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渔洋置东西方讯11月15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在北京一家咖啡厅召开小型媒体沟通会,沟通的目标是刚刚实现销量100万台的天猫精灵。
今年7月5日,阿里巴巴A.I. Labs推出了首款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
今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阿里巴巴对天猫精灵进行了大规模促销。
淘宝超级会员可以99元购买原价99元的产品,从而让天猫精灵双十一销量破万件。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薛谦)这款百万销量的产品背后有什么故事?作为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阿里巴巴如何看待智能音箱产品本身以及智能音箱行业的发展前景?智东西对话阿里巴巴A.I.负责人千雪实验室,一一解答您的疑问。
1. 销售数百万台背后的故事 “我们的核心目的是教育市场。
”千雪观察到,智能音箱关注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层面,尚未形成规模。
只有非常多的人使用,才能真正实现产品化。
只有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
(媒体沟通会)教育市场的策略是通过99元的低价让更多人接触和使用智能音箱。
千雪敢于如此大幅度降价,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天猫精灵的日周活跃度。
“从前期天猫精灵的用户使用情况来看,日活跃度至少在95%以上。
与APP不同,智能音箱放在那里就是一个主动设备。
”千雪说道。
这也增强了她开展促销惠及用户的信心。
但天猫精灵的预售和销量确实大大超出了千雪的预期。
双十一前,阿里巴巴内部预计天猫精灵销量在50万台左右,因此并没有做太多库存准备。
据千雪介绍,目前有30万到40万台设备正在发往用户手中,剩余销量需要在一两个月内带动出去。
为了达到万元的产能,千雪开玩笑说,他当时把市场上的功放芯片和Flash芯片都买光了。
不难发现,仅仅100万的销量就买光了所有相关的国产芯片。
可见,智能音箱产业链的发展还很不成熟,产能还远远跟不上。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智能音箱市场的现状。
这次双十一可以看作阿里巴巴利用互联网模式冲击线下硬件。
相比小米利用互联网冲击线下硬件,千雪认为,小米的影响主要是对其同类产品的影响,而阿里巴巴则是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例如,供应链中的一家工厂过去可能总共生产了 50,000 台。
如今突然面临阿里巴巴的订单,它必须具备灵活扩大产能的能力。
整个供应链将更加灵活,通过数字化管理和灵活的人员调配可以实现升级。
。
虽然天猫精灵因双11而走红,但百万级销量只是人工智能的开始。
只能说,阿里巴巴已经率先拿到了国内市场的“门票”。
2、不要把智能音箱当成WiFi音箱。
对于如何看待智能音箱以及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业内存在不同的看法。
有人将智能音箱视为蓝牙音箱的升级版,也有人将其视为新的品类。
不过,不少人对于国内智能音箱市场本身仍持犹豫或观望态度。
千雪认为,智能音箱市场很小,因为它被视为WiFi音箱。
然而,将其视为WiFi音箱限制了智能音箱的想象力,看不到市场的真正面目。
例如,如果你切断智能音箱播放音乐的功能,并不会影响其使用。
她的意思是,智能音箱并不是简单的WiFi音箱升级,而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品类,是一种承载全新人机交互方式、通过智能音箱连接更多内容服务的AI助手。
有了家居控制,这个市场背后蕴藏着无尽的想象空间,这也符合阿里巴巴在物联网领域的定位。
回到天猫精灵本身,千雪谈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开始,用户使用音乐的频率非常高,然后智能家居的使用频率迅速增加。
与国外客厅音乐文化相比,国内这种文化的氛围较弱。
只是作为音乐播放入口,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可能并不是刚需。
千雪还提到,双十一期间,用户对智能家居关注和询问最多,都询问天猫精灵可以控制哪些设备。
可见,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对智能音箱的迫切需求可能是由智能家居引领的。
3、未来继续加大对智能音箱的投入。
基于美国的客厅音乐文化,亚马逊为了快速发展,经常为Echo进行促销活动,降价幅度往往超过50。
可见,Echo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亚马逊长期持续的补贴投入。
(阿里巴巴推出的天猫精灵X1)虽然阿里巴巴围绕这个双十一“疯狂”,但未来它还会继续投资智能音箱吗?千雪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但没有谈及投资预期。
