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资金问题不断受到质疑的暴风,近日发布上市公司公告:暴风指挥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准备引入战略投资者,金额为5亿元。
据了解,本轮融资远超5亿,且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参与投资。
小米IPO后,暴风本轮融资是否意味着智能硬件行业又一个拐点?我们应该如何解读硬件对于互联网的价值? “小米的成功上市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雷军在小米上市前夕发表的公开信中表示。
事实上,资本市场和雷布斯本人一样,对小米作为一家硬件公司有着更长远的认识:小米的ALL IN硬件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超级入口的掌控和占领。
换句话说,抛开入口和生态只谈硬件,才是真正的“流氓”。
小米正在通过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智能音箱等一系列硬件矩阵,构建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一切。
互联网时代的入口生态。
小米只是看到这种超级入口趋势的公司之一。
无论是海外的亚马逊、谷歌、微软,还是国内的BAT,还是像小米这样拥有ALL IN硬件的华为,其实从未来的超级入口来看,他们都不是“好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先知皇帝”,为了同一个梦想——超级入口而筹谋谋划。
从BAT手机集体溃败到如今的百盒大战意味着什么?如果说近十年来互联网巨头最大的“挫败”,那就是他们未能进入智能手机时代。
正是因为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失败,才让自称互联网公司的小米凭借对硬件的绝对执着而开花结果。
事实上,小米自诩的互联网公司乍一看似乎与其手机硬件主营业务不符。
其实,从入口的角度来看,并没有错,因为BAT等互联网巨头在很多年前也已经将重点放在了硬件上。
阿里巴巴自2018年推出YunOS系统以来,就一直觊觎手机这块蛋糕。
在此后的六年里,阿里巴巴不断优化Yunos,“拉拢”了魅族、青城、波导等多家厂商安装该系统,并且还投资了魅族。
然而结果是它并没有在手机市场获得任何好处。
阿里巴巴的手机硬件入口梦想只能搁置。
腾讯年底宣布将与华为合作推出HiQQ手机,但市场并不买账。
硬件不行,后来我们也做了系统软件,腾讯OS,三星、一加等厂商成为了第一批合作伙伴。
结果软件之路走不通。
去年6月,腾讯在其官方论坛上宣布:“TencentOS将于6.28停止服务”。
百度也有类似的命运。
2018年发布的百度云OS手机系统,三年后因公司内部业务调整而暂停更新。
“其实不只是BAT,放眼全球,亚马逊、谷歌都失去了手机业务,错失了智能手机的入口。
很难想象,如果BAT在智能手机硬件上进展顺利,还会有小米。
”当然,虽然未能拿下手机硬件,但互联网巨头们却从未停止过效仿亚马逊,向智能音箱进军,试图找准进入趋势。
下一个十年。
大胆思考很酷。
密切关注并不酷。
“这可以说是贝佐斯对硬件入口的无尽探索的信念。
正是因为Fire手机的失败,亚马逊重组了硬件部门。
这里的一个重要节点是物联网、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
如何寻找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 一个合适的硬件作为中枢已经成为时代的命题。
尽管Amazon Echo的爆发式普及仍在进行中,不可能说会取得巨大成功,但用户用钱投票的热情已经验证了使用智能硬件获取产品的可能性。
家庭用户的逻辑以及建立用户互联的生活方式是成功的。
海外研究机构预测,一半的亚马逊Prime用户将成为Echo用户。
这使得亚马逊能够凭借智能音箱突破互联网公司。
良好硬件的诅咒。
仅在去年的亚马逊 Prime Day 期间,Echo 的订阅数量就超过了全年 Prime Day 订阅量的三倍。
今年7月18日,亚马逊市值首次突破1亿美元。
。
国内BAT不仅注意到了Echo的成功,也纷纷效仿。
短时间内,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
抓住红利。
其中,阿里巴巴和京东均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以超低价积累了大量用户。
百盒大战最大的戏码不是低价“倾销”。
相反,从亚马逊到百度,他们开始将屏幕“植入”扬声器中。
2019年5月9日,传闻已久的亚马逊Echo Show正式发布。
与亚马逊Echo最大的区别在于Echo Show配备了内置触摸屏。
。
今年3月26日,百度小鱼家带屏智能音箱也正式亮相。
