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为了跟上潮流,很多企业都给自己贴上了互联网+的标签。
一个传统行业加上一个互联网平台,就有了互联网思维,具备了两种甚至更多的功能。
它们共同构成了创新思维。
比如放贷款,把互联网思维放在上面的,就是互联网金融;送饭盒,融入互联网思维的,是O2O;所以,有些企业现在无法定义自己属于什么领域,所以就尴尬地被称为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发展了,但传统企业却要在互联网思维和新兴企业的夹缝中挣扎求生。
优胜劣汰一直是基本的自然法则,因此不少传统企业开始寻求跨界和转型。
移动支付领域从来不缺乏勇敢的先行者和敢于冒险的实验者。
智能穿戴作为近两年的热门话题,吸引了众多传统企业的投资。
小编最近走访的深圳秀博实业有限公司正是这样的实验者。
电子厂商跨界做智能穿戴产品有哪些优势?秀博实业是一家传统电子设备制造商,一直专注于数字标牌广告机、触摸一体机、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等数字信息推送产品。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让他们看到了机遇和希望。
秀波总经理田伟告诉我们,“毕竟传统手表和电子表的需求有限。
如今的年轻人追求时尚、酷炫,在手表上加入支付概念,无论是交通还是金融,都让手表有了新的意义。
它有生命力,因为交通和小额支付是迫切的需求,而这种移动支付一定会是未来可穿戴产品的趋势。
“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做这样一个产品有什么优势呢?田总表示,智能穿戴最终是一个电子产品,做好电子产品是我们天然的优势。
对于如何做智能穿戴,他们确实有更多的经验。
”手表好看、戴起来舒服,比如手表的材质选择、表盘的大小、表身的做工等等。
因此,他们做手表很容易,但真正的市场效果和是否受大众欢迎当然要看消费者。
智能穿戴加移动支付有哪些难点?做一款可穿戴手表很容易,但做一款付费智能手表却不容易。
技术其实不是问题,难点在于利益关系和商业模式,手表要具备支付功能,就必须内置NFC芯片。
这个NFC芯片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和问题。
卡供应商、芯片供应商和一体化卡公司。
运输方面,需要与各卡公司协商配合,并进行相关测试;如果与银行的合作涉及金融,其IC必须通过相关认证,安全级别要求更高,这就更加复杂。
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有这些功能并不是简单地加在一起的。
例如,如果卡商想要解决IC、线圈和天线灵敏度等问题,这就需要双方相互沟通和合作来解决这个困难。
以手表的刷卡距离为例。
如今,很多人选择在NFC芯片上添加放大器,以扩大刷卡距离和灵敏度。
不过,添加放大器后,还存在其他问题,那就是NFC芯片需要从无源变为有源,并且当距离扩大时,会有误刷或被盗的风险。
传统制造商需要跨行业转型。
变化在哪里?在谈到普通手表增加NFC功能的成本时,田先生表示,仅仅增加一块NFC芯片并不需要太多成本,主要成本是系统软件的研发成本。
但如果传统厂商继续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生产产品,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例如,智能手表的背光功能就是常见的功能。
添加这个功能比较简单。
但对于智能穿戴产品,尤其是带有NFC芯片的付费产品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背光功能可能会对NFC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田总举的例子就是告诉我们,随着可穿戴产品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厂商本身也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
出于同样的原因,传统卡商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普通卡商可能无法用以前的方式解决一些适配和兼容性问题,这需要卡商和表商之间相互沟通和配合。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支付相关领域都需要各方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调试。
这也是所有传统厂商需要做出的一些改变。
结论:随着整个环境的变化,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企业也需要进步和发展。
就像我们前段时间谈到的现金和卡的消亡一样,移动支付带来的变化让这些传统的卡商不得不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卡的形式可能也会随之改变。
未来,势必会有更多的传统厂商加入到这场跨界和转型中来,但整个行业的推动不能仅仅依靠一两家企业的独立变革。
合作共赢是实现共同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