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的市场酝酿,一些移动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渐清晰,不少企业看好移动医疗发展移动医疗。
第十六届高交会,智慧祥云绽放,给传统产业带来新机遇,特别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医疗领域。
传统医疗的移动医疗信息采集、监测、诊断、治疗和咨询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和移动APP连接到医院。
实现跨社区、跨医院、跨城市、跨国家的医疗信息共享,多地医生的会诊也可以轻松实现。
移动医疗的出现,加速了医疗产业上下游的拓展,也为医患之间的连接提供了平台,无形中缓解了就医难度和费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以及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应用的逐步推广,致力于医疗健康服务的移动医疗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巨大的潜力。
经过过去几年的市场炒作,一些移动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行业巨头竞相涉足,这将对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
本届高交会上,业内人士和投资者都看好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企业也纷纷表示明年将迎来移动医疗发展的春天。
最新趋势从可穿戴设备发展到健康云。
在1号馆,深圳市北泰健康测量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在今年高交会上带来了最新一代的产品,包括血液、血糖等项目的测量。
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智慧健康社区和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等。
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和连接互联网的手机APP,普通的老年人监护手表可以测量老年人的血压、血糖、血压、身体成分、体温等数据,并传输到孩子的手机上。
孩子在旅行或运动时,可以随时掌握亲人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将数据上传至Betax健康云后台,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展位上的“养生馆”甚至引起了人们排长队体验。
记者现场看到,今年Betax展出的“健康展位”更加“高大上”。
虽然和普通电话亭大小差不多,但体验者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的沙发上,伸手测量自己的体检数据。
,可以自查身高、体重、体温、心电图、血压、血氧等基本生理体征。
健康亭外部还配备了银行柜员机的金融功能,可实现银行卡查询、转账、卡缴费等功能。
您还可以通过“健康亭”中的智能身份识别系统、社保卡读卡器等建立自己的。
体检档案、每次体检数据均可在系统中查询。
据了解,该健康亭全称是“自助远程医疗公共检测平台”,是全球首创产品。
北泰公司已与厦门、天津、重庆等城市签约,为医院、社康中心、区政府等公共区域配备健康亭。
北泰国内产业合作事业部总经理王友宇表示,互联网时代产品迭代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多种功能的融合,扩大客户群。
医疗健康和金融服务是人们的两项基本需求。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阅读、娱乐等需求。
移动金融服务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互联网健康服务将是下一个蓝海。
“它不仅可以让市民实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且数据也会上传到公司的云端后端。
市民可以在我们的后台与医生进行视频通话。
小病不出社区即可诊治,大病、慢性病及时追踪。
“预防为主。
”王友宇告诉记者。
同样在展厅,前海易特科集团安测健康展出了“安测O2O国际慢病干预服务”智慧健康项目。
该服务集健康检查、疾病预警、健康指导、健康管理为一体。
现代慢性病干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为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住院后需要康复人群提供专业、高端的服务。
易特科集团营销副总监侯云超告诉记者,参加高交会的目的是展示公司的慢病干预体系和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他指出,易特科集团拥有多项国内外专利和国际认证,在智能健康服务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拥有新型医疗保健终端和信息化产品。
便携式、移动和互连的产品。
据悉,O2O国际慢病干预服务体系还可以全面服务心脑血管患者、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体育工作者、大病出院患者后期随访、慢病后续治疗等群体、高流行疾病监测以及患者保健。
为家庭、社区、健康体检机构提供数据采集、健康咨询、健康分析、健康评估、生活干预、生理调节、心理安慰、康复护理、紧急急救等健康管理服务。
商业模式目前在中国赚钱还是靠硬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我国移动医疗产业风起云涌。
记者看到,与往年高交会上展出的移动医疗、智慧健康相比,今年企业带来的不再是概念和产品,而是一些初步的商业模式。
高交会开幕前,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移动与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和医疗器械创新网联合主办的《中国移动医疗调查报告》指出,近60%的受访者认为,移动医疗APP收费方式合理。
免费。
这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不愿意支付移动医疗费用。
在没有支付方的情况下,移动医疗如何找到能够支撑市场发展的盈利模式?侯云超表示,虽然可穿戴设备和技术对移动医疗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但移动医疗并不是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仍然是医疗,医疗的本质是服务。
在中国现有的医疗体系下,单独提供线上服务非常困难,移动医疗的发展仍需要与线下服务相结合。
因此,“安测O2O国际慢病干预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除了线上提供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服务外,还拓展了线下实体店。
据悉,该公司在南山科技园开设了专门从事慢病管理的门诊。
“门诊部主要配合线上健康检测和健康管理,开展线下慢病干预。
”侯云超表示,易特科已招募了全科医生、营养师、运动教练、理疗师、心理专家和健康专家等团队,将从运动指导、膳食搭配、标准化等多个方面为会员制定滚动干预计划。
药物治疗、中医理疗及家庭保健。
为了达到干预的目的,慢病干预中心还提供13类O2O套餐服务,包括控压套餐、降糖套餐、亚健康调理套餐等,其中大部分是中医调理服务。
据介绍,这些套餐的成本每年约为1万元。
例如,每年的调经套餐大致多样化,包括生活方式指导、自我按摩指导,以及调经针、穴位等10余项服务。
“一年的服务费比生活美容服务便宜。
”侯云超说道。
不过,该公司的线下服务仍处于尝试阶段,尚未实现盈利。
公司主要盈利产品为海外健康服务管理和远程影像二次诊断服务。
侯云超告诉记者,公司云健康服务目前拥有会员约1万名,但其中1万名来自海外市场。
侯云超表示,由于欧美国家的居民多在社区就医,也有疾病预防管理,因此公司目前的主要市场是海外老人手机和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作为中国顶尖的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还与美国最大的远程医疗公司和远程放射服务提供商vRad(Virtual Radiologic)进行战略合作,为患者提供直接面向患者的远程放射服务。