这里的重点是,为什么巨头们要给智能音箱配备屏幕呢?事实上,这就是万亿级智能家居的入口。
做好准备。
虽然天猫精灵、京东等都支持语音下单购物,但这种购物方式可以说是足够“科普”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是一种糟糕的体验。
植入的屏幕不仅让类似的购物体验得以优化,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无论是控制智能家电还是与用户互动。
那么,带屏智能音箱会成为万物互联时代客厅的终极入口吗?只是一种可能性。
东东笔记认为,对于万物互联的万亿级市场,只有屏幕达到一定尺寸,才能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虽然我们不否认语音控制的便利性,但未来的物联网中心终端将不可避免地离不开屏幕,只有足够大的屏幕才能集成包括语音、手势、体感甚至生物媒体在内的各种控制方式。
和聚合。
换句话说,大屏才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真正的超级入口,这是近十年来的一大趋势。
至少未来十年,大屏除了手机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发展价值和想象空间。
例如,亚马逊推出4K Fire TV后,供应链中就有传言称亚马逊已经开始生产自己的电视,而谷歌和苹果也在大力推广自己的电视盒产品。
放眼中国,其实除了手机之外,小米成功的另一大功臣就是互联网电视。
从乐视与小米的混战,到对暴风电视的追击,再到乐视“自杀”后小米与暴风电视的两强格局,新一轮互联网电视的军备竞赛即将拉开帷幕,而这一次, BAT等互联网公司也跃跃欲试,积极探索通过联盟等方式。
互联网电视带来最新万亿级大屏入口。
这次BAT中谁会赢得先机?由于市场上主要的互联网电视厂商只有小米和暴风两家,留给BAT的选择并不多。
小米一直以来都是自己打造生态链,BAT“无缝且易于利用”。
转用暴风电视成为了最可行的选择。
就在日前,暴风集团公告称,暴风司令(暴风电视)已签署融资意向书,投资者拟以5亿元现金(按全面稀释计算,包括任何保留的员工期权股份)股份。
根据东东获得的信息,至少有一个投资方是BAT,并且不止一家互联网公司参与了本次投资。
总投资额远超5亿元。
事实上,虽然乐视的自我毁灭让暴风电视的市场地位得以提升,但暴风电视能否吸引到互联网巨头的投资也与暴风集团的战略重点有关。
如今,暴风已经从DT Entertainment转向N Strategy,并进一步专注于All in TV。
7月9日,暴风集团微信订阅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三年大考,暴风雨中的暴风——冯鑫的内部两小时长谈》”的长文。
冯鑫在文中表示,目前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认为暴风集团虽然有资金压力,但很轻。
回头看,暴风和乐视一样的“生态”布局策略是错误的。
文中,冯鑫也传递出积极信号,表示暴风未来将“All in TV”,暴风的电视业务将在2020年进入盈利期,预计至少应该有1家2020年利润达到20亿。
预计并将保持较高增速。
那么,回到我们刚才谈到的融资,BAT等哪家互联网巨头会成为暴风ALL IN TV的“关键人物”呢?换句话说,从大屏是未来十年的超级入口这一事实来看,“稀有股”暴风会成为互联网巨头谋求超级入口的“关键人物”吗?从业务和战略布局来看,有两类互联网公司可能性较大。
一类是需要占领客厅互联网的巨头,比如传统巨头BAT。
其次,在业务布局上,华为、小米等厂商必须有屏幕入口。
这些巨头争夺暴风卫视的投资权。
他们有几个核心需求。
一是抢占AI客厅入口。
二是他们本身有内容,需要打通完整的商业变现链条。
第三,所有互联网公司都错过了手机的潮流,必须在客厅部署互联网电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来看看这些巨头投资暴风的可能性有多大:【百度+爱奇艺】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爱奇艺的组合。
还记得暴风和爱奇艺已经在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战略合作。
如今,百度的战略是All for AI。
这种聚焦策略需要用户场景和大屏交互中心。
而且,百度也是BAT中在硬件方面比较激进的公司之一。
已经开始用硬件来获取用户,比如小度音箱、VR、奇葩,以及投资电视行业的整机厂商。
不仅如此,虽然Apollo已经成为最大的AI汽车操作系统,但如果百度继续占据客厅AI系统,未来其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大。
百度旗下的“爱将军”爱奇艺目前是顶级视频平台,也在客厅市场内推广爱奇艺。
如果能与暴风电视合作,未来有望成为事实上的视频互动平台。
