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资本争夺千亿市场,但虚拟现实仍缺乏核心技术

时间:2024-05-22 10:58:08 科技赋能

当高科技与新闻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在今年两会的报道中,VR(虚拟现实)技术相当引人注目。

去年非常流行的“自拍杆”已经被更酷、更有科技感的VR虚拟现实眼镜和高清全景相机所取代。

新闻媒体从业者认为,这种全新的视听体验将以往平淡的新闻报道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业内人士认为,继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改变未来的技术可能就是虚拟现实。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硬件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内容资源的日益丰富,VR行业今年有望正式迎来“黄金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亿美元。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研发起步早,但核心技术薄弱,产业化进程滞后。

专家和相关企业家建议,应将该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统筹资源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加快产业进入高效有序发展轨道。

  虚拟现实成为资本竞争的热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沉旭坤教授和兴业证券分析师张恒表示,虚拟现实有望成为近半个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世纪。

之后,第三项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

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模拟系统。

用户体验该技术的应用时,可以沉浸在画面中,有身临其境、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深圳掌王科技有限公司展厅,记者戴上虚拟现实头盔,坐在动感座椅上,体验了一场过山车游戏。

记者可以从前到后、左、右、上、下看到风景。

石头时不时地滚落下来,落下时感觉明显失重。

这些经历让记者精神恍惚,误以为自己坐的是真正的过山车。

这款沉浸式游戏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消费市场的简单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进入平台化时期,全球众多科技巨头都将目光投向了虚拟现实。

韩国三星推出了GearVR头盔,美国微软推出了Hololens头盔。

在美国,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虚拟现实厂商Oculus。

虚拟现实初创公司Magic Leap已完成8.27亿美元C轮融资。

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达到37亿美元。

据了解,2020年,索尼、HTC等巨头的VR硬件产品将陆续推出,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一致进军虚拟现实市场。

“虚拟现实是人机交互的最终目标。

在基于计算机数字空间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模拟人类对环境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感受。

这种感觉沉浸感会让人们无法区分现实与现实,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世界一样。

”沉徐坤说,“同时,在虚拟现实世界中,环境可以根据人们的行为改变其结构。

人与机器可以深度互动,基于可想象和设定的虚拟场景,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某科技公司的王杰等人向记者描述了几种未来场景: 戴某,是中国西部偏远地区的一名小学生。

使用该设备后,他们不仅可以听到北京名师的教学,甚至可以看到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穿越时空”的教学;员工戴上设备坐在家里,眼前的画面显示了一个虚拟的会议室,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同事同时坐在圆桌旁,开会就像真的在同一个房间一样;佩戴虚拟现实设备的士兵感觉自己就在战场上,甚至可以感受到被子弹击中的痛苦。

虚拟现实时代即将到来。

去年10月,《纽约时报》与谷歌合作拍摄虚拟现实新闻视频,将读者带到新闻最前沿,沉浸在一个被战争覆盖的世界中,看看周围受苦受难的人们和被破坏的环境。

去年12月,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录制了最后一集。

虚拟现实版本是用摄像机录制的,让观众面对面面对主持人,仿佛亲临现场。

今年的两会,记者利用VR设备录制并上传了两会的现场视频。

当观众也使用VR设备观看时,将会有仿佛身临其境的三维空间体验。

国内投入不足,核心技术薄弱。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和企业家认为,虽然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外差距不大,但我国在虚拟现实领域的核心技术薄弱,用户体验比国外产品差。

另一方面,内容开发不足制约产业发展。

很多VR公司看似能做终端设备,但大多不具备“一招”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勤平表示,虚拟现实的概念是由计算机图形学重要奠基人伊万·萨瑟兰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虚拟现实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加速了技术发展,美国国防部高级项目研究计划局等机构实施了相关研究计划。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进入“虚拟现实+”发展阶段,并开始在商业领域爆发。

我国的虚拟现实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早。

赵钦平表示,国家《规划》将“分布式虚拟环境”确定为2016年重点工程,虚拟现实技术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16年,科技部正式批准依托北航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和企业家认为,虽然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外差距不大,但我国在虚拟现实领域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目前,要生产高质量的虚拟现实头盔,芯片、陀螺仪、显示器等核心部件都需要从国外采购。

深圳市易思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梅红表示,现有技术距离虚拟现实的未来还很远,只是入门级产品。

即便如此,国产虚拟现实设备的用户体验仍然不如国外。

差距不小。

没有内容,再好的虚拟现实设备也只是一台没有操作系统的电脑。

深圳云立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鹏表示,国内在内容开发上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

