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无人机植保突破亿亩,大疆农业实现新里程碑

时间:2024-05-22 16:08:25 科技赋能

(深圳,2020年9月5日)2020年9月3日18时09分,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安集海镇附近的一片棉田这里,一架大疆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落叶作业,而远在深圳南山区的大疆农业农业服务数据中心,却传来一阵阵欢呼声。

至此,大疆植保无人机国内年累计作业面积正式突破1亿亩。

随后,结合这一亿亩数据里程碑,大疆农业服务正式发布《亿亩同行》无人机植保数据报告。

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约为20.25亿亩,单一品牌经营已突破1亿亩大关。

这意味着大疆植保无人机得到了全国农民和植保团队的广泛认可,也标志着中国无人机植保行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亿亩同行》无人机植保数据报告显示,截至9月3日18时09分,大疆植保无人机累计完成全年计划地块和累计飞行时数。

以每秒5米的飞行速度计算,大疆植保无人机的累计飞行距离可绕地球一圈。

1亿英亩的面积约等于海南岛面积的1.8倍。

按手动背负式喷洒作业1亩地需要30分钟计算,1亿亩土地全部手动喷洒需要1万个小时。

假设每天工作10小时,每年1个工作日,全年需要1.8万人在1亿英亩土地上工作。

但大疆植保无人机只花了几天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防空作战普及度最高的省区是黑龙江、新疆、江苏。

其中,黑龙江地区经营面积排名第一,达到1万亩,占全国的27%;新疆地区位居第二,占比6.9%;江苏地区排名第三,占比6.9%比6.6%。

黑龙江省植保植物检疫站站长宋显东表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最大的粳稻生产基地。

农业要想推动“机械替代”,就需要更多新技术的加入。

近两年,黑龙江当地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迅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受到科技给水稻种植业带来的创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林表示,新疆是全国棉花、辣椒种植大省。

植保无人机空中喷洒作业拓展了新的领域,建立了新的平台,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关注和青睐。

进入9月份后,东北稻区飞防作业已接近尾声,而新疆辣椒、棉花脱叶作业则进入高峰期。

此外,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水稻种植区仍处于作业季节。

可以预计,全年大疆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将持续增长。

大疆创新从2006年开始开展空中植保研究,聚集了国内最早从事空中植保研究的人才。

是国内空中植保研究的先驱。

今年12月,大疆首款植保无人机MG-1正式发布。

经过两年的升级优化,最新型号的MG-1P成功实现了每小时90英亩土地的作业效率,比最早的MG-1提高了50%以上。

此外,MG-1P还具备夜间作业、仿地飞行、一控多机等实用功能,可有效拓展作业时长。

产品发布后,研发人员持续深入实地测试,完善产品功能和性能,满足柑橘、经济林、茶园等更多作物的喷洒需求。

在就业方面,大疆农业还与惠飞学院合作,向市场输送了0多名经过认证的植保无人机飞行员。

高效率的作业和对多种作物的适应性,使大疆植保无人机成为国内植保无人机市场的领军者。

中国空中植保专家点评中国农业大学制药装备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植保无人机解决植保作业效率问题,特别是水田、丘陵、田地等地面施药机械山区和固定翼有人驾驶飞机。

在无法使用的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无人机逐渐开始用于玉米、甘蔗等高茎作物的施药。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惠珠: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植保无人机以其高效、智能、省工、省时的特点,有效弥补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短缺的问题。

无人机防飞作业已成为植保的重要手段,大疆创新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