿戴医疗的巨大市场规模铺平了道路。

预计到2020年该市场将突破20亿元,每年达到47.7亿元,增速持续加快。

巨头领跑,市场争夺战打响。

今年,苹果推出了HealthKit和健康健身服务。

它使用HealthKitAPI来共享相关数据应用程序,提供集成到iOS8中的健康数据,并将其集中存储在用户的智能手机上。

未来还将扩展到可穿戴设备。

在其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发布了全新GoogleFit运动管理平台的预览版,该平台未来可以集成各种健身可穿戴设备,并提供第三方运动App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全面的运动健康管理和控制。

此外,为了满足医生对谷歌眼镜不断增长的需求,谷歌眼镜正在寻求进入美国各地的医院和诊所。

加州电子病历公司 Drchrono 为该设备开发了一款新应用程序,称之为第一个“可穿戴病历”。

经患者同意后,该软件可用于记录会诊结果或手术情况。

相关视频、照片和笔记可以存储在患者的电子病历中,也可以存储在云存储和协作服务Box中,患者可以在需要时访问这些内容。

在国际两大科技巨头的影响下,全球科技公司研发的多款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纷纷侵入医疗领域。

国内的小米、果客网等已经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可穿戴医疗设备描绘了一幅超乎想象的技术蓝图,比如监测大脑数据、追踪情绪、健康数据等。

目前国内已推出智能体温计、智能手环、智能血氧仪等十余种可穿戴医疗设备,华为、小米等都成立了专门的业务部门,为可穿戴医疗领域做准备。

同时,APP软件也成为活跃硬件用户群体的重要平台。

今年,拥有千万活跃用户的大伊玛与瑞人、PICOOC联合推出了智能体温计和智能体重秤。

用户使用智能产品后,可以快速获取包括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肌肉量等近10项身体健康指标,同时在数据分析引擎的支持下,可以收到分析报告和健康建议。

宝莱特董事长颜金元表示,目前做可穿戴医疗器械的公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创新型公司,通常通过炒作自己的概念来吸引风险投资融资,但最终大多未能成功。

;另一类是传统企业,主要关注可穿戴设备的产业化和定向决策,考虑是否能赚钱。

因此,前者往往会选择一些娱乐级的医疗设备,而后者则选择专业级的医疗设备。

目前看来,通过硬件采集医疗大数据并创新盈利模式代表了可穿戴医疗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ABI预测,到2020年,用于远程患者监护和在线专业医疗护理的应用将占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的20%。

有分析师认为,如果扩展到整个健康领域,健身和医疗可穿戴设备将占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的60%。

可穿戴设备市场。

全球知名医学咨询机构IMS预测,到2020年,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1人年龄超过60岁。

高血压、迟发性糖尿病、心脏病等需要监测的慢性疾病将成为可穿戴设备需求增长的驱动力。

  健康管理,让“医生”与你形影不离。

在可穿戴设备开发领域,医疗健康用途的设备尤其受欢迎。

可穿戴医疗设备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帮助医生区分人类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的护目镜、追踪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智能隐形眼镜以及“魔豆”(看起来像项链的智能豆)可以监测睡眠状态。

设备)、可以监测心跳、血压水平的腕带、可以测量心电图、体温和活动水平的T恤等等。

一份介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报告是这样描述的:将医疗监测设备佩戴在身上,可以让“医生”与你形影不离。

国内较早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北京超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孙寅表示,用户日常佩戴可穿戴医疗产品,可以帮助查找疾病原因,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及早治疗。

许多疾病在早期阶段很容易治疗和控制。

如果早期没有发现,后期病情恶化、难以控制的风险就会更大,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可穿戴设备结合移动医疗云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疾病原因,及时治疗或提醒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从而变治病为防病。

例如:心血管疾病,在发病之前,会伴有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

如果及时发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得到良好治疗的。

控制目的。

以早期心脏检查为例,仅凭一张心电图很难捕捉到有效的诊断证据,但如果患者症状明显,应及时进行动态24小时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的心电波形变化在日常活动中。

种类。

一般医院都会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但心电动态心电仪大多是佩戴一天,并不能起到随时随地测量的作用。

可穿戴医疗设备中的书写心电图大约有笔大小,有效解决随时随地测量的问题。

慢性病管理,持续跟踪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持续跟踪患者的随访状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估药物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度,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例如:在24小时心电图诊断中,可以评估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对于暂时无法治愈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和监测血糖;有些复发概率较高的疾病,比如心脏病,需要及时复查,避免病情突然发生变化。

个人健康管理,针对亚健康人群,督促锻炼,提高个人体质。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可穿戴设备是针对一些普通人群的,比如蓝牙运动追踪器、蓝牙脉搏计等产品,督促人们锻炼身体。

这对于普通用户或者亚健康人群的个人健康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可穿戴医疗市场已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蓝海。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前景和需求规模相当广阔。

这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巨大的“蓝海”。

随着社会面临老龄化问题,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除了开发可穿戴设备技术和产品外,许多主要制造商也在探索和寻找结合通信网络服务、医疗服务等能够真正推动可穿戴设备产品市场发展的商业模式。

据消费电子协会介绍愿意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数量比去年翻了两番。

未来可穿戴设备可能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普遍。

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手段保障人类健康,可穿戴医疗设备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成本的降低、消费观念的普及,可穿戴医疗产品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