换句话说,如果百度+爱奇艺能够获得暴风的硬件屏幕,他们将更直接地打通从内容到硬件到用户的完整链条,并获得更长期的互联网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释放。
【阿里巴巴+优酷】再看阿里巴巴,也在大力推动阿里巴巴OS融入整机厂商。
同时,天猫精灵也被阿里巴巴视为AI门户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天猫精灵没有屏幕,交互体验较弱。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还需要与屏幕协同,真正实现客厅的AI交互入口。
而且,从阿里巴巴大娱乐、IP、内容、电商等架构来看,唯一缺失的一块拼图就是到达用户的屏幕。
此外,阿里巴巴还在打造智能家居物联网开放平台。
从竞争角度来看,小米在电商方面的持续发力也成为了阿里巴巴的潜在威胁。
如果没有硬件入口,硬件厂商的独立电商业务将不可避免地不断蚕食阿里巴巴的电商流量和份额。
因此,阿里巴巴其实非常有必要与暴风电视这样的大屏硬件平台结盟。
【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大娱乐等业务类似,腾讯拥有腾讯视频、腾讯音乐等大量内容储备。
如果它有电视入口,也将显着增强其连接用户的能力。
而且,微信的核心是社交,腾讯现在依托微信构建了整个商业生态系统。
但一个趋势是,以APP为枢纽很难建立壁垒。
例如,亚马逊通过Echo构建了新的家庭连接网络,脱离了传统的APP模式。
如果没有新一代的连接端口,未来微信被取代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微信在硬件方面的投资是谨慎的,这也使得腾讯无法为投资者提供比阿里巴巴更多的想象空间。
换句话说,如果腾讯在云和端没有强大的产品,未来腾讯连接万物的战略可能会变得空洞。
【华为】华为在终端业务上对标小米。
在手机市场取得成功后,三年前又发力智能家居,当然不会坐视小米成为电视市场的霸主。
尤其是智能手机业务进入成熟阶段后,华为还需要新的市场来发挥其在技术和研发方面的优势。
万亿级的家庭市场潜力,需要华为大力发展家庭智能网络。
到目前为止,华为还没有智能音箱或电视作为控制中心,单靠路由器很难承担起这一重任。
不过,在智能家居方面,华为此前曾表示,只做连接,不做产品,不与合作伙伴争夺利润。
所以,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号。
【】先表明立场,明白很有可能。
周鸿祎其实是最了解雷军策略的人,当年为了做手机他会不择手段。
但老周认为手机太简单,所以当年的特供失败了,后来和酷派的合作也出现了问题。
现在这个品牌的手机都不达标,这是非常尴尬的。
但老周始终没有放弃手机业务。
与此同时,老周还开始做其他周边智能硬件,比如手表、相机、行车记录仪、扫地机器人等。
虽然老周从未详细阐述过他对智能硬件的完整战略,但相信老周是有野心的这里。
与华为相比,家庭大屏似乎是必须战略发展的领域。
尤其是回归A股市场后,除了安防市场之外,还需要有更大的市场格局,利用其强大的市场和产品能力去开拓新的市场,而互联网电视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入口。
东东注认为,它可能是本轮最有可能投资暴风的厂商。
【OPPO或vivo】至于OPPO、vivo等互联网基因较弱的硬件巨头,其战略重点仍局限于与小米相比的硬件毛利,而不是后期的互联网用户运营。
京东是电子商务平台,与各终端厂商有合作关系。
如果单独投资一家公司,会对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出现投资风暴的可能性较小。
【结论】其实,无论是BAT还是互联网电视硬件,作为未来十年最大的入口,哪怕花几百块钱占据用户客厅,依然可以让用户看上好几个小时。
每天使用几个小时并使用它几个小时。
小时。
这样一来,厂商每年至少可以获得数百美元的ARPU值。
与一辆价值数千元、最终被当作城市垃圾丢弃的共享单车相比,哪一种更划算,不言而喻。
总体而言,经过三年的努力,暴风电视现已成为第二大互联网电视公司。
其战略价值对于想要占领客厅的互联网巨头来说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让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我的笔记。
暴风电视在产品力、执行力、渠道和供应链等核心模块上并不逊色于小米。
它缺乏的是更大的资金支持和流量支持来快速扩大规模。
。
巨头们不缺钱、不缺流量,但缺的是一支能与小米抗衡的团队。
这样一来,暴风电视与互联网巨头的结合,既是彼此战略的需要,也是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必然。
那么,您认为哪家公司最有可能获得本轮暴风电视的投资权呢?欢迎在下方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