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推出之前,就有传言称其将采用无线充电。
然而推出后,它仍然采用磁吸充电,这不禁让人疑惑:承诺的无线充电在哪里?这项技术已经被谈论了至少 4 年,并且似乎在开发中“陷入困境”。
不过,三大阵营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标准,预计每年将产生40亿美元的商机。
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手机、平板、电脑的外观不断变化,但电源线却始终紧随其后,这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也限制了产品的发展。
为了扭转这一劣势,相关厂商一直在努力提高电池续航时间。
近年来,他们也开始布局新的供电技术,“快充”和“无线充电”备受关注。
如果无线充电技术成熟,可穿戴产品就可以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设计。
智能手表、手环、眼镜等将完全密封,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无需担心损坏充电接触点(孔)。
说到这里,你对未来的科技产品是否还有一点想象呢?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已逐渐走向标准化。
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iSuppli统计,2018年已有超过1万台电子设备配备无线充电功能,预计2018年数量将突破1亿台。
全年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仅约美国2亿美元,但未来四年将增长40倍,达到每年80亿美元。
IHS还预计,全球无线充电接收器和发射器市场预计将从2018年的2万台增长到2018年的17亿台。
块此推广内容不过,无线充电要普及,关键是“统一标准”和“大规模部署。
”目前,全球三大无线充电阵营正试图通过标准制定和拉拢盟友,在这个80亿美元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三大阵营分别是历史最悠久的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积极与不同行业合作、强调建立无线充电环境的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以及由英特尔、高通和高通发起的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三星。
力量)。
标准制定瓶颈有望突破。
英特尔在2015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展出了无线充电碗和无线充电桌。
在英特尔的演示场景中,你只需要把手机放在床边的充电碗里,第二天起床就有足够的电量使用。
它不仅美观而且更具有机动性。
此外,美国星巴克还宣布将在旧金山湾区的3家分店提供无线充电服务,并计划将该服务扩展至欧洲和亚洲。
所有这些发展都让人们向往无线充电与可穿戴设备等各种新技术设备结合的可能性和未来。
目前,参与无线充电标准制定的台湾厂商屈指可数。
HTC无线充电组成立于2011年,2018年3月加入WPC,目前三大阵营均参与,也算是台湾第一家参与标准制定的厂商。
HTC总工程师朱丰森代表HTC参加三大国际无线充电标准会议。
目前,参与标准制定的台湾人不超过5人,其中包括朱凤森。
其他更积极参与无线充电标准制定的台湾厂商还包括IC设计龙头联发科和键盘控制芯片厂商讯捷。
除了上述两家之外,消费IC设计公司灵通和微控制器厂Holtek也在开发无线充电芯片。
其中,联发科多模无线充电解决方案MT继今年4月通过WPC联盟的Qi认证后,也在12月获得PMA认证,证明产品所使用的IC模块兼容PMA无线充电技术。
此外,联发科还于年底通过了UL台湾测试,成为台湾唯一一家可提供PMA测试认证服务的认可实验室。
这将有助于亚洲制造商就近完成无线充电测试,并为PMA成员提供更多样化的测试和认证。
管道。
朱凤森指出,无线充电虽然目前处于标准制定阶段,但一两年内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关键在于“大规模部署”。
目前,无线充电尚未普及,其中包括技术和政治原因。
从技术上来说,无线充电技术分为磁共振和磁感应两种。
具有这两种标准的多模式设计处于“卡住”阶段。
业界现已要求芯片制造商提供WPC Qi+PMA磁感应标准的无线充电发射器和接收器,以加快消除不同技术标准之间无法操作的问题。
联发科MT先后通过WPC的Qi认证和PMA认证,为双模无线充电芯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丰森还指出,“各大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瓶颈不会持续太久。
2019年是无线充电发展值得期待的时期。
” PMA和A4WP联手攻击WPC的政治原因是三大阵营。
“朋友与敌人”的关系。
以德州仪器、飞利浦、索尼为首的WPC Qi标准市场份额超过95%。
WPC的策略是大力游说手机制造商使用自己的无线充电模块。
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他们开始向运营商寻求支持。
例如,2016年通过Verizon销售的美版Butterfly手机和美版HTC 8X都采用了WPC的Qi无线充电标准。
“与WPC‘自下而上’的说服策略相比,PMA大多是从合作伙伴高层开始说服,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
”朱凤森说。
出现的第二个无线充电阵营PMA,由宝洁公司(P&G)与其子公司金霸王的合资子公司金霸王Powermat领衔。
在寻求与AT&T合作时,它直接通过董事会进行沟通。
