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企业号成功建立并获得高度关注,但改名后的企业微信却无人知晓。甚至有人说,从企业号到企业微信,腾讯一败涂地。企业账号天时地利人和。人和阿里不急着打。2014年9月,企业号开始对外测试,让我们看到了连接企业的另一种可能。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互联网公司的入侵并非偶然。企业号的发布,让本就焦急的企业市场更加恐慌。微信企业号的初衷很简单。是微信为企业提供的移动应用入口,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员工、上下游供应链、企业IT系统之间的连接,快速、低成本地实现高质量的移动轻应用,实现生产、管理、协同、运营的移动化。再加上当时6亿用户的支持,一旦腾讯强大的社交通讯服务让腾讯在企业办公市场大行其道,那对整个企业市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企业号确实吸引了很多生态合作伙伴和用户。据官方统计,2015年12月1日,企业60万家,用户1000万,日活跃用户超过200万。截至目前,企业微信已渗透到50多个行业,注册企业150万家,活跃用户3000万。面对当时微信6亿人的连接,企业号的发展如火如荼。这时候阿里最头疼了。由于围攻光明顶的计划失败,阿里便寻找机会赢回。如果公司输了去买城,那不是马云的错,而是阿里战略的失败。当时就有专家预测,阿里一定会全力反扑。微信完成了6亿人的连接,但阿里旺旺和支付宝也是同等量级和更高质量的用户,阿里没有输的理由。虽然微信支付已经出现,用户也开始尝试微信支付并逐渐养成习惯,但短期内无法撼动支付宝的霸主地位。虽然微信公众号已经积累了数百万用户,但别忘了阿里巴巴是做商业服务起家的,企业用户数量是它的十倍以上。阿里云的前身阿里软件之所以惨败,是因为没有人真正了解企业市场。今天的阿里云比腾讯云领先几个街区,作为企业级应用部署土壤的阿里早已完成布局立足。被阿里收购的万网掌管着中国企业40%的域名和超过半数的企业网站主机。万网渠道覆盖全国互联网企业。等待退休或复兴?沉寂许久的阿里在2014年用倒下的业务站了起来,钉钉子再次回头,不过这次是转向了企业级市场。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钉钉未来的发展,因为当年有阿里软件,先烈的离开让很多人思考阿里进军2B市场的前景。不太乐观。但是,阿里钉钉一上线,就采取了高层次、高层次的策略。广告铺天盖地,连广告都放在了微信总部楼下。频繁的产品更新频率创下企业级市场记录。钉钉不被重视,因为钉钉没有微信,没有与近10亿人的联系,没有先发优势。也可能是过于自信,也可能是企业号只是一种战略防御产品。动不动就动动阿里动动人心,甚至投资10亿挑战它。微信认为企业号的目的已经达到。战术上的放任,再补也来不及了。当企业账户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时,企业账户的发展却跟不上企业按需需求。因为当时企业号依附于微信生态,按照丛林法则,企业号在微信中只能算是配角。无论是资源的倾斜,还是产品的更新迭代,都要遵循微信的大架构。因此,企业号的发展瓶颈也越来越明显。以企业号推广为例。他无法调动腾讯内部的媒体资源为其喊话。由此可知当时企业号的状况,与马云本人对于钉钉的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正是这些原因决定了企业账户的格局。面对复杂的企业管理和企业账号的应用,会有些力不从心。此外,钉钉的发展在战术上过于放任。2015年至2016年,微信企业号未对钉钉在市场上的行为采取反制措施。直到2017年,微信才意识到钉钉是一种威胁,不能任其战术。6月,推出企业微信APP版。与微信用户界面高度相似,加上品牌的溢价能力,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尝鲜者。然而,企业微信上线后,很快就败下阵来。首先,原来企业号与微信的亲和力很强,不需要下载客户端就可以在微信端完成任务。但是,企业微信和微信有类似的界面,但是连接度不高。其次,企业微信独立出来后,产品的功能并没有明显增强,只是脱离了一些标准的协作能力,脱离了微信的连接,对生态伙伴的吸引力不大。其三,企业号与企业微信整合后,并没有继承之前的信息交互机制,企业微信也从分离中变得越来越默默无闻。企业微信的仓促发布,也说明了腾讯在企业市场的无规矩。不仅切断了当时企业号与微信的消息交互机制,独立的APP下载安装,也毁掉了微信森林给企业微信的天然营养。微信的激活率和市场影响力受到很大影响。直到2018年4月,企业微信与微信互通消息的功能才正式开放内测。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企业微信已经落后了。同时,这也是马化腾第一次站在前端为企业微信加油,比马云晚了近三年。过去三年,腾讯在企业级市场打得不错。从企业号到企业微信,再加上之前的BQQ、营销QQ、腾讯起点。天时地利人和的腾讯,没想到在企业市场输得这么彻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