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虚拟现实重新定义了可穿戴设备,国内消费品如何突围?

时间:2024-05-22 12:45:16 科技赋能

Eric经常告诉他的朋友,世界正在进入科幻时代。

很多以前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东西,现在都一一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在过去的文章中,Eric写了很多关于“未来技术”的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文章。

不久前,Eric写了一篇关于虚拟现实的文章。

那篇文章主要是从理想的角度讲未来的终极愿景,而今天的文章是从更现实的角度讲。

消费者虚拟现实怎么玩?虚拟现实重新定义了可穿戴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风潮已经刮起好几年了。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可穿戴设备一直处于无用武之地。

曾经最受关注的GOOGLE GLASS也遭遇了数次挫折。

当我们失望的时候,微软HOLOLENS带来了新的惊喜。

微软HOLOLENS的出现,让Oculus失去了一些辉煌。

自从苹果重新定义智能手机以来,整个世界迅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让人们能够更加灵活、便捷、永不离线的上网方式。

然而,正如一个经典笑话所说,没有被手机砸过鼻子的人,谁敢说自己用过手机上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变得更加懒惰,也正是因为人类的懒惰,才诞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科技创新。

总有一天,人类会厌倦用手机上网,想要寻找另一种上网方式。

比如,就像科幻电影里的那样,眼镜可以直接变成一台超强大的微型电脑,就像柯南鼻梁上的那个一样。

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技术,可穿戴眼镜不仅可以上网,还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官体验。

但可穿戴互联网的想象空间巨大。

当技术成熟到可以落地的时候,手机作为互联网终端的角色可能会被彻底颠覆,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商业模式都将被改变。

可穿戴互联网将带来哪些变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可穿戴互联网下,当我们看到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不再需要在手机或者电脑上打字、搜索。

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智能语音搜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来使用眼镜进行搜索。

当你扫描一个物体时,相关信息就会显示在眼镜上,整个过程中人类根本不需要移动。

这显然是比手机更方便的上网方式。

然而,可穿戴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集中在交互方式上,即如何控制这样的可穿戴互联网设备。

有些人担心的尺寸问题是他们最不担心的。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手机的尺寸肯定会越来越小,最终实现可穿戴是完全有可能的。

就在这几天,网络上爆出了消息。

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实现了用人脑“控制”蟑螂,成功实现了类似于《阿凡达》中“脑脑接口”的技术。

这个消息背后隐藏的是,其实有可能是可穿戴互联网乃至虚拟现实迫切需要的一项技术,那就是“意念交互”。

虽然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只控制了蟑螂的行为,而且时间很短,但他们用例子说明了“意念控制”的技术可行性。

虽然这项技术在可穿戴互联网上的完全实现和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它为可穿戴互联网提供了交互的理论基础。

在此之前,可穿戴互联网仍然需要依靠“语音识别”、“扫描”等已经成熟的技术来实现交互方式。

在Eric看来,眼镜和手环是可穿戴设备最理想的载体。

通过眼镜和手环的配合,实现人机交互是最理想的状态。

除了“思想控制”这一充满希望的想象未来之外,消费级虚拟现实设备的尺寸将变得越来越便携、轻巧和时尚。

   国产消费级虚拟现实面临的困境 消费级虚拟现实产品和可穿戴互联网的想象空间巨大,但对于国产硬件产品来说,前方的困难也显而易见。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大疆科技,它先风靡欧美市场,随后才在中国家喻户晓。

除了技术上的限制,具有“未来科技”感的产品在国内还需要一个市场培育和启蒙的阶段。

然而,即使离开欧美,你也会面临很多困难。

事实上,最大的问题是欧美市场普遍不相信中国能够研发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

中国硬件厂商始终无法摆脱“山寨”的标签。

幸运的是,大疆创新和星谷实验室的例子极大地改变了欧美市场对国产硬件产品的印象。

随着越来越多像大疆、星谷这样的硬件出现,国内硬件厂商乃至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将会越来越正面。

除了消费级虚拟化、可穿戴互联网的无限想象空间之外,国内硬件厂商还肩负着改变国货国际形象的重任。

我们需要更多像多多这样的国有硬件制造商涌现,通过精良的技术和优良的产品重新树立国有产品的国际形象。

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先进的模式和技术出现在中国,中国企业将摆脱COPY TO CHINA的标签,TO CHINA COPY事件肯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