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溪(公众号:车东溪)文|摸影车东西4月27日报道,北京车展正在盛大举办。
今年车展期间,自动驾驶话题成为热门话题。
大大小小的车企、产业链巨头、初创公司等相关企业都在不断发布自己的消息。
这里有两个场所。
首先,自动驾驶概念在近一两年流行之后,社会认知度越来越高。
其次,从L2到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真正进入落地并与市场对接的阶段。
最后,国内政策的开放也让中国市场对自动驾驶格外关注。
车展期间,车希希在北京与宝马集团人工智能高级副总裁、宝马集团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研究负责人莱因哈德·斯托勒(Reinhard Stolle)进行了深入交流和采访。
我们对宝马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整体发展节奏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我总体的感觉是,宝马集团并没有忽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和跟进。
全球有100多名工程师在德国慕尼黑、美国硅谷、中国上海等地进行相关技术研发。
同时,也保持着非常平静、稳步的进展。
按照节奏,宝马首款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iNEXT将于2019年量产,这背后宝马有哪些考虑?我们来看看莱因哈德·斯托尔是怎么说的。
1、8年前在中国自动驾驶的布局 Reinhard Stolle简单回顾了宝马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发展历程。
宝马8年前就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于两年前将部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量产。
在车里。
2018年量产的BMW iNEXT将实现高度自动化驾驶(即3级自动驾驶)。
同时,将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
中国市场是宝马全球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的研发。
据了解,宝马中国首次在成都指定高速公路上展示了第三级高度自动驾驶。
2016年,宝马中国在杭州展示了4级全自动驾驶。
在地图合作伙伴方面,宝马选择与Here Maps进行全球合作。
关于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问题,Reinhard Stolle表示,他们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宝马此前曾与宝马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莱因哈德·斯托勒表示,这次合作也颇有成效。
,但已经结束了。
宝马集团在全球拥有40辆自动驾驶汽车用于研发和道路测试,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增加到80辆,其中很多都在中国。
特别是宝马上海技术中心还拥有众多从事这方面研究和测试的人才。
2、宝马在自动驾驶生态圈中如何发挥作用?宝马集团现将自动化、数字化、电动化、共享/服务化(A.C.E.S.)作为长期发展方向,并与HERE、Mobileye、英特尔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相关技术。
。
本地服务方面,宝马云互联于今年12月在中国上线,目前拥有近万用户。
电动化方面,宝马集团今年将提供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12款为纯电动车型。
在与BAT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上,宝马与天猫精灵智能语音助手进行互联,将宝马云互联的使用场景从智能手机拓展到数字家庭。
在生态共建方面,还有一点值得关注。
2019年,宝马集团与英特尔、Mobileye、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建立了业界首个开放式自动驾驶研发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研发。
在这个组合中,Mobileye擅长传感器和电动视觉系统; Intel擅长计算平台和计算算法;而宝马在整车技术上也有自己的优势。
3、自动驾驶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研究自动驾驶,需要获取更多用户、车辆、道路的数据。
这将导致信息安全问题。
宝马如何应对? Reinhard Stolle认为,汽车现在也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它们会收集大量数据供以后使用。
宝马使用个人数据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告诉大家路况如何,比如前面有多少个红绿灯,路上限速是多少,是否堵车。
二是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在实现这两个目的的过程中,团队会使用很多技术来保护客户隐私。
同时,汽车品牌与车主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宝马保护用户隐私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我们向客户承诺,未经授权,绝不会将私人信息用于商业目的;第二,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车辆信息安全传输到数据中心。
4、宝马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的投入 据Reinhard Stolle透露,宝马集团位于德国慕尼黑Unterschlei?heim的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将于本月开始开业,提供23,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最大可容纳车辆和约1,000名员工涵盖从软件开发到道路测试的所有领域,为最终实现全自动驾驶(5级)提供全面支撑。
宝马位于慕尼黑的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是最大、最重要的研发中心。
它还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上海设有工厂。
中国科技发展迅猛,创新不断鼓励。
同时,中国的交通也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马路上谁先走、谁最后走,汽车、自行车、行人之间的关系就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也有不同的交通法规。
我们还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适合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结论:隐形造车巨头。
今年车展期间,车西西(公众号:车东西)与多家车企技术和产品研发线的高管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与宝马人工智能高级副总裁莱因哈德进行了讨论。
我从Stolle的交流中感受到的一件事是,传统汽车巨头投入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远远超过新造车公司。
不过,巨头们却显得更加低调、沉稳,就像是潜行一样。
一旦鲸鱼出现在水下,它将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当然,整体来看,宝马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仍然没有奥迪那么激进。
它将在2020年发布自己的大动作,这一方面的考虑是技术成熟度的演进。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等待自动驾驶。
只有当驾驶相关技术和传感器的整体成本降低后,才能真正应用在更大众化的车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