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医疗服务引入中国远程医疗患者管理创新平台,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第二意见医疗亚专科远程放射诊断服务。
不过,对于公司未来的盈利模式,侯云超表示,将更多地依靠线下实体诊所的套餐服务来实现盈利,“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开设实体店”。
同样,经过几年的发展,通过努力和拼搏,贝太健康的盈利模式也逐渐显现。
王友宇告诉记者,由于公司的产品,无论是可穿戴产品、家庭健康设备,还是健康亭,都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和交互性,产品受到了房地产开发商、广电和政府部门的青睐。
“一些打算做养老地产的公司和机构已经开始与公司联系,洽谈健康亭项目。
同时,公司还与广电合作,在重庆、厦门、深圳等7-8个省份推广智慧医疗应用,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将智慧医疗引入千家万户。
“目前,已在全国管理了1万多个用户。
”王友宇表示,目前贝泰的收入主要依靠智能健康的硬件设备,暂时没有在线健康管理服务的收入。
目前仍在推广中。
第一年一般包含在广播电视套餐费用中,第二年之后就可以开始收费。
”同时,北太还开通了健康管理微信公众号,提供在线健康咨询。
服务每次5元到10元不等,目前这项业务的收入并不多。
发展势头移动医疗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以及移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应用的逐步推广,移动医疗行业已成为极具潜力的行业。
本届高交会上,业内人士和投资者都看好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
王友宇表示,过去几年仍是移动医疗市场的孕育期,没有完整的商业模式。
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开始,移动医疗将进入启动期和爆发期。
究其原因,是移动医疗的发展遇到了好时机。
“一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国家战略。
全国多个城市都是试点单位,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明星指标。
”王友宇表示,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政府资源无法满足医疗需求,而自助智慧医疗正好能满足需求,有地方政府的支持。
“明年还将迎来移动医疗的春天。
今年以来,移动医疗受到资本市场的热切关注。
其中,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加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
据统计今年5月,支付宝宣布““未来医院”计划。
2019年7月,百度与北京市政府联合推出“北京健康”云平台。
2017年9月,腾讯投资丁香园1万美元,10月,再次参与国号网融资。
总体来看,市场资本的疯狂正在推动移动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会诊平台等领域。
王友宇透露,近年来,深圳北泰也一直在与行业投资者进行合作。
其中,上海复星医疗健康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星平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北泰投资近万元,持有北泰约10%的股权。
今年10月30日,汤臣倍健还投资1亿元。
袁先生投资深圳贝塔,深圳贝塔成为汤臣倍健的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服务能力并布局移动健康领域。
与汤臣倍健在营养师中心、十二篮健康管理平台、移动健康管理、大数据等方面开展合作。
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移动健康管理平台。
汤臣汤臣通过增持深圳北泰及收购部分控股股东方彦林,持有深圳北泰25%股权。
“与行业投资者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资金问题,还可以共同打造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拓展和完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
”王友宇说。
11月16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易特科集团的英语、俄语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正式上线。
从公司的市场拓展情况来看,目前移动医疗的发展情况国外的医疗服务比国内的好。
“国内很多移动医疗行业还是以硬件为主,软件方面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还没有跟上,很多消费者对在线医疗收费服务的接受度不是很高。
他表示,对于移动医疗,硬件、软件、医疗健康服务等都要涉及,形成完整的智慧健康产业链。
从目前国内发展来看,移动医疗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在软件和服务方面仍需努力。
尤其要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国人的健康观念,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疾病预防。
“公民健康,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最终推动移动医疗产业快速发展。
”侯云超表示。
行业标准需尽快制定 ■ 专家 深圳市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 黄河协会:不可否认,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正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也将成为一种新的业态,但改变人们的医疗方式和健康观念还需要一段时间,健康产业已经是其中之一。
深圳三大未来产业,政府和协会也在大力支持健康产业发展。
不过,深圳市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黄河表示,移动医疗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产业。
深圳乃至我国的产业还处于低潮期 黄河表示,移动医疗是一个新兴产业和产业,目前还没有被纳入健康产业统计目录。
目前,政府监管仍然缺乏。
此外,目前国内健康教育和国民健康素质还较低,网络健康教育的可信度也较低。
因此,建立移动医疗的行业规范和标准非常有必要。
“比如,很多移动医疗产品、服务、流程目前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企业做了之后都有自己的做法,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区分,也不知道哪些适合对我来说,”黄河说,此外,医疗保健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相连,使得健康医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迫切需要尽快制定一系列标准来规范。
她透露,深圳市健康产业促进会目前正在帮助一些已经开始制定企业标准的企业,“企业标准建立后,我们可以再制定行业标准,甚至升级。
”深圳还准备成立健康产业标准化联盟。
除了缺乏法规和标准外,移动医疗行业还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这个行业需要医学、保健、互联网等全面的人才和知识,很多企业招不到人。
”黄河说道。
此外,深圳移动医疗产业还缺乏公共服务平台,急需建立检测、培训、研发和标准化中心,避免企业重复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