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无数媒体和科技行业人士称为“VR年”。
尽管“VR年”这个词现在已经很普遍,但你每天都可以看到它。
各大文章中已经出现了几十个“元年”,但“VR元年”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今年,Oculus、HTC、索尼三大重量级厂商都推出或宣布了自己的消费级硬件产品,准备抢占消费市场。
国内VR硬件厂商和游戏工作室也紧随其后,不断推出新的硬件和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今年是“VR元年”并不是一句空话。
在今年公布的三大硬件中,Oculus Rift CV1(以下简称“CV1”)是最早上市的,也是最受关注的硬件产品。
毕竟,在2018年从Facebook获得20亿美元之后,大家都想看看这家开辟了VR蓝海的公司能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
今年1月,oculus正式启动CV1预售,售价1美元,仅仅14分钟,oculus网站就宣布该设备售空。
与此同时,Oculus开始大规模削减订单。
不少黄牛下的多台设备订单全部被砍掉,每个账户只能购买一台设备。
在如此强烈的关注下,CV1的价格在eBay等交易网站上节节攀升。
最终的预订价最终被提高到了1500美元,价格翻了三倍。
那么CV1是否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呢?我们需要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外观设计 1.头带 第一眼看到CV1最大的感觉就是“小”。
无论是大鹏E2还是宝峰魔镜,长度一般在mm左右,高度在~mm左右。
CV1的长度为mm,高度为95mm。
长度的大幅缩短,让整机看起来非常紧凑,看起来只比暴风Mini D稍大一些,但拿到手上就会觉得它“大”了。
这个“大”指的是CV1的头带设计。
DK2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松紧带设计,而CV1则采用了固定设计。
主机两侧有矩形插槽,用于连接耳机。
头带的松紧度主要是通过两侧的尼龙魔术贴来调节,但除此之外,左右头带内还有一个机械弹簧,可以弹性拉伸长达30mm。
这样,当您配置好魔术贴后,头带会自动贴合您的头部,无需再次调整。
头带的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塑料制成,长度为毫米。
主要功能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用于插入主机两侧的插槽并连接主机。
第二部分用于配置沉浸式耳机。
第二段为硅胶材质,长度为90mm,具有一定的弹性,用于固定左右两侧。
第三段依然是塑料材质,整体是一个大三角形。
三角形包含 Oculus“星座”跟踪系统的红外灯阵列。
三角形内部还有三角形镂空,镂空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散热。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置确实可以帮助用户省力,减轻设备重量对人体的负担。
头带内圈采用了一层细绒,减少硅胶头带对头部的不良触感。
头带上方有一个长尼龙魔术贴。
也许是因为欧美人的头比较大,所以头带整体的拉伸范围也比较大。
头带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小耳机。
耳机可左右调节约60°。
耳机的面积基本可以覆盖耳朵,但耳机毕竟不是入耳式或者耳机类型,所以隔音效果比较弱。
非常有趣的是,这款耳机采用了可拆卸的设计。
嵌入式平头螺母固定扬声器臂,耳机与主机之间采用接触弹簧。
如果用户对耳机的效果不满意,可以将耳机拆开,更换为自己的耳机。
就头带而言,Oculus 的头带无疑是我见过的 VR 设备中最贴心的。
2。
主机 主机正面是一层黑色硬塑料。
在灯光下照射,可以看到上面刻有“oculus”字样。
设备外面包裹着一层布,避免设备本身被划伤。
主机底部有一个同步瞳距调节按钮。
调节范围为57mm-71mm。
考虑到CV1使用的FOV°镜头,同步调节瞳距就足够了。
主机内部有一个插入式面罩,可更换。
虽然感觉还不错,但考虑到CV1是为欧美人设计的,鼻子上的眼窝显得特别尖。
佩戴后,甚至可以将两三个手指插入其中。
下方还有一个隐藏式麦克风,应该是为了保证游戏中能够进行语音聊天的准备。
镜片上覆盖有弹力布,增加了鼻子的触感,增加了散热性能。
镜头上方有一颗 LED,可检测用户是否戴上 CV1,并根据进入耳机的周围光线强度调整显示屏的亮度。
LED旁边伸出一条连接线,分别是USB接口和HDMI接口。
3.官方发布的配件盒中还包含一个简易控制器、一个星座位置追踪器、一个XBOX ONE手柄以及一个手柄无线连接器。
XBOX ONE 控制器与今天在线销售的控制器相同。
您只需放入两节 AA 电池即可激活它。
目前,大多数游戏都可以通过 XBOX ONE 控制器进行操作,但 Steam 上的某些游戏可能仍需要键盘。
简单的控制器(遥控器)有一个原型触摸板,带有用于音量控制的加号和减号按钮,以及返回和主页按钮。
官方的说法是,这是“非游戏玩家进入虚拟现实的最简单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要激活附带的遥控器,您必须从底部端口拔下一块透明塑料。
这种透明塑料不容易拔出。
拔出时最好用更大的力气。
这次我们在配件中没有看到Oculus Touch。
