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事关企业转型联想超融合回答的5个关键问题

时间:2023-03-14 09:14:51 科技观察

关系到企业转型联想超融合回答的五个关键问题相反,这个云时代的新兴架构是超融合。权威机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超融合销售额同比增长116%,到2019年全球超融合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  当一块巨大的蛋糕遇到了正在寻找新兴市场的联想集团,超融合自然成为这家中国传统IT巨头战略转型的基础。那么,什么样的IT基础架构才是超融合呢?联想超融合有哪些特点和优势?超融合能否承载联想的转型梦想?我们来看看联想超融合产品副总裁高志国博士是怎么说的。  回顾IT基础设施的演进过程  研究过去两三年的历史,IT基础设施每十年都会发生一次重大变化。1996年的数据中心是基于单体项目建设的,是一个垂直的“烟囱”式架构。每个服务器都是孤立存在的,不能相互共享资源。“烟囱”架构的主要问题是:IT基础设施相对复杂,综合成本高,使用效率低,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到了2006年,出现了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虚拟成多台逻辑计算机。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在每台逻辑计算机上,应用程序可以在独立的空间运行,互不影响,从而显着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同时,虚拟机可以在不同的物理机之间漂移和切换,提高服务可用性。  虚拟化屏蔽了IT系统底层的复杂性,实现了资源的复用。与“烟囱”架构相比,它在可扩展性、自助服务、可测量性、成本和容错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传统的虚拟机架构采用的是SAN(StorageAreaNetwork)架构,通过专用的存储设备提供存储空间。集中式存储设备结构和管理复杂,投资和使用成本高。在性能和容量方面,无法实现水平扩展。而且,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之间难以互通,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现象。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解决传统存储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2016年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Infrastructure,简称HCI)诞生了。  超融合架构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超融合通过提供高度简化的一站式基础设施,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高效整合,以及云计算平台管理等,有效提升企业IT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和维护效率关键应用程序的性能。  超融合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可靠、快速、省心。  作为服务于企业级应用的IT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超融合提供面向虚拟化的企业级数据服务。与传统存储相比,超融合存储容量可提升约80%,可实现1/20的去重率和3-5倍的压缩率。同时,联想超融合可以实现95%的本地数据访问率,保证数据访问的本地化。同时,通过基于存储层的虚拟机秒级克隆和即时快照功能,以及虚拟化层的无缝迁移等技术,可以实现多重数据保护和多级高可用。  超融合一体机的速度体现在高性能、快速横向扩展和集成交付能力上。性能方面,以四节点超融合集群为例,可具备16万IOPS的混合读写能力,可服务10万邮箱用户或500个虚拟桌面。超融合的横向扩展非常简单。它将实现自动节点发现。当一个新节点插入网络时,它会重新平衡数据,重新分配资源,并将新节点和旧节点重新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超融合设备出厂时预装了虚拟化和存储,以实现开箱即用和真正的一体化交付。  安心是超融合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提供一站式的资源管理功能和统一的管理UI,大大简化了系统运维。  因为超融合可以按需扩展,随时可以添加节点,不需要为未来预先设定容量,所以初期投资可以减少85%左右。从运营成本来看,由于管理对象变成了虚拟机,不再需要专业的存储管理人员,运营成本可降低约55%。基于更低的硬件成本、架构成本和管理成本,超融合架构可将三年总拥有成本(TCO)降低65%。  在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敏捷性正成为企业CIO的首要诉求。以超融合为代表的简单IT基础设施,可以真正释放IT人员,使他们能够专注于业务创新。这应该是超融合给企业带来的核心价值。  联想是什么时候开始超融合研发的  大约七年前,谷歌发表了一篇名为谷歌文件系统(GFS)的文章,描述了如何使用工程方法构建一个水平可扩展的文件系统。受此启发,联想当时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能不能把IT简化,把通信、网络系统这样的IT基础设施交付出来?虽然当时知道这是超融合,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从那时起。  因此,联想用了七年的时间才打造出超融合架构。在此期间,联想获得了70多项全球发明专利,连续三年获得工信部可信云认证,在用户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口耳相传。  联想在超融合架构方面有哪些技术积累和创新?在过去的七年里,超融合产品中融入了很多核心技术:  ***,分布式多副本数据切片技术。  第二,自适应本地I/O访问路径。  三、自诊断、自修复,实现无人操作维护。  第四,面向应用的数据自适应迁移。  第五,虚拟化卸载(Offload)技术将原本在虚拟化层实现的快照和克隆功能放到了存储层,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这里,高医生做了一个对比示范。对于一台32G内存、100G硬盘的虚拟机,联想超融合克隆只用了4秒。看一个商业套件,在虚拟化层克隆需要4分钟。  来看看联想的超融合横向扩展能力。这是一个由3个节点组成的超融合集群。整个系统容量为4.8T,在业务不中断的情况下,直接将第四个物理节点接入交换机,系统会自动发现这个新节点。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整个系统的水平扩展过程在3分钟左右自动完成。在此期间,数据将自动重新分片和重新平衡。这种无宕机窗口的自动横向扩展,就像更换飞机引擎一样,让超融合能够支撑一个需要7×24小时在线的业务系统。  联想的超融合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场景?  联想的超融合一体机主要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H1000系列,一个是H3000系列。联想超融合一体机H1000是基于开源KVM技术的超融合架构,而联想超融合一体机H3000是基于商用VMware虚拟化技术的超融合架构。  今天,VMware仍然占据整个虚拟化市场80%到90%的份额,KVM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如果把VMware比作Unix或者Windows,那么KVM就是Linux。通过H1000和H3000系列产品,联想超融合可以涵盖这两种主流的虚拟化技术。  在这两个系列下,联想的超融合一体机有多种不同的型号,有的适合跑大容量,有的适合跑高性能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到不同的使用场景。自己的产品。此外,联想超融合还支持回收现有设备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