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以谷歌眼镜为首的可穿戴设备拉开了行业的序幕。
各类可穿戴设备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创新项目。
手表、眼镜、甚至衣服帽子都成为了载体。
而且从各机构发布的关于可穿戴设备的报告来看,前景极为诱人,成为各家企业的新宠。
然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可穿戴智能设备进入大众消费者手中。
与各种可穿戴设备的报道相比,似乎有点尴尬,因此也有一些声音认为可穿戴设备已死。
对我来说,我认为可穿戴设备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争夺物联网的入口。
可穿戴设备为何令人尴尬?功能叠加缺乏创意 尽管今年以来可穿戴设备成为各厂商争夺的目标,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仍不成熟,产品价值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工业设计、功能和市场三个维度来看,尤其是这个领域的设计师(或者产品经理)的思维,大部分还停留在智能手机时代,将功能一一堆叠,比如智能手表。
也就是说,如果简单地将手机的功能搬到手表上,很难想象有人会用手表来发朋友圈、看股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很容易陷入困境。
一个误区,就是功能不断叠加。
请问,一个小小的设备真的需要这么多功能吗?更多的功能意味着更大的功耗和其他问题。
此外,大多数函数没有实际价值。
或许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被认为是“工具”,识别一两个痛点,注重操作简单、功能单一。
比如儿童智能手表,通话和定位是两个最基本的功能。
成为销售的最大卖点。
此外,结合医疗,植入传感器来检测身体状况。
由于内衣最贴近人体皮肤,尤其是女性文胸,检测数据更加准确。
内衣和文胸可以通过加工来解决某种需求,而不需要增加其他功能。
。
可穿戴设备的出路在哪里?设计与技术融合 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Q3可穿戴设备市场整体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速缓慢。
第三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总计1万台,其中智能手环依然是目前的销量。
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小米作为国产品牌,排名第三。
依靠低价拉动出货量,成为国内第一品牌。
数据来自IDC。
中国是可穿戴设备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小米等众多国内厂商在这一领域不断崛起,但目前仍是一个小众市场。
仅健身功能手环已有一定规模出货,但基于产品单一功能被众多用户选择并快速增长。
然而,用户的佩戴习惯正在逐渐改变。
毕竟,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具有健身等功能,这对腕带的出货量产生了影响。
奥巴马佩戴的是哪种可穿戴设备?让可穿戴设备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电子产品,其实普通消费者也在寻找一款具有实用价值的可穿戴设备。
在物联网资深人士杨建勇看来,可穿戴设备是高度可见的产品,需要模糊时尚与科技之间的界限。
无论是佩戴在手腕、头部还是其他部位,消费者都希望可穿戴设备能够与自己的风格完全融合,Apple Watch 受到男性和女性的欢迎无疑是最好的例子。
去年有报道称,Apple Watch 为苹果贡献了 60 亿美元的收入,销量约为 1 万块。
然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作为瑞士顶级手表品牌,劳力士去年的营收仅为45亿美元。
此外,随着苹果即将向市场推出第二代Apple Watch,它可能会成为一款更加完美的智能手表,而不再是手机的配件。
Apple Watch不仅非常时尚,而且有多种款式可供选择,男女都适合,而且价格也不是特别高。
运动款2000多块钱,穿起来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时尚与科技的界限完美融合,也备受好评。
一款深受用户欢迎的手表。
可穿戴设备该如何争夺物联网入口?可穿戴设备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厂商没有自己的工业设计理念,不断添加功能,并没有给大众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单看工业设计的话,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是目前的通行做法。
当然,可穿戴设备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方式和服务有很多。
例如,可穿戴设备是物联网中最大的消费产品。
作为物联网领域的一部分,联网和交互是可穿戴设备最基本的功能。
然而,设备后端支持的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才是可穿戴设备实现最大科技体验的核心支撑技术。
对此,出门问问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可穿戴设备非常适合AI技术和人机交互场景。
出门问问认为,AI企业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体验,把可穿戴场景、车辆和家庭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非常好的用户体验。
Ticwatch 不断创新。
据了解,自Ticwatch智能手表诞生以来,出门问问的销售额已高达2.4亿元,现在可以控制手表和车载产品,实现人车联动。
未来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家居产品实现可穿戴、车载、智能家居三大场景的联动。
该设备本身并不有价值。
通过设备获取数据是核心。
任何可穿戴设备或其他智能设备都利用数据来提升产品服务价值,并通过物联网链路和数据向客户提供产品即服务。
杨建勇进一步指出,可穿戴智能设备最大的市场将是通过服务而非硬件本身。
服务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体现,提升用户科技体验。
基于数据采集、分析等环节,依靠人工智能算法,佩戴者可以为用户提供完美的科技体验,数据将驱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
可穿戴智能设备将作为传感器载体,实现人、机器、云之间更先进、无缝的交互,实现态势感知,让可穿戴智能设备“智慧”。
可穿戴智能设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补充和延伸人体感知能力。
态势感知将是智能硬件技术的下一个新趋势。
很快,许多可穿戴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将具备一定的“态势感知”功能。
应用软件的核心一定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人工智能与可穿戴等智能设备的融合带来了全新的科技体验。
未来,人工智能将让可穿戴智能设备变得更加强大。
显然,可穿戴设备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价值,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从后端服务器及时获取信息并呈现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