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程序员发展好不好,就看这三个维度!

时间:2023-03-17 21:18:22 科技观察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聊到个人发展。后来讨论了一个PPC理论,大致把个人发展的方向分为三个维度,包括:ProfessionalProfessionalDisplayPresentationConnectionConnection像程序员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在专业维度上不断发展和提高,另外两个维度往往被忽视.如果三个维度全面发展,可能会得到1+1+1>>3的效果,即三个维度之和远大于3。专业(Professional)什么是“专业”?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我尝试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子维度。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以程序员为例,具有专业能力的软件工程师应该具备规范的知识体系和相应的技能。那么程序员的标准知识体系和技能有哪些呢?我在知乎看到过一个抽象类比,用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各种学科体系来对比程序员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扩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学:这里不是类比,因为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物理:程序世界中的基本规律(如:CAP、NP)、算法和数据结构化学:编程语言和各种框架,系统特性在程序世界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也能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一份工作,但这还不够。“数理化”属于硬知识和技能,也需要软知识和技能。语言:除了会写代码,还要会写好文档,选好名字,表达好逻辑,让代码更易读易懂。英语:几乎所有的高级编程语言都是英语的子集,而第一手的技术资料大多来自英语世界。生物学:不同的技术发展出不同的生态系统。现在的系统几乎都处于一定的生态中。历史:任何新技术都有其历史渊源。它从哪里来的?去哪儿艺术:编程是一门艺术,是经济的逻辑和美学表达:成本、收益、效率,技术决策的核心架构:关于建筑的一切,钢铁、水泥、脚手架、容灾、压缩、抗单点当你已经掌握了这些学科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那么你就可以算是具备了专业能力。职业行为职业行为包括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作风、严格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这些职业行为最终会内化为一个人的习惯。敏捷专家KentBeck曾说过:“我不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我只是一个有着优秀习惯的普通程序员”。所谓“优秀习惯”,是职业行为的重要体现。专业能力加上专业行为,会让你得到身边合作者的专业评价。专业输出专业输出是指最终输出的结果是稳定的、可预测的,并且在一定的质量标准偏差范围内。这一点可以与小说家相提并论。比如金庸写了15部武侠小说,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的输出质量都在一定水平以上,他的最低标准也高于大多数人。质量标准稳定可靠。同时期的古龙却不是这样。古龙早期小说鱼龙混杂,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分水岭是《绝代双骄》,之后的小说逐渐稳定在一个非常高质量的水准。因此,一个专业的程序员应该交付一个像金庸和后来的古龙一样的程序,在一个可预测的稳定质量标准之上波动。职业维度的成长路径其实是一条对数曲线,迟早会进入上升的平坦区。这时候,适当地发展后两个维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resentation(演示)Presentation以专业为基础,Presentation也对应专业的三个子维度。展示专业能力:代码、架构、认知、决策展示专业行为:沟通、交流、表达、协作展示专业产出:作品、价值、发现、挖掘、洞察、展示对应这些展示的需求,有不同的展示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代码:Github等开源站点提供了专业能力中围绕编程能力最直接的展示、证据和历史交流:在日常的即时通讯、电子邮件、会议、聊天和协作中,展示所有专业行为讲座:专业输出的重要形式,如:reporting(绩效输出),reportsharing(工作和影响力输出)writing:长尾影响力的输出形式Connection(连接)把连接分成5个圈,大家一般有前两个圈子,而且只是在介绍的基础上,有可能将连接扩展到接下来的三个圈子。10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最好的朋友,好朋友。一般这个数量不会超过10个,我自己的经验是每个阶段其实不会超过5个。从小学、中学、大学、工作(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好朋友,但每经历一个阶段,这些好朋友就会发生变化。很少有人,小学时的好朋友,现在还是好朋友,生活的变迁太捉摸不定了。而这种与好朋友的亲密关系,在每个阶段对你来说都是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会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因此,超过50%的社交时间是值得和每个阶段最好的5个朋友一起度过的。100有一个神奇的数字叫做“邓巴数”,它来自神经科学领域。据研究,人的大脑新皮层面积有限,所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与150人左右保持稳定的人际关系。一个数字是人们拥有的与他们有私人关系的朋友的数量。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可能有150个朋友,甚至更多的“朋友”,但在现实生活中只能维持一个150人左右的“小圈子”。而这个理论中的“圈内”朋友就是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按照这个定义,我自己的感觉是维持那么多的联系很难,社会负担太大了。当然,如果把文章中的“联系”理解为朋友圈点赞,那也勉强可以实现。其实很多曾经是好朋友的人都过了那个阶段,比如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各奔东西,逐渐进入了这个圈子。一开始还保持着联系,后来渐渐的联系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在重要节假日(比如春节)发短信或者发红包。以前的同学同事,大部分都在这个圈子里。此外,还会认识一些新朋友。总之,在这个圈子里,有你们彼此还算了解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对方的那部分价值观。以上是几乎人人都有的社交圈子,后面三个圈子只有极少数人拥有。10002008年,著名科技作家凯文·凯利写了一篇文章《一千个铁杆粉丝(1000 true fans)》,这里的1000圈就是这么来的。这里的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创造者,而凯文凯利的观点是:任何从事创造性或艺术性工作的人,例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或作者等,都可以制作一个只要活着就能得到一千个忠实粉丝。大致是这样算的,通过卖创意作品每年从每个铁杆粉丝那里赚取100,那么每年大概有10万,足够维持生计了。今天,刷1000粉丝不算太难,但要在前面打铁太难了。所谓硬核,就是不管你创造什么,他们都愿意为之买单。10000级就是拥有10000个关注者(如:微博)或订阅者(如:微信?)。这种程度的量级,也算是拥有了一块土地,可以用来培育自己的观点和内容的种子。没有这个私密空间,你的声音或意见很难在网络上形成反馈,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讨论和互动。100000+自微信?以来,100000+现在是一个神奇的数字。100000+的存在反映了信息、观点和影响力的传播网络。第一级的“10”个连接是强连接,其他的都是弱连接。弱连接的价值在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和交换。强连接传达情感,而弱连接共享信息。连接的关键是:给予。也许不需要物质上的付出,只是心理上或虚拟上的付出。那么为什么show是拓展人脉的基础,show是创意的表达,创意是可以给予的。要建立联系,您需要先提供价值,并且它必须持续流动。专业就是价值,展示是支点,联系是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