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4月简介:在品类繁多的智能硬件领域,很难找到一家连续三年稳占全球70%市场份额的公司。
之后,“大疆现象”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一个特例。
今年下半年,其新款折叠无人机Mavic将在行业内掀起热潮。
虽然价值数百亿元的蛋糕无法与3C市场相媲美,但其背后巨大的想象空间和贴近天空飞翔的乐趣,依然吸引着纷纷涌来的新军。
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行业里一直缺乏真正的第二名,因为与第一名的差距太大了。
但对于大疆来说,这个差异化的市场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平静和稳定。
都说高处总是寒冷,但为了“拖延无人机红利消失的那一天”,不断推翻自己的领地,现实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1. Mavic 与 Phantom 之战 九月,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遭大疆打压太无奈 无人机大军跳进另一片血海》。
我对今年出现的小型无人机的趋势进行了重点调查和分析。
结合产品类比和行业访谈,我认为目前小型无人机面临的三大痛点是:不够安全、不够便宜、不够实用。
那么大疆本周推出的Mavic Pro是否弥补了行业的这三个短板呢?我们稍后会详细阐述这一点。
单看大疆自身的产品线,Mavic的意义似乎更大。
有人称之为“杀死Phantom 4”。
从功能参数和智能解决方案来看,Mavic Pro与今年3月正式推出的Phantom 4有共同之处,而且在细节方面Mavic略胜一筹。
结合更低的价格和更便携的折叠设计,原来的P4受众完全有可能放弃前者,转而投向Mavic市场。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基本性能参数方面,Mavic 与 Phantom 4 基本一致。
Mavic 和 Phantom 4 均采用毫米轴距,相机分辨率为 1000 万有效像素,续航时间为 27 分钟,两者均配备三轴机械防抖云台。
此外,最初在 Phantom 4 上采用的最新避障系统也被移植到 Mavic 上,包括前视双目避障、下视双目电流定位和超声波定高。
值得注意的是,Phantom 4和Mavic所使用的机器视觉技术也是由美国初创公司Movidius提供,而英特尔不久前也宣布收购Movidius。
不过,Mavic Pro的一些高级飞行功能的代码仍然是大疆自主编写的。
2)机械结构方面,Maivc设计更加紧凑,系统集成度更高。
Mavic折叠后的整体尺寸为83*83*厘米,重量为5克,几乎比Phantom 4的一半重量。
此外,纤薄的折叠遥控器几乎是Phantom 4遥控器的一半大小。
携带和使用场景大大改善。
3)在操控体验方面,Mavic做了很多细节上的改进。
Mavic采用的全新OcuSync图传系统,将图传距离提升至7公里。
Phantom 4 之前使用的 Lightbridge 系统经过优化,最大距离可达 5 公里。
需要强调的是,图传距离越远意味着电池功耗越高。
Mavic不仅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图传,其电池功耗相比Phantom 4几乎增加了一倍。
此外,由于采用了双GPS模块,Mavic的空中悬停、自动航线、自动返航等点控功能也变得更加强大。
更确切。
至于云台方面,考虑到折叠结构采用短三脚架,为防止较低落地点碰撞而引入的保护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云台相机。
此前推出的小型无人机均采用内置摄像头结构,摄像头旋转角度和视野都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在折叠结构的前提下,Mavic所采用的外露流线型云台和相机就显得非常具有冒险精神。
小型无人机的兴起与自拍热潮密不可分。
后来者大疆在Mavic上表现出了更深入的产品理解。
手势自拍、90度垂直拍摄模式等功能,比拿出手机刷卡更自然。
当然,Goggle首创视野+穿越机运动模式的组合也会吸引一批认真的玩家来到Mavic。
2、这并不是大疆第一次自杀。
综上所述,Mavic基本上是大疆又一个全新的产品线,以更高的性价比一举颠覆了Phantom 4。
确立了在消费市场的地位。
孤独、求败,大概是大疆身居高位时最深的感受。
去年至少出现了六家新的无人机初创公司,它们都在进攻 Phantom 系列市场,但收效甚微。
“大疆的产品必须被大疆自己超越。
”一位知乎网友评论道。
谈及Mavic是否会蚕食Phantom 4的市场,大疆公关总监王帆表示:“大疆经常改变自己的生活,所谓‘革命自己的生活’,就是说有些创新是要付出代价的。
”回顾大疆的产品进化史,自2017年推出Phantom1(现已停产)以来,从用户组装的配件式云台和GoPro运动相机,发展到Phantom4一体化云台和相机插件;从无人机云从桌面相机到手持Osmo云台相机,再到手机云台。
新增的车型和产品线都体现了与上一代产品争夺市场的实力。
无人机市场远不如手机市场成熟,大疆也不像苹果,有一群三星、华为在追赶。
不过,它能够保持近六个月的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仍然让人为这家公司的创新精神所折服。
“大疆在产品研发和新品上市节奏上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王帆强调。
包括Phantom4由于其缺点而没有在今年早些时候的CES上展出。
此外,大疆战略总监张晓楠透露,早在两年前百合相机被热议时,大疆内部就曾尝试开发小型化自拍无人机,但因可靠性不佳而没有推出。
2、Mavic 对市场的意义 我们已经讲完了 Mavic 对大疆本身的意义。
我们来对比一下Mavic是否真的解决了前面列出的小型无人机行业的痛点。
1)价格是否太高?首先是决定其销量的最重要因素——性价比。
此前已上市的零智控多臂、浩翔擎风、曼塔S6等价格均在2000元至3000元的价格区间。
Mavic刚推出时,价格就高出近一倍,这让不少人“又吐槽”了。
我要卖掉我的肾。
”不过,从全球市场来看,与一周前 GoPro 发布的 Karma 折叠机裸机价格(不带航拍功能的无人机售价人民币)相比,Mavic Pro 的价格并没有那么离谱。
。
后来Mavic在国内发布的时候也推出了无遥控版本。
另外,Mavic采用了之前Phantom 3的产品策略,首先推出Pro版本,这意味着未来还会有价格更低的标准版本。
再加上大疆一贯的定价策略和品牌议价能力,Mavic Pro的性价比并不算