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我就是卖肾也买不起!大疆深夜发布两款旗舰无人机,黑科技爆棚

时间:2024-05-22 18:18:27 科技赋能

文|四月智东西今日凌晨消息,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大疆创新在洛杉矶推出两款旗舰无人机:“悟”2和精灵精灵4 Pro。

售价接近1万至2万元,再次刷新同类车型新纪录,在技术和性能方面也有不少惊喜。

Phantom 4 Pro首次实现四向避障,续航时间延长至30分钟; “灵感”2最高时速可达每秒30米,4秒加速至80公里。

动力系统升级,成为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主导者。

它带来了多项技术和商业应用创新,也让专业消费的门槛更高。

从大疆此次主要针对专业市场的产品升级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大技术突破: 1、终于加载的多方位视觉避障技术,未来肯定会逐渐成为标配。

2.更智能的自动返回系统。

3、更易用的自动跟踪系统等。

4、围绕航拍、传输、后期制作的一整套软硬件及配件系统。

这些亮眼的黑科技和技术方向将成为这个市场竞争的焦点。

让我们一一提取它们。

价格方面,“悟”2定位专业影视航拍平台,起售价9元(不含云台相机)。

Phantom 4 Pro定位最智能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售价万元起。

关于“悟”2:4秒加速到80公里 Phantom 4 Pro官方宣传片 这次“悟”2的发布显得有点晚了,因为距离上一代“悟”发布已经有2年了Inspire 1。

2019年11月13日,DJI Inspire 1上市,作为全球首款内置4K相机、全球首款可变形航拍无人机。

1)镁铝合金机身为了适应航拍复杂的户外环境,Inspire 2机身采用了镁铝合金变形机身和碳纤维机臂,强度更高、重量更轻。

最高速度可达30米/秒。

长时飞行时间为27分钟,0-8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需4秒。

图传距离7公里。

2) 前置FPV摄像头安装在Inspire 2机身前方。

它配备了新的前置 FPV 摄像头。

飞行员可以通过主控制器观察其拍摄的图像。

云台操作者可以观察主摄像头拍摄的图像。

目前支持Zen Si X4S和X5S两款云台相机。

Inspire 2内置全新图像处理系统CineCore 2.0,支持多种视频压缩格式,包括Adobe CinemaDNG、Apple ProRes HQ(5.2K、4K)、ProRes XQ(4K)、H./H.编码的 4K@Mbps 视频。

CineCore 2.0还可以通过快装接口支持多台摄像机的接入。

3)从飞行稳定性方面引入避障功能。

通过前置立体视觉传感器,Inspire 2可以检测最远30米外的障碍物;机身顶部装有红外传感系统、下视双目视觉系统和超声波传感系统。

支持无GPS精准悬停。

这是专业航拍无人机“悟”首次引入避障系统,可实现上、下、前方三个方向的避障。

4)Spotlight Pro模式升级 智能化的升级主要体现在Spotlight Pro模式上。

该模式下,无论无人机飞向何处,相机始终面向所选物体。

如果云台旋转方向达到极限,飞行器将自动旋转并调整机身方向。

Inspire 2的指点飞行模式可以在遇到障碍物时自主飞行,第二代智能跟随功能可以实现平行拍摄。

5)4秒内加速至80公里/小时。

动力系统方面,Inspire 2最大上升速度为6米/秒,最大下降速度为9米/秒。

0-8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需4秒。

Inspire 2的IMU、气压计、电子调速器通信和卫星导航模块采用冗余设计,确保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主从遥控器连接距离可达米。

6)带屏遥控器 此外,Inspire 2遥控器上新增的显示屏也是一大亮点。

DJI Crystalsky 高亮显示屏有 5.5 英寸、标准版 7.85 英寸、高端版 7.85 英寸三种规格。

最高亮度分别为cd/m2、cd/m2、cd/m2。

您可以清楚地看到强光下拍摄的照片。

该屏幕兼容DJI Phantom 3、Phantom 4等产品。

关于 Phantom 4 Pro:5 向感应、4 向避障 DJI Inspire 2 官方宣传视频 1)续航时间提升至 30 分钟 外观方面,作为 Phantom 4 的升级机型,Phantom 4 Pro 延续了 Phantom 4 的升级版相同风格的设计。

最大的升级来自于电池续航时间。

Phantom 4 Pro的电池容量为mAh,最长飞行时间增加至30分钟。

飞行速度方面,开启障碍物感应系统后,速度提升至14米/秒。

2)5路传感和4路避障。

今年3月,双目立体视觉避障技术首次在大疆精灵Phantom 4上实现。

时隔八个月,我们看到Phantom 4 Pro的避障系统带来了新的惊喜。

Phantom 4 Pro搭载了FlightAutonomy系统,具有5路传感和4路避障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在无GPS环境下依靠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精准悬停能力。

