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铁塔企业逆“风”:垄断还是市场化?

时间:2023-03-19 00:23:17 科技观察

中国IDC5月19日报道称,4月底,一则三大运营商将联合成立“国家基站公司”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国家基站公司”将承担运营商基站、铁塔和管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未来三大运营商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国家基站公司的基站。公司暂定名为“NationalTowerCorporation”。一时间,议论纷纷。利弊4月30日,有关中国铁塔公司的谣言得到证实。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三大基础电信公司正在研究共同组建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通信铁塔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通信设施水平。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在这三家公司的股权分配暂定方案中,中国移动的股份占比最大,约为40%,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各持股30%。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一方认为这有悖常理,会造成新的垄断;对方认为,成立铁塔公司可以实现共享共建,合理利用资源。值得注意的是,铁塔公司和基站公司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仅限于铁塔企业和杆路,这本身就是此前共建共享讨论的范围。铁塔公司将向运营商提供足够的可出租设备。虽然政府定价和调控价格有难度,但还是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要成立一家基站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基站公司涵盖范围更广,包括天线、馈线、控制、传输等。所有制比较复杂,只有一家公司,会带来新的垄断。租金问题。野村综合研究所通信战略副所长陶旭军表示,三大运营商各有3至4张网络,制式、频谱、网络规划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会造成信号干扰,运营商不直接管理网络。铁塔企业很难有提升网络覆盖和优化的积极性。独立电信分析师傅亮认为,铁塔公司有利也有弊。优点是可以提高铁塔利用率,减少铁塔总数,降低站址获取难度。劣势是铁塔公司作为第三方,收入压力不大,难以适应经营。4G商用建设的快节奏需求。基站问题据记者了解,三大运营商对铁塔公司的成立并不十分反对。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三大运营商多年来一直被基站建设问题所困扰。舒华英告诉记者,三大运营商的基站大多是租用的,租金和入驻费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每年都让人头疼的问题。此外,由于4G网络频率高,在相同范围内需要建设的基站数量远超2G和3G。然而,新建基站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城市中。三大运营商当然同意。据运营商提供的案例显示,上海某地某基站原同意向业主租用28平方米,用于建设机房。租金已经高于周边标准。周围的信号覆盖范围受到影响。基站进入地铁和部分居民区需要支付高额入场费。2009年曾有报道称,某地地铁堵住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每个基站进站费高达120万元。据记者了解,这些问题并没有改变,甚至更加恶化。涨价等问题毕竟可以用钱解决,但用户的不理解和投诉就更难处理了。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运营商都会针对基站的辐射问题进行专题宣传,甚至还会与小区业主开会进行沟通。据粗略计算,要建设一个全覆盖中国的4G网络,大约需要100万个基站。事实上,三大运营商的2G/3G/4G基站加起来超过200万个基站,因为部分4G设备可以加载到原有的2G、3G基站上,所以如果可以共享,就可以基本解决网络覆盖问题。通信行业人士尚晓普告诉记者,工信部5年前就鼓励共建共享,但全国只有少数省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12年,工信部对共建共享指标的要求有所提高。例如,铁路建设的共建共享率需要达到50%以上。但实际上,三大运营商还在各自为战。在一定程度上,成立铁塔公司确实可以解决基站建设的问题。但业内外担忧的是,政府对电信行业的干预过多。这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背道而驰,无异于中国电信行业的一股“逆流”。陶旭军认为,为保证信息安全,可以保留一两家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但不可能垄断、兴盛的电信业。去年以来,工信部等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10多个文件,基本都是为了推动电信行业市场化。此前,工信部对电信市场采取的政策调整方式,往往带有行政干预的烙印。资深电信分析师曾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不断调整政策有两个目的。一是支持技术自主研发;二是平衡三大运营商格局。然而,监管策略的调整给运营商带来了压力。例如,6月1日开始的电信行业业务增值改革试点将降低运营商的利润。此外,今年以来,央企利润上缴比例再次提高5个百分点,三大运营商位列其中。今年运营商面临4G建设任务,资本支出较大。日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表示将下调手机补贴目标数额,这或与考核压力加大有关。“我不明白为什么在电信加速市场化的时候突然冒出一家全国性的铁塔公司。”在束华英看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交给市场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