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是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
从去年的快速崛起到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可穿戴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高科技市场之一,千亿规模的市场正在酝酿。
众所周知,可穿戴设备是传感器的滋生地,每个可穿戴设备中使用的传感器数量不断增加正在推动传感器市场的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HIS的最新预测,未来五年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传感器元件出货量将增长六倍,预计今年将增至4.66亿颗。
传感器出货量的增长速度甚至快于可穿戴设备市场。
可穿戴设备全球每年出货量为1万台,预计今年将增至1.35亿台,增长率不到%。
可穿戴传感器将开辟更广阔的市场。
洞察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把握。
1.各种传感器功能的充分集成将成为传感器研发的方向。
目前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可以说是“光鲜亮丽”,所使用的传感器自然也有很多种。
一般来说,一般可分为运动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
未来,各种传感器功能的充分集成将成为传感器研发的方向。
例如,血压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性能可以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监测心率、测量脉搏,还可以检测环境亮度。
在这一点上比较好的Google Glass内置了10多种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传感器、线性加速度等传感器应用。
这使得谷歌眼镜能够实现一些传统终端无法实现的事情。
实现的功能。
2、手机厂商涉足可穿戴设备。
传感器出货迎来良机。
智能手机制造商已经开始意识到,对于传感器而言,可穿戴设备是比手机更好的平台。
除了明年上市的苹果智能手表外,三星和索尼也推出了智能手表。
国内手机厂商小米、酷派也在试水可穿戴领域,在手机市场之外展开新的竞争。
与已经采用模块化方式设计的智能手机相比,如果将湿度传感器、脉搏传感器等某些部件从手机转移到可穿戴设备上,将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传感器出货量的增长。
2017年传感器出货量主要来自健身和心率监测可穿戴设备以及具有计步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但明年,由于手机厂商的介入,智能手表将成为传感器出货量的最大来源。
3.创新传感技术探索新的应用领域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创新的要素之一。
开发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新功能至关重要。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层面主要以三大类为主:第一类是人体保健医疗、运动追踪类,第二类是智能手机辅助类,第三类是Google Glass等综合智能终端。
分析人士认为,第三类综合智能终端也将是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因此应用于此类终端的传感器将是未来最受欢迎的。
如果你能探索这三类应用之外的新领域,你无疑会拥有优势。
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打开“感知时代”大门的金钥匙,也是人们与世界沟通的“核心”工具。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的知识,可以参加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可穿戴设备知识元件竞赛,有机会赢取Misfit Shine运动追踪器等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