Phantom 4 Pro在机身正面、背面和底部均配备了双目视觉传感器,以及由三对视觉系统组成的六眼导航系统。

机身两侧新增红外传感系统,可感知前后、下方四个方向的障碍物以及定位和悬停,构建三维空间环境模型,其中前后感应距离增加至30米。

3)黑暗环境下的航拍更多细节在航拍性能方面,Phantom 4 Pro采用了1英寸百万像素传感器,动态范围接近12档。

暗光条件下的细节水平和成像质量可以领先同级别产品。

机械快门可以有效防止快速移动时的拖影,并增加自动对焦功能。

4)其他新功能 此外,Phantom 4 Pro的新功能还包括:1)“窄感应”功能,即使在门窗等复杂环境下,仍然可以自由飞行。

2)Phantom 4 Pro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实时记录航线。

与遥控器失去联系后,它会先沿着原来的路线返回,并尝试联系遥控器。

3)智能跟随方面,新增环绕、平行、锁定三种跟随模式,可识别人、车、动物等常见物体,进行任意角度跟随,并保持摄像头始终面向物体。

4) 指点飞行新增后退和自由两种模式。

自由模式下,无人机可以在不改变飞行方向的情况下旋转机身以获得最佳拍摄角度;指点飞行时,轨迹辅助功能会在屏幕上显示飞行路径,为航线调整提供参考。

总体来看,两款机型在结合不同应用场景方面,性能参数较上一代产品都有较大提升。

其中,避障是无人机的核心技术之一。

“灵感”2底部的红外感应系统引入了3向避障,Phantom 4 Pro则实现了4向避障。

为什么Phantom 4 Pro没有增加车顶来实现5向全向避障?大疆副总裁王帆告诉智西西,产品的外观和处理器的承受能力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两款车型定于下周一在国内正式发布,更多细节和技术问题将在国内发布会上介绍。

我贪得无厌,价钱都不够卖一个肾了!无论是售价近万元的消费级精灵4 Pro,还是售价近两万元的专业影视飞机“灵感2”,都为同类机型设定了新的价格上限。

较高的价格门槛会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之前的幻影系列和灵感系列车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

其中,Phantom 4元的价格已经接近9月份的新款Mavic Pro。

Inspire 2(不含云台相机)售价9元,Zenmuse X4S云台相机售价9元,Zenmuse X5S云台相机售价9元。

官网显示将于今年1月开始发货。

更容易让人吐槽的是,Inspire 2盒子的售价高达万元。

Phantom 4 Pro售价9000元(含普通遥控器),Phantom 4 Pro+集成遥控器套装售价11000元,大容量电池售价11000元。

除了采用类似苹果DJI Care的换机方案外,大疆之前的机型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降价。

据大疆官网显示,Phantom 4 的价格已下调至万元,与 9 月份新机 Mavic Pro 的价格接近。

Inspire 1的价格也降到了9元。

包含Inspire 2和Zenmuse X5S云台相机的套餐原价高达8元,目前首发优惠价也高达9元。

对于工业应用的买家来说可能压力不大,但专业爱好者可能要卖肾才能买。

很神奇,但是你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选择精灵。

除了两款全新主力无人机之外,大疆还为商业航拍打造了琳琅满目的配件,无论是新推出的航拍专用显示屏、支持8块电池同时充电的充电系统、高原飞行器等。

- 特定刀片。

等等,价格也相当高。

随着这套专业航拍设备体系越来越完善,大疆的淘金之路也越走越宽,但职业玩家也必须面临不得不付出的“难以承受的负担”。

结语 之前大疆Mavic系列新机问世时,大家都说它将彻底改变Phantom系列。

现在看来,随着新机型的不断更换以及降价策略,大疆其实在新机上创造了更多的机型选择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价格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消费者现有机型的贬值,不出意外的话,Phantom 4 Pro应该是大疆今年推出的最后一款消费级新品。

回顾Phantom 4、Mavic、Phantom 4 Pro等产品的演变,我们看到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重大突破,如避障系统、续航、跟随模式等。

仍呈现一企领先、多家跟随的局面,对比无人机市场的其他机型,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落地进度,大疆与其他品牌的差距仍在拉大。

同时,由于其市场份额优势,充足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推动大疆创新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这种发展趋势对于大疆而言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意味着其他无人机品牌将更加难以追赶和竞争。

其次,当大疆的研发创新体系有足够的支持时,与芯片厂商联手的策略或许是其他无人机品牌的重要出路。

无论是高通骁龙无人机飞行平台的火爆以及后续的平台建设,还是英特尔对无人机初创公司的接连收购和投资,我们都看到芯片厂商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飞机的智能化和数据化。

挖掘。

此时,通过与芯片巨头合作的模式,其他品牌的无人机企业在研发投入和先进技术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支持,提供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