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在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中,自动驾驶占据了其中两个。
继2016年宣布推出自动驾驶项目Waymo后,谷歌和菲亚特克莱斯勒于2019年5月宣布将联合打造一款Pacifica混合动力小型货车来测试自动驾驶技术。
今年5月底,谷歌Waymo宣布将再购买0辆Pacificas,并允许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所有合适的驾驶员在年底前申请自动驾驶汽车试驾。
今年4月推出Apollo无人驾驶项目的百度,经历了陆奇的加入和AllinAI的举措。
2019年7月,百度AI开发者大会期间,李彦宏在北京五环路驾驶无人驾驶汽车向观众致意。
一年后的7月3日,百度宣布将与软银旗下SBDrive合作,在日本测试无人驾驶巴士。
此外,戴姆勒、通用、丰田、福特、宝马、奥迪、沃尔沃、特斯拉、Uber、苹果、滴滴出行等汽车制造商和出行服务商也纷纷亮相自动驾驶汽车研究领域。
雄伟。
其中,苹果在自动驾驶研究项目上一直最为低调。
没有频繁的高管露面,也没有官方公告或项目发布。
顶多只是向媒体表达了对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兴趣。
这种绝对保密的作风或许与苹果的传统有关:它不会主动将一个未完成的实验项目公开。
意外事件:苹果自动驾驶项目浮出水面。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关于苹果自动驾驶研究项目“Project Titan”可能性的报道,其中包括苹果提议利用CarPlay车载系统将其核心iOS平台集成到自动驾驶汽车中驾驶。
今年5月,《纽约时报》报道称,苹果与奔驰、宝马等德国汽车制造商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谈判失败。
但与此同时,苹果与大众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打造一辆无人驾驶班车,供苹果员工上下班。
该车将基于大众 T6 Transporter 打造。
苹果半隐藏的状态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如果自动驾驶项目一直在进行,进展如何?”谁也没有想到,苹果的自动驾驶项目会在7月份启动。
11日,信息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泄露”:曾参与苹果汽车项目的员工张晓浪因涉嫌窃取苹果商业机密而被苹果公司起诉。
法庭文件显示,苹果 135,000 名员工中约有 3.7% 参与或熟悉自动驾驶项目。
这些人中,大约有几名核心员工拥有与张相同的加密数据库访问权限,这证明了苹果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积累的实力。
拥有如此庞大自动驾驶研究团队的苹果,虽然还没有在公众面前揭开其“泰坦计划”自动驾驶汽车的真实面纱,但同时又发布了与苹果地图相关的消息。
从这些信息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端倪。
苹果宣布将于今年秋季在 iOS12 中发布新版本的苹果地图应用。
其中包含的数据仅来自 Apple,而非第三方;由于苹果可以直接将数据推送到其地图服务器,因此在 iOS12 中包含的地图将拥有更准确的信息,更新也更快。
苹果互联网软件和服务部门高级副总裁埃迪·库伊(Eddy Cu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苹果希望比以前更快地添加新的路线网络,同时还将拍摄世界各地街道的3D照片,以提高GPS定位精度。
”路线时间估计的准确性。
”地图:苹果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
除了车身部件、雷达或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必要的硬件外,自动驾驶软件和地图也是自动驾驶汽车真正能够实现的。
上路必备。
通过过去几年的实验和探索,科技界和学术界发现,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离不开高精度地图和传感器。
地图和传感器的区别在于,当汽车到达岔路口时,地图的作用是告诉汽车应该选择左边还是右边的道路才能到达目的地。
行驶时,传感器需要实时检测,以避免过往的行人和车辆。
当地图和传感器有效结合时,地图提供的道路相对静态信息越准确,传感器和自主软件可以花更多时间处理移动物体,例如汽车和行人。
在确定地图是必要的第一步之后,苹果还需要考虑是使用自己的地图还是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地图。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HS Automotive分析师埃吉尔·尤利乌森(Egil Juliussen)在2016年表示,需要花费数亿美元和五到七年的时间才能制作出覆盖整个美国、足够准确、足以供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的电子地图。
汽车。
时间。
虽然光是准备地图的门槛就让很多从零开始的自动驾驶技术研究公司望而却步,但苹果还是有些自信的。
因为2009年,苹果用自己开发的地图取代了iOS生态系统中的谷歌地图。
虽然这在当时引起了用户的强烈不满,但立即导致谷歌地图上升到苹果商店免费应用下载榜的榜首。
