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VR元年”在各个会议舞台上无数次听到。
自从去年底HTC、索尼、Oculus的VR设备粉登场后,国内外突然掀起了一股疯狂的VR热潮。
不得不说,VR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科技行业的普遍现象。
这种趋势在中国愈演愈烈。
一些你不认识或者不知道的公司都开始推出或者准备推出自己的VR产品。
一时间热闹非凡。
VR已经成为继手机行业之后的第二只“聚光灯下的猪”。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国内VR狂欢背后的真相。
国内VR有多受欢迎?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VR投资规模达18亿元,且正在快速增长。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四年市场规模将增长36倍,达到1亿元。
在京东搜索“VR”并选择京东。
我们可以得到大致的产品搜索结果。
排除颜色差异,我们至少可以筛选出三种以上不同型号的VR眼镜产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不少国内手机厂商生产的VR产品。
乐视、华为、甚至小米都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自己的VR产品。
此外,一些不太知名的初创公司也开始了自己的VR产品研发之旅,不同特色的VR产品也纷至沓来。
国内VR厂商如何玩转 目前VR行业有两派。
有一个学校喜欢制作一个类似头盔的东西,里面可以装手机,然后委婉地称之为“VR时代来了”;当然,另一所学校正在制作真正的 VR 设备。
我们先来说说前一种类型。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体验过暴风魔镜之类的VR手机壳式设备。
出人意料的是,大多数朋友都感到明显的头晕和不适,并且普遍对画面质量不满意。
事实上,从技术角度来看,基于手机的VR设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性能较弱。
与一些真实VR设备(特别是HTC Vive和Oculus Rift)推荐的i5处理器和GTX显卡的最低配置要求相比,即使是手机上最强大的SOC高通Snapdragon也只能实现一小部分的性能。
此外,手机上常用的屏幕在显示延迟和刷新率方面都远远达不到合格VR产品的水平。
这类所谓的VR产品,真正成为了一批以VR为噱头的引人注目的产品。
国内手机厂商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原因我们稍后会讨论。
此外,还有很多初创公司推出了很多VR产品,体验也参差不齐。
有的已经使用4K屏幕,有的还停留在PPT和概念视频中。
虽然勇气是值得赞扬的,但它并不总是值得赞扬的。
VR硬件本身的门槛其实并不高。
从目前公认的三大VR设备来看,无非就是VR显示器和陀螺仪红外追踪系统的结合体。
像HTC这样濒临破产的公司能够做出体验良好的VR设备,对于其他公司来说并不困难。
但VR行业的症结远非硬件本身。
就像智能手机行业一样,硬件的竞争本质上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
以我们上面提到的三大VR设备为例。
PSVR的背后是庞大的索尼娱乐帝国,大量的独立优秀游戏和影视资源有力支撑了其在这个行业的地位。
Oculus的背后是Facebook和微软两大巨头的生态资源支持。
即使是背景最弱的HTC Vive,在Steam平台上也拥有相当庞大的游戏库。
对于国内VR来说,生态资源尤其是游戏资源几乎是一片沙漠。
即使是个人体验相对较好的设备,也无法摆脱仅靠少量演示来支撑外观的困境。
对于大多数国产VR来说,生态是最致命的一环。
但这只是内部因素造成的,外部因素也很可怕。
很难逃脱噱头产品的命运。
统计数据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
可以看到,几乎一半的手机厂商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自己的所谓VR产品。
仔细一看,这些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手机壳。
这些VR设备能为厂商带来的并不是惊人的销量和声誉。
这些厂商只是需要一个新的热词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增加他们的曝光度。
至于产品本身的体验,甚至是否真正上市并不重要。
不重要。
这也给很多消费者留下了国产VR只是玩具的不良印象,进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不但没有促进和普及VR市场,反而产生了比较负面的影响。
创业泡沫的阴影笼罩着。
另一方面,现在更多的企业家将他们的经验集中在吸引天使投资人,筹集A轮和B轮,然后寻找机会出售公司并进行大量资本游戏,而不是做大。
强化产品。
企业家,尤其是科技企业家,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不负责任。
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讲好故事或画大饼来从投资者那里赚钱,而不是让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好。
不幸的是,VR行业成为了本轮创业泡沫的重灾区。
对于很多产品,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是为了炒作概念,欺骗投资者而做出来的,我们一点也不会觉得委屈。
即使早期投资者知道所有的缺点,并且没有长期发展的希望,他们仍然愿意投入资金。
虽然这不能给他们带来一家成功的公司,但利用VR热潮推动创业者获得下一轮融资,可以使价值增加数倍。
至于以后会不会破产,他们并不关心。
如果他们赚钱成功并退休,就会完成一波创业和投资的浪潮。
剩下的就是这个行业无数的伪劣产品和虚张声势的宣传。
我们不妨向小霸王学习一下。
虽然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国内VR市场极不健康,但很多从业者的心态更是难以承受。
几乎从每个角度看都是死胡同。
但这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有些失节而已。
当时的小霸王游戏机通过完全复制并兼容所有FC游戏机游戏,发展了自己的游戏产业,成为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这样的成功或许可以为VR时代提供借鉴。
目前国内已有完全兼容Oculus Rift DK2的硬件产品,可以运行Oculus Rift游戏。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Facebook的Oculus在中国推出几乎没有希望,这为这种“山寨”模仿提供了空间。
换句话说,如果国内厂商能够与国外VR厂商合作,获得兼容设备的生产授权,一举解决生态环境的弱点,参考国产手机获得开放后爆发的历史源码Android系统,国产VR的春天真的也许会到来。
与其用资本玩噱头来消磨人们对国产VR最后的期待,不如务实为行业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