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发展加速,逐渐从军用领域向民用领域延伸。围绕民用无人机这一新兴市场,各国相继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全面布局,目前已形成激烈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依托各种优势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已达210亿元,行业企业分别超过7000家,产品40万种。发展趋势和增长速度非常喜人。与此同时,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稳步发展,其价值和前景不断凸显。但尽管如此,2020年对于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发展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年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打乱了行业的正常发展步伐。同时,美国对我国无人机的制裁打压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在此背景下,时间一转眼来到了2021年。新的一年,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发展将呈现怎样的趋势?产业链发展趋于完善。总的来说,2020年无人机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随着过去一年无人机商业空间和潜在价值的凸显,行业发展持续升温。无论是投融资情况还是公司布局情况都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市场规模显着增长,各领域融合应用不断深化,行业投融资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对产业链良性发展大有裨益.2021年,无人机行业有望进一步从传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向商业租赁、商业服务、各类培训等领域延伸。同时,无人机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协同创新有望进一步加快,共同助推产业难点化解和产业资本生态优化,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增长支撑。创新创业企业。技术突破和融合正在加速。目前,在无人机技术方面,我国在大疆等企业的帮助下暂时具备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对于新事物的发展,这种领先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加快创新,扩大优势。在此背景下,我国除了无人机技术不断加强和突破外,还需要着力抓好无人机的配套技术,实现无人机技术各方面的突破和融合升级。基于此,2021年,随着产业资本不断涌现,相关企业布局明显加快,5G、人工智能等商业化不断深入,新基建等战略进一步落地,对一方面,自动避障、室内视觉定位、GPS跟踪、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得到大幅提升,民用无人机产品将加速向小型化、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无人机的续航、飞行半径、飞行高度也将得到升级和拓展。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民用无人机分为两大类: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近年来,在大疆等企业的助力下,消费级无人机实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民用无人机市场增长的主流。但随着消费市场日趋饱和,无人机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应用不断深入,无人机亟待转型,工业无人机的发展正在成为新趋势。在此背景下,2021年,随着5G等技术的商用,无人机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节点,将加速形成创新应用体系,带动产业应用发展。同时,高端无人机也将推动网络信息化等新型应用系统的发展,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技术,并将进一步广泛应用于工业诸多领域,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在产业转型成为趋势的情况下,2021年将成为关键的一年。政策红利支持和延续民用无人机的平稳较快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规范。2016年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等,对无人机的发展给予引导和红利。2021年,政策支持将一如既往,并可能进一步加强。2020年,国家发布了“十四五”新规划。在此框架下,未来无人机产业的政策制定将更加聚焦于细分领域,如加大对农业植保无人机的补贴力度,加强无人机生产等。标准与监管、加快无人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总而言之,2021年无人机政策红利不会缺席,并将持续。监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2017年以来,无人机黑飞扰航、窃密、伤人等事件层出不穷,使我国无人机监管迅速从严完善。近两年来,民航局等部门以及省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有效规范无人机的个人使用和商业应用,保障航空安全和公共安全,其中包括实名制等措施。2021年,无人机应用安全依然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无人机商用进程的加快和无人机落地的深入,可以预见,各项无人机政策将越来越完善,新的政策法规也将陆续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无人机体系。完善的无人机监管体系。助力民用无人机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当然,参考国际上的一些监管策略,2021年,我国可能要平衡无人机的监管程度和发展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