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腾讯布局虚拟现实!企鹅能画完蛋糕吗?

时间:2024-05-22 10:45:44 科技赋能

最近朋友圈有点沉迷于虚拟现实。

前天,腾讯高调宣布涉足虚拟现实,引起VR行业轰动。

这确实是小菜一碟;烟花工坊也纷纷效仿。

这里出现了“异质外观”。

我想现在很多VR开发者都陷入了困境。

国内VR太乱了,还是去研究一下Oculus VR或者PlayStation VR吧。

腾讯的VR是什么?头戴式显示系列: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推出了集成传感器和特殊屏幕的头戴式显示设备(HMD)。

下半年,我们针对普通用户推出了该产品的消费版。

今年我们会开发移动VR和一体机。

SDK:基于Unity和Unreal游戏引擎,腾讯VR SDK组件涵盖渲染、音视频、输入(线控、游戏手柄和3D体感手柄)、账户、支付等方面。

开发者计划:包括平台/内容生态共享推广策略,涵盖广告、版权、下载等渠道的业务共享模式,还将引入腾讯的社交系统、广告系统、销售系统等资源。

头戴显示器又来了,当Oculus、三星Gear VR等巨头进入中国会发生什么?目前,被公认为体验最好的HTC Vive已经进入中国。

腾讯的头显仍是一个谜;除了SDK对账户和支付有吸引力外,其他点很难吸引。

尤其是当我看到“基于Unity和Unreal游戏引擎”时,我有点困惑。

腾讯正在基于进口引擎制作VR SDK。

还会继续走抢App Store的老路吗?按照开发者规划,目前VR领域的内容本身就非常少见,但腾讯VR却为开发者建立了据点。

核心开发者(Gear VR / Oculus / PS VR已经推出完整内容)有很多好处。

所有软硬件设备免费,并归还技术支持团队;其他开发者就太难了,不仅要买MiniStation,而且还不一定能用HMD免费得到一个,这简直是在强暴你,让你感到幸福。

至于腾讯画的大饼,还有后面提到的什么虚拟社交,我只能说用户可以发微博、发状态,记录下来就需要几分钟短视频。

至于UGC制作的VR内容,还是保存一下比较好。

总之,目前制作VR内容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更何况开发者需要非常熟悉Unity和Unreal 4。

当然,P画质和刷新帧率75fps的屏幕是前提。

对于凡事都想涉足的腾讯来说,纯粹是“火钳刘明”。

担心的无非是:既然大家都说今年是虚拟现实元年,万一流行起来怎么办?国内VR市场为何如此混乱? 1)门槛高。

反正我说我有技术,但你不知道VR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新兴行业。

技术壁垒较高,依靠金钱不可能一朝一夕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5月,扎克伯格在一次市政厅会议上表示,“我不知道创建消费者VR产品和内容需要多长时间,五年、七年、10年,也许12年。

”这也是BAT迟迟不行动的根本原因。

比如硬件门槛是现有的公标1K屏幕在画质上无法满足VR的需求,而2K屏幕则存在很大的效率和拖影问题。

4K屏幕根本无法运行VR,所以如果你想做VR硬件,就必须重新开始。

成型一块屏幕的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

所有国外巨头都在这样做,但在中国却没有。

然后就是生产工具的门槛。

说到引擎,有Unity、Unreal 4、CE3。

现在HTC的小伙伴Valve也有了Source 2,自然也能出一款Steam VR了。

在国内,SDK基本都是封装好的,并且有很好的口碑。

日本独立VR平台SDK;这两个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导致产业链的断裂。

因此VR大行其道,国内企业只能依靠主机厂来获得存在感。

2)资本市场看好,盈利吧。

这从暴风科技的怪物股价就可以看出。

2016年Facebook收购Oculus后,VR概念股大热。

资本市场对VR的青睐,让众多从业者趋之若鹜。

然而,对于大多数VR厂商来说,硬件成本太高,软件又没有技术。

如果他们想追上这个潮流,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包装国外的现成产品,去众筹讲故事。

只要比谷歌的纸壳还漂亮,投资者就会乖乖给你钱。

不管怎样,投资者每年投资数百个项目,所以不缺钱。

但需要看清的一个事实是,高科技概念股板块并不缺乏题材。

在A股的高科技投资热潮下,与虚拟现实一样,量子信息最近也在股市悄然走红,所以只是为了资本利益。

追赶。

3)平台策略的陷阱。

移动互联网爆发的那几年就是这样。

应用程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然而,与App Store相比,Android应用程序却一片混乱。

话语权掌握在渠道手中。

真正的内容制作者是CP活跃的。

陷入绝境。

回顾目前国内的VR市场,似乎每个VR厂商都想成为抢夺的发布渠道。

最终,真正的内容生产者总会受到这样的事情的伤害。

那么,国产VR的出路在哪里?国外VR巨头的布局其实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硬件+VR引擎+内容平台”的模式。

HTC 与 Valve 的合作比较有代表性,HTC 硬件基于 Source 引擎与 Steam VR 进行合作,未来的发布将会以 Steam 社区为渠道。

Oculus拥有自己的硬件,因此也会与Unity、Epic Game和Valve等厂商合作,打造自己的内容平台。

所以,国内市场需要的是一种开放、合作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安心的做好自己的领域。

比如,硬件厂商应该更多地专注于解决头晕的底层问题;工具厂商应进行更多适配,以便开发者能够更便捷地创作优质内容;什么形式的外围控制器适合,平台应该如何控制等等,所以CP他们也会更加专注于内容制作。

今天,百度表示要进军VR,并开通了视频VR频道,但无人感兴趣。

腾讯表示“未来已来”,不少开发者兴奋不已,先认了自己的教父。

纵观产业链,大眼小肚的企业不少。

只有专精VR,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说今年是VR元年,无非是资本市场的集体想象。

至少对于中国来说,VR的爆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