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VR硬件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分析预测

时间:2024-05-22 18:11:16 科技赋能

虚拟现实,又称VR(虚拟现实),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现实中的各种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交互式沉浸式环境的技术, VR设备自然是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入口。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3I的特点,即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   沉浸感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像,将人们置于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就像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一样,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交互性,在这个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人们可以使用一些传感设备进行交互,感觉就像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一样。

例如:当用户用手抓取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时,手握住物体时,手有握住某物的感觉,并且可以感受到该物体的重量。

想象力,虚拟环境可以使用户沉浸其中并获取新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理解,从而使用户加深概念并萌生新的联想。

因此,可以说虚拟现实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VR硬件:在普及的背景下,性能、便携、体验缺一不可。

根据Digi-Capital的报告,AR/VR设备将开始从早期实验室、小规模使用或2B业务转向大众消费市场。

为了满足这一转型的要求,AR/VR设备应实现高性能、强续航、高质量视觉效果、沉浸感、实用性、灵活性、可穿戴性和足够便宜等七个技术基准。

AR/VR设备近期应遵循的七大技术标杆:现状与理想存在差距。

基于上述VR技术标准,我们重点关注了当前VR设备的交互性、电池寿命、计算能力、视觉效果、延迟和价格。

结果表明,目前VR设备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尚未达到技术标准。

未来如何突破这些技术障碍,将成为VR硬件能否普及的关键因素。

在交互性方面,现有的VR设备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信息输入方式,包括触摸、动作(手势和姿势等)、语言等。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现有交互设备的准确性并降低其错误率。

同时,开发新的信号识别和输入模式,有望实现眼睛甚至脑电波的识别和应用。

在续航方面,现阶段的VR产品主要是电脑连接的头戴式VR设备和手机盒式移动VR产品。

它们内置了完整的计算、存储、通信和交互模块。

能够完全独立使用的VR产品很少。

前两款产品中,第一个因为是连接电脑的,所以基本不存在续航问题;第二个产品的续航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机的电池容量。

根据Digi-Capital发布的技术规范,未来移动VR产品的电池续航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

此外,在测量产品的电池寿命时,还应考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致的性能下降和体验下降。

  在视觉效果方面,主要考虑四个因素:画面精细度、视角、帧率和延迟时间。

VR内容图像的细腻程度与其沉浸效果直接相关。

决定性因素是硬件的图形渲染能力和屏幕分辨率。

对于前者,设备GPU硬件性能的提升将极大提升图像渲染能力。

对于后者来说,屏幕分辨率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更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发展。

现阶段,国产VR硬件最大分辨率可以达到2K,即屏幕的水平像素可以达到以上。

未来,当技术成熟时,可能会达到8K屏幕,彻底解决虚拟现实图像中的像素颗粒化问题。

关于视角宽度的问题,现有VR产品的最大视角宽度可以达到10度,而最佳沉浸感所需的视角宽度不小于10度。

帧率和延迟时间主要是用来减少用户的眩晕感。

已发布的硬件最低画面延迟时间已达到技术标准(不高于20毫秒),但在帧率(技术标准不低于20毫秒)方面仍略有不足。

以帧/秒为单位,实际最大可以达到帧/秒)。

计算能力:考虑到大多数VR产品都是与手机和PC一起使用,现阶段VR设备的计算能力更多地取决于其所连接的硬件的计算能力。

随着PC和手机的CPU和GPU性能提升,VR设备的计算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以提供更高的流畅度和更好的画面渲染能力。

  价格:热门VR产品的定价应该在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根据Digi-Capital发布的技术规范,高端VR设备应在美元以下,中低端应在美元左右。

我们将回顾即将推出的产品。

OculusVR,其价格大致在美元左右。

我们认为,随着量产VR设备逐步投入量产,其规模效应有望显现,带动硬件价格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