为了对抗WPC,PMA于2019年1月与第三无线充电阵营A4WP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A4WP的谐振充电技术将弥补WPC仅有磁感应技术的缺陷。
朱凤森表示,在寻求与A4WP合作之前,PMA曾寻求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arin Soljai创立的美国初创公司WiTricity合作,该公司可以说是谐振充电的鼻祖。
后来PMA放弃研究后,转而采用A4WP的共振技术。
WPC并没有放弃磁共振研究,并于年中开始制定共振技术。
通过与新西兰无线充电工厂PowerbyProxi的合作,将加速磁共振技术进入新一代Qi标准。
WPC对于无线充电普及的策略是,支持无线充电的终端设备越多,购买无线充电器的人就越多。
PMA倾向于准备无线充电环境,这将有助于无线终端产品的普及。
因此,PMA成功说服星巴克使用PMA的感应充电。
“不需要安装很多插座,这样有利于店面美观,也能让星巴克掌握用户的位置信息。
”朱凤森说。
另外,商店还可以控制供电量或者是否自行供电,就像电信公司的收费机制一样。
购买咖啡后才能使用充电功能。
PMA首先准备好无线充电环境的思路也和A4WP一样。
英特尔表示,“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构建环境。
当环境没有准备好时,搭建再多的设备也是没有用的。
现在英特尔还将优先在多个国家建设免充电体验站。
“英特尔携手A4WP,重现无线传奇。
英特尔PC客户经理Kirk Skaugen在预测2019年PC趋势时指出,英特尔的三大核心技术是:无线充电(No Wire)、抛弃密码(No Password)、提供新的用户连接设备,如图像检测技术RealSense和3D摄像头等。
就像10年前Intel在迅驰时代推动无线上网一样,使.11系列Wi-Fi无线上网规范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标准功能。
随着迅驰品牌和营销的发展,计算机摆脱了网络电缆的束缚,现在英特尔计划通过参加A4WP来重新创造“无线传奇”。
这些数字分为低瓦、中瓦和高瓦组,英特尔负责20瓦以上的终端产品,包括2in1可转换设备和平板电脑。
今年一季度之前,A4WP将推出5瓦以下的无线充电产品,下半年则将推出。
还将推出高瓦数充电产品。
英特尔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新的笔记本平台,并将与无线充电芯片厂商合作,让笔记本支持无线充电功能。
该平台将内置蓝牙,用于无线充电通信。
芯片和无线充电芯片,主要针对功耗较低的超极本和二合一可转换设备。
更耗电的游戏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仍然需要连接到电源线。
高通充电板让赛车更环保 A4WP 又一领先者。
高通基于磁共振技术,正在积极开发大功率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并与FE(Formula E-car)一起在消费电子展上展出了一款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动赛车,最高时速可达 10 英里。
在同年 9 月的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上,国际汽联宣布赛季期间的安全导航车、医疗车和服务车将配备高通 Halo 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
谐振技术实现地面充电板与电动汽车充电板之间的能量传输,更加高效、环保。
在Formula E比赛中,使用Halo技术的安全领航车是BMW i8 Medical。
BMW i3 被用作其他比赛的工作车辆,例如汽车和服务车辆。
高通欧洲高级营销总监Joe Barret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SAE、IEC和ISO三大组织的汽车无线充电标准逐步敲定,汽车制造商将推出首款配备磁共振的无线充电设备最快今年。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充电技术。
尽管无线充电还处于标准尚未制定的战国时代,尽管已有60多款手机支持无线充电技术(包括Google Nexus系列、诺基亚Lumia系列、HTC手机等),但仍然没有受欢迎的。
但如果环境到位、标准“统一”,无线充电商机将会一举爆发。
朱凤森表示,在移动通信方面,无线充电的多点充电、隐藏式设计以及嵌入家具或建筑物中的便利性都非常有吸引力。
另外,外出不再需要移动电源,不再需要寻找插座,这也开启了无限商机。
目前,比利时鲁汶车站、阿姆斯特丹机场、美国旧金山湾区星巴克等都已推出无线充电服务。
消费者可以将手机放在桌子上的特定位置来充电。
将充电接口从可穿戴设备上取下后,也意味着防水功能完成。
对于需要防水、防汗的配件来说,无线充电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术。
现在想象一下无线充电应用于家用电器等大功率电器。
不仅降低了电线火灾的风险,也让室内设计变得更简单、更美观。
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海尔于2016年推出“无尾厨电”,主打无电源线的电锅、榨汁机。
还有的也应用于电动汽车,让“无线充电站”取代“加油站”,边停车边充电。
或者可以用在医疗领域,解决植入人体的电子仪器在电量耗尽时需要手术更换电池的问题。
尽管“无线”未来世界一方面仍然存在充电效率低等技术问题,而且就像WiMAX与4G之间的标准之争一样,三大阵营仍在厮杀。
但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对标准制定的关注,了解上下游的“玩家”,就能尽快抢占无线充电这块前景广阔的市场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