但多年来,苹果地图已经改进到与其替代品相当的水平,甚至提供了一些第三方应用程序不具备的功能。
作为iOS平台的默认选项,苹果地图和Siri无缝连接,即使锁定频率也能看到路线方向。
这使得它很容易吸引新的 iOS 用户,甚至是谷歌地图的铁杆粉丝。
苹果发布地图一年后,超过 10,000 名用户从 Google 地图转向了苹果地图。
四分之三的 iOS 用户现在使用 Apple 地图的次数多于 Google 地图。
苹果坚持使用自己的地图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知道地图领域的竞争是激烈、复杂且不断变化的。
苹果决心建立自己的地图平台,尽管当时这并不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
但他们希望减少对竞争对手的依赖,希望通过自己的设备为自己积累更多的数据,以便将来为自己的服务提供更多有用的东西。
现在在无人驾驶的研究中,苹果只要使用自己的地图,这个数据就会派上用场。
Apple Maps生成的数据以及调用Apple Maps API的应用程序使Apple Maps变得越来越准确和智能。
谷歌与百度在地图策略上的不同“图谋” 谷歌地图于2018年推出,这一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地图元年。
在过去13年的传统电子地图时代,谷歌凭借极其成功的谷歌地图,在竞争激烈的地图领域一直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但不少竞争对手希望在下一轮高精度地图大战中挑战谷歌的优势。
因为即使是谷歌也无法直接将其原有的谷歌地图应用到自动驾驶上。
由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导航地图要复杂得多,因此要求也更加精密和严格。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比人类驾驶员或行人处理更多有关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因此它们通常使用各种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来绘制从高速公路到崎岖乡村道路的所有信息。
谷歌于2016年以11.5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地图应用Waze。
Waze与现有谷歌地图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允许用户在地图上添加新的建筑物、警察局、交通等信息。
这种对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支持可以让谷歌在普通用户的支持下降低实时更新地图的难度。
与谷歌地图一样,百度地图也于2018年作为百度上市后的首个主力产品亮相。
在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以及与昔日四大对手(高德地图、谷歌地图、搜狗地图和搜搜地图)的市场竞争后,今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地图APP领域活跃用户覆盖率其中,百度地图占比52.98%,高德地图占比47.22%。
它们加在一起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
在PC端没有太多话语权但在移动端却十分活跃的高德地图,在2015年被阿里巴巴收购后主打旅游导航,与百度竞争失位。
百度地图仍在研发高精度定位技术。
达到0.1米后,还是感觉不够。
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精密设备需要更精准的定位。
例如,如果汽车能够在行驶时自动将无人机回收到车顶,则需要高精度定位,甚至精确到毫米。
这就需要传感器,这个问题只有结合多种机器视觉技术才能解决。
百度甚至将无人驾驶的高精度地图视为比搜索引擎更大的业务方向。
陆奇担任百度首席运营官时,他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者技术会议上对一些记者表示:“百度将向汽车制造商等客户出售高精度地图作为服务。
”【结论】无人驾驶汽车还没有动,地图先行。
谷歌、百度、苹果等科技巨头已经在版图上形成了技术门槛。
然而,目前三方各自为战,人们开始意识到,当他们安排自己的信息采集车辆在同一条车道上行驶,每天采集相同的信息时,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在试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共享经济时代,无人驾驶的高精度地图是否也会成为未来的共享内容之一?例如,我们不知道统一的地图服务提供商是否会提供各大自动驾驶公司所需的地图信息。
但目前也有这样的第三方地图服务商。
例如,美国地图服务商Mapbox今年12月获得软银领投的1.64亿美元投资,用于开发无人驾驶地图。
像特斯拉、Uber这样没有地图业务但必须进入自动驾驶技术研究领域的公司,如果不介意将数据存储在第三方平台上,也会选择与这些专业的第三方地图服务合作。
供应商合作。
对于苹果来说,无论其自动驾驶业务是否成功,其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都将成为主要业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