围绕天猫精灵,阿里巴巴未来将重点关注两点。
一方面,我们会基于用户体验不断打磨产品,实现更自然的沟通。
阿里巴巴未来还将推出新的语音合成语音。
另一方面是生态。
通过这种方式,阿里巴巴给用户带来了利益,也教育了用户。
核心是调动全行业的资源,聚集各种内容和服务,最终创造生态并获得生态价值。
Amazon Echo用了三年时间,销量突破千万台,引爆市场。
“Echo已经三岁了,我们才四个月大,我想这应该会让你感到惊讶。
”千雪说道。
她的言下之意是,天猫精灵将比Echo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是否也从侧面验证阿里巴巴未来将持续加大对智能音箱的投入? 4. 该行业刚刚收到“船票”。
在谈到国内智能音箱行业的发展阶段时,千雪认为,行业才刚刚起步,正处于拿到“船票”的阶段。
如果把一艘船比作一个用户,过去可能是一艘载着几万人的小船,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一艘载着数百万人的游轮。
“船上的人会提出很多需求和建议来帮助你改进,未来的样子,很可能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结果。
”从千雪的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更倾向于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包括智能音箱最终会是什么样子,可能是由用户共同构建的。
这也是千雪认为天猫精灵与Echo不同的地方。
她认为,亚马逊用三年时间生产一款产品可能不太合适。
下一代智能音箱会是什么样子,需要与用户一起重新定义。
当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时,我们应该管理用户的期望。
一方面,我们教育用户,让人们知道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另一方面,我们努力打磨产品,以满足或超越用户的期望。
就智能音箱行业而言,千雪认为,供应链有两个关键点需要升级:第一是在更短的时间内预估需求,每个环节都可以灵活预估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做什么。
下个阶段;第二个是灵活管理,包括更加透明化、数字化管理,以及更加灵活的人员管理。
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理解了。
快速估算需求是目的,灵活管理是手段。
它要求供应链时刻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从而制定灵活的管理方法,动态满足市场需求。
就像阿里巴巴在双十一遇到的情况一样,如果供应链有这种快速感知和灵活管理,就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产能短缺。
这反映出的是整个行业的不成熟。
5、市场规模5000万!未来国产智能音箱的趋势会是怎样?而国内智能音箱的市场规模有多大?这一直是业界困惑的根源。
千大石问千雪这个问题时,给出了自己的心理预期。
她相信市场还是很大的,十倍、二十倍、五十倍的增长完全是未来的事情。
如果按照目前国内100万台的市场规模来计算,五十倍就是5000万台的销量!可见千雪对于智能音箱的前景是看好的。
至于智能音箱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千雪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表示:“从语音市场来看,我认为它会持续爆发式增长。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它的整个市场产能远未达到我们想象的瓶颈。
”言外之意是,虽然智能音箱的市场还不好说,但语音交互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或者说在她眼里,智能音箱已经不再局限于“音箱”的范畴,其硬件载体可以拥有更多在谈到竞争对手时,千雪表示,压力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市场,希望有更多的用户能够使用到今天,行业仍然处于这样的状态。
“开荒”,先“开荒”,先把市场扩大,再考虑竞争。
结论:做好产品,拓展生态。
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音箱厂商的负责人,千雪对智能音箱市场的看好,无疑会促使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个生态和产业中,带动更多的产业。
链。
玩家加入这个生态系统并共同发展市场。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市场上百万台智能音箱的销量只是一张“船票”。
产品体验是否完善,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能否做大、成熟,将直接决定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