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监测运动量和心率的智能手环近年来备受关注,一度被消费者誉为掌上明珠。
不过,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表表现不佳,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
销量的下滑也反映出整个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尴尬处境。
目前,可穿戴设备仍然存在许多瓶颈需要克服。
据《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分析报告》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万台,同比下降32%。
第三季度暴跌51.6%。
性能不佳让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面临生死危机。
例如,曾经的独角兽Jawbone从巅峰跌入谷底,其股价被投资者减至每股1美分。
国内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小米也陷入困境。
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
需要克服哪些瓶颈?首先是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需要提到的是体积更小,消耗的能量更少,确保电池可以持续几天。
此外,人类医学方面还应该有更深入的监测。
二是与大数据相结合。
可穿戴设备必须连接到云端和大数据。
微软在十多年前推出了智能手表,但该产品与后台有广播连接,因此并不是很成功。
第三是工业设计。
市场上的产品外观相似,功能高度同质化。
未来的可穿戴产品一定是美观、时尚的产品,而不是现在的样子。
要知道,如今的智能手环市场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因此智能手环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转型升级?首先解决以上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