Facebook专注于虚拟社交网络,索尼和微软则围绕游戏开发产品。

近两年他们都推出了精美的应用程序。

一方面,国内缺乏好的硬件,开发者缺乏动力。

另一方面,缺乏精美的内容,影响了市场对硬件的接受度。

同时,一些潜在应用行业如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医疗健康、城市建设、装备制造、教育文化等,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投入不足、参与程度不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希望有序引领。

全国有数百家中小企业从事虚拟现实行业。

他们大多从事终端设备的研发,从零部件开发到采购到组装到内容制作到营销。

不仅能量分散,而且带来了明显的同质化竞争。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硬件技术日益成熟、内容资源日益丰富,VR行业今年有望正式迎来“黄金年”,VR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美国1亿美元。

据业内人士测算,国内虚拟现实行业每年市场规模约为15.4亿元,预计将达到56.6亿元,全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亿元。

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今年,全球VR/AR(增强现实)市场将达到1亿美元。

观察国外虚拟现实行业,随着国际科技巨头纷纷进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不断向纵深发展,让发达国家在这一行业“走在前面”,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生态。

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虚拟现实设备关键节点从事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其服务对象就是这些科技巨头。

一旦取得突破,这些团队很快就会成为其供应商,甚至被高价并购,进入产业链。

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不必与复杂多变的终端市场“纠缠”,可以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研发上,这是“极客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土壤。

竭尽全力。

目前国内涌现出不少VR创业公司,行业还处于初创阶段,涉及VR设备、内容制作、发布平台等。

大量VR设备如头戴式眼镜盒、外置设备等。

头戴式显示器正在扩展到消费市场。

在政策支持和资本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参与虚拟现实领域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但概念热,技术还不成熟,很多低端虚拟现实设备充斥中国市场。

明显的眩晕感、分辨率低、缺乏高端内容,带来了较差的用户体验。

这种“仓促”抢占市场的行为,导致了很多用户对虚拟现实的不理解甚至怀疑,从而对行业的起步造成损害。

如何减少同质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行业健康高效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急需一位“老大哥”跳出来,整合拥有雄厚研发实力和产业资本的资源。

像Facebook、三星、微软一样,他可以引导其他中小企业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行研发。

和内容制作,成为“龙头一哥”的供应商或被其收购,形成“产业雁阵”。

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足以推动产业发展。

只有形成良好的产业形态,技术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只有形成“产业雁阵”,行业才能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李伟表示,国外已经形成了以科技巨头为首、众多中小企业紧随其后的“工业雁阵”。

产业链垂直整合已经完成。

中小企业围绕巨头开发配套产品,产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

反观中国,虽然虚拟现实企业蜂拥而出,但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

大多数只能模仿、抄袭国外产品。

深圳市易尚显示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凯兵表示,谷歌、Facebook等都投入巨资进行基础原理和关键技术的研发。

国内大多数虚拟现实公司都在研究商业模式。

长此以往,差距会越来越大。

越大。

制定国家标准,整合产业链。

受访专家和企业家认为,虚拟现实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

谁能抓住机遇,推出真正极致用户体验的产品,谁就能引领未来。

专家建议加大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各行业探索“虚拟现实+”,推动虚拟现实的行业应用,将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一是加大虚拟现实技术基础研究,重视产业扶持。

沉旭坤、李伟、北京体育时代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金龙建议设立虚拟现实产业引导基金,鼓励国内大型科技企业进入和并购,并组织科普科研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特别是CPU、GPU等关键技术研究。

核心技术研发突破,进而整合产业链,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及产品相关国家标准制定的筹备工作,避免低端劣质产品扰乱市场,影响消费者和行业用户对这一新生事物的了解。

法官。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市长郭安表示,今年2月22日,南昌召开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项目发布会,正式拉开了南昌VR产业发展的序幕。

VR产业。

国内首个城市级VR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未来3至5年,南昌VR产业基地将培养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推出总规模10亿元的VR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实施规模达100亿元的VR产业投资基金。

1亿元人民币,聚集超过10万VR产业投资资金。

VR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产值过亿元。

其次,鼓励各行业探索“虚拟现实+”,推动虚拟现实的行业应用,成为各行业发展新的信息支撑平台和手段。

赵勤平表示,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快速进入“虚拟现实+”发展阶段,比如在军事领域模拟战场环境、在制造领域设计虚拟样机、在医疗领域利用虚拟手术培训外科医生、航空领域复杂的管道和驾驶舱。

仪器仪表布局等。

旺盛的市场需求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同时,行业应用的爆发将推动虚拟现实新产业的形成。

三是加大虚拟现实相关科研人才培养力度。

虚拟现实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最新发展成果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必须结合相关行业的具体应用背景。

“目前国内缺乏这样的综合性人才,懂专业的人不懂虚拟现实,懂虚拟现实的人不懂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吴亚峰说。

他建议高校可以在部分理工科专业增设虚拟现实课程,开展普及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为虚拟现实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储备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