根据官方的说法,它将重新发行给今年上半年购买过CV1的用户。
但鉴于上半年即将过去,我们估计控制器最有可能的发布日期是 6 月。
星座位置跟踪器的高度为毫米,透镜由塑料制成,杆为金属,底部设计有金属和橡胶垫。
体验CV1的整体重量以克为单位,DK2以克为单位,与DK1的重量相同。
再加上良好的人体工学设计,设备在佩戴时并不会感觉很重,也算是比较可以接受的重量。
屏幕为两片式OLED屏幕。
当调整瞳距时,屏幕也会随之调整。
屏幕长宽约为90mm,屏幕刷新率为90Hz,像素密度为ppi。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ppi。
所谓像素密度是指屏幕每英寸的像素数量。
图像PPI值越高,画面细节越丰富。
iPhone6是ppi,iPhone6 plus是ppi。
镜头采用非球面菲涅尔透镜。
菲涅耳透镜的作用是通过光的漫反射产生模糊,可以减少纱门效应,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粗颗粒感,同时可以进一步减轻透镜的重量。
虽然菲涅尔透镜的清晰度很有保证,但也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变形。
不过官方表示会通过软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实际游戏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屏幕有明显的变形。
镜片的视场角(FOV)为°,尽可能覆盖眼球,但佩戴后仍能看到左右黑边。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应该谈谈VR硬件的最大杀手:像素。
以往我们体验P屏时,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像素大,但CV1通过菲涅尔透镜的高清晰度和OLED的高分辨率,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点。
像素变成了小像素条。
使用CV1玩游戏时,我们已经可以忽略像素问题了。
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不是强迫症的话,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虽然体验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最大的缺点是口罩可以插入两三个手指。
非常突出的鼻子部分不能很好地贴合亚洲人的脸型,所以漏光非常严重。
低头看眼镜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好处是想看外面的环境不需要摘下口罩。
关于延迟问题,CV1增加了异步Timewarp(ATW)技术,这是一种生成中间帧的技术。
当游戏无法维持足够的帧率时,ATW可以生成中间帧,从而减少游戏画面的抖动。
。
此外,IR传感器的2D位置识别,结合Oculus本身的IMU角度输出信号,可以进一步增强精度并减少延迟。
不过,为了准确识别位置,需要两个2D位置输入,因此估计未来Oculus可能需要配备另一个红外传感器。
在体验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延迟感,眩晕感依然存在,但经过一系列的优化,比我们之前体验过的手机盒子和国产VR头盔要好很多。
CV1没有Gear VR那样的风扇,所以夏天用还是可以的。
但在冬季使用时,难免会出现镜片起雾的情况。
夏季,设备长期使用带来的闷热现象依然存在,所以建议环境温度最好保持在26度以下。
虽然覆盖在主机表面的一层布可以保护机身,但它会吸收灰尘、油污和各种微小颗粒。
使用一段时间后,CV1的表面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变脏。
如果您爱护设备,建议您在佩戴 CV1 前洗手,不使用时用防尘布盖住,防止弄脏设备。
该软件与DK2的即插即用方式不同。
安装CV1时,必须先安装ouclus home。
这个过程非常麻烦。
用户需要登录官网下载oculus home下载器,然后通过下载器下载一个M左右的文件。
这个规模理论上并不算大,但由于 Oculus 被 Facebook 收购,他们的服务器也使用 Facebook。
由于Facebook在中国被屏蔽,Oculus也被屏蔽。
下载当然也是一种奢侈。
所以如果你想下载oculus home,请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安装完oculus home后,我们就可以一步步安装了。
早期oculus home只能安装在C盘,现在好像可以安装在其他盘了。
安装过程中会判断头盔和红外传感器是否插入,XBOX ONE手柄和Remote是否连接,还需要注册一个账号。
当所有这些东西都安装完毕后,我们就可以打开oculus home软件了。
软件里有几大类,包括游戏、常用软件等。
第一批CV1附送了《EVE:Valkyrie》和《Lucky’s Tale》,但从第二批开始,只赠送了《Lucky’s Tale》。
下载的时候还要翻墙,1.6G,下载起来很痛苦。
幸运的是,Oculus 也支持 steam。
插入CV1后,只需点击steam上的VR标志即可启动steamVR。
当然,这也需要下载,但相比oculus home,steamVR的下载速度简直惊人。
下载并安装后,您可以使用CV1在Steam上玩游戏。
这里郑重推荐steam上的一款软件《Virtual Desktop》,那就是虚拟桌面。
