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Google Project Soli 是否又回到了 Google Glass 的老路?

时间:2024-05-22 19:33:04 科技赋能

一款可穿戴设备——Project Soli日前在Google I/O大会上展出。

这项技术是谷歌的颠覆性创新,是60GHz毫米波技术。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控制设备,无论是手表、平板还是手机界面,我们都将不再受到屏幕的限制。

不再需要通过触摸触摸屏来实现触摸控制。

借助脉冲雷达波,可以在任何空间捕捉用户的手势来控制设备。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体感交互,现在谷歌在其中应用了更精准的新技术。

目前,就单一体感交互技术而言,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尤其是在游戏娱乐领域。

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屏幕与体感交互的空间比较大;二是屏幕与体感的交互空间比较大。

其次,误差值对精度的要求相对宽松。

如果应用在智能手表、手环或者眼镜上,由于设备本身体积较小,其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显然与目前游戏娱乐领域的技术要求不在一个水平上。

目前制约智能手表产品发展的因素中,除了电池寿命等问题外,最关键的因素是用户的交互体验。

由于屏幕尺寸较小,在目前的屏幕触摸技术下,很难有效识别一些精细的触摸动作。

包括Apple Watch,虽然在屏幕触控交互方面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但仍然很难满足被大屏手机宠坏的用户。

在语音交互、虚拟现实等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依托当前的屏幕,利用触摸技术来控制设备显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选择之一。

那么,如何摆脱屏幕“小”的限制,准确捕捉和识别手指活动,成为当前智能手??表交互场景面临的一大挑战。

谷歌I/O大会上展示的60GHz毫米波技术可以说是摆脱当前技术环境下屏幕限制带来的用户交互体验困境的有效技术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谷歌为什么要放弃这项技术呢?按照通常的商业竞争逻辑,比如苹果推出Apple Watch时,就采用了很多不同的“先进”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尽力保密技术。

而谷歌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前透露了这些“牛逼”的技术。

难道谷歌将其花费巨资研究的技术成果无偿贡献出来,以推动技术进步?很明显不是。

可以说,谷歌抛出这项技术的目的其实和谷歌眼镜是一样的。

它并不是想通过将这些技术产品化、商业化来赚钱,而是要引导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

唯一不同的是,谷歌眼镜的出现引爆了智能穿戴行业; Project Soli更多的是引导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业技术方向。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谷歌希望借助Google Glass引爆智能穿戴行业,进而计划开发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搜索平台。

结果呢?产业蓬勃发展,却迷失了产业链和产业技术方向。

因为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来说,我们没有技术经验,也没有技术参考。

这时,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过去的技术经验和行业知识来探索智能穿戴行业。

结果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产业形势。

整个智能穿戴行业陷入困境。

无论是智能手表、手环、衣服、鞋子等,都只是技术层面上的跨领域组装。

最典型的就是智能手表。

可以说,大多数人都在延续智能手机的思维,做类似迷你手机的产品。

智能产业要想脱颖而出,尽快进入智能穿戴时代,除了产业链的形成外,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产业链技术的发展路径必须正确,并且必须根据新兴产业的特点进行技术研究。

其中,交互技术的创新直接关系到当前可穿戴行业从业者的用户体验。

可以说是关系到当前行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作为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平台,面对当前的行业困境,谷歌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可以说,他抛出这个技术是在意料之中的。

就像之前的谷歌眼镜一样,借助新产品、新技术的引爆,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来共同推动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

发展。

Google之所以不仅致力于系统平台,还致力于技术的繁忙工作。

关键原因在于,只有行业发展步入正轨,只有我们真正进入智能可穿戴时代,谷歌为我们奉献的系统平台才能真正为其贡献大数据的价值。

可以说,这只是谷歌的一个起点,未来还将推出更多智能可穿戴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