玩家可以通过这款软件连接到桌面,可以毫无问题地观看直播、玩电脑游戏甚至看电影。
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只是想看电影,有更好的体验,可以在 oculus home 试试 oculus video。
通过这款软件,你可以观看Facebook、Twitch上的视频,当然也可以观看本地视频。
用户只需将视频文件放入系统默认的“视频”文件夹中,即可在oculus video的我的视频选项中看到自己的视频。
用Remote打开后,还可以选择场景,比如电影院、月亮等。
选择场景后就可以观看了。
视频支持快进和快退。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迪迪奥中的场景做得非常好,尤其是电影院的场景。
用户感觉就像真的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
可惜oculus视频支持的格式很少,尤其是一些高清格式,无法观看。
即使视频文件使用中文名称,视频也将无法观看。
游戏 游戏方面,我们主要体验了steam平台上的《EVE:Valkyrie》、《Lucky’s Tale》、《Subnautica》三款游戏。
这三款游戏中最著名的自然是《EVE:Valkyrie》。
作为oculus CV1首发游戏阵营的旗舰,售价也达到了惊人的59.9美元。
购买并安装后,您需要注册游戏账号才能开始游戏。
如果单看画面和沉浸感,《EVE:Valkyrie》无疑是一流的。
画面极其细致,光影效果非常华丽。
尤其是当机器退出机舱时,XBOX ONE控制器发出的振动进一步增加了游戏的沉浸感。
在“航母战斗”过程中,玩家控制飞船攻击对手,飞船可以进行度数旋转。
虽然CV1已经尽可能的减少了眩晕感,但是不断旋转、改变目标等位移操作带来的眩晕感仍然无法避免。
如果你是3D眩晕症的重度患者,那么你很可能在游戏十多分钟后就会大汗淋漓、头晕目眩。
所以如果你不是射击游戏的粉丝,也不太喜欢科技题材的话,其实这59.9美元你可以不用花。
《Lucky’s Tale》是一款类似于《马里奥与索尼克》的游戏。
玩家控制一只小狐狸来完成关卡。
这款游戏是第三人称视角,玩家可以让狐狸吃金币、踩虫子。
整体画面非常卡通,虫子看起来非常可爱。
这款游戏非常适合女性玩家玩,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是免费的。
《Subnautica》是一款生存游戏。
玩家乘坐的飞船坠入大海,玩家需要找到生存之道。
海洋世界自然是重头戏。
玩家需要潜入水中进行挖掘和探索,同时时不时地浮出水面换气。
这款游戏最让人难受的就是在水下连续玩的过程。
3D晕眩感还是很明显的。
以上三款游戏被认为是目前Oculus阵营中比较经典的游戏。
但在实践中,“合家欢”的游戏还是太少了。
为了体现VR的独特性,射击游戏极其多,而其他类型的游戏则很少。
而且CV1游戏理论上是不向上兼容的,必须下载旧版本的oculus运行时或者特殊插件才能玩DK2游戏。
虽然游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这里我还是想说,VR游戏的体验和沉浸感绝对比我们传统游戏好一百倍。
当我控制飞船去各处射击,控制狐狸吃金币时,新奇的娱乐感比以往的其他游戏要大得多。
总结 当我们体验了 oculus CV1 后,我们可以这样说。
作为VR行业的佼佼者,oculus CV1的品质确实物有所值(如果购买价格不超过1元的话)。
像素问题进一步优化,眩晕问题进一步缓解,增加了VR设备进入普通用户家庭的可能性。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的Oculus游戏阵营仍然缺乏中流砥柱的游戏大作。
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现在购买oculus CV1确实没有那么必要。
尤其是当目前oculus CV1的黑市价格已经拉到一万的时候,这就更加不值得了。
即便等待Oculus大规模发布产品,市场价格恢复多元化,毕竟我们还是需要增加一台至少1元钱的主机。
整体价格仍不会低于1万元,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压力很大。
目前国内不少VR厂商致力于研发VR一体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但一体机的配置问题显然比VR头盔要尖锐得多。
不过,这是将在未来的节目中讨论的内容。
那么,哪些人更适合购买oculus CV1呢?最合适的消费者应该是不缺钱的游戏爱好者。
论游戏品质,对于这些不缺钱的有钱人来说,买oculus CV1绝对没问题。
正如之前提到的,VR游戏带来了你以前在任何游戏中都无法体验到的全新游戏体验。
如果你只是一个电影爱好者,想要在家观看完美的大屏电影,那么建议你等待下一代屏幕优化版本。
当像素问题彻底解决后,在家就能轻松体验“影院”了。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玩家,那么我建议你采取观望的态度。
一方面你在等待CV1的价格逐渐降温,另一方面你也在观望今年是否会出现现象级的VR大作。
有装备,没有游戏,未来也可以像PSV那样……不管怎样,现在的CV1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
该存在的元素都存在了,该优化的元素也已经优化了。
我们对VR行业的前景还是抱有很大期待的。
我也希望下一代产品发布后,VR能够解决现有的所有问题,真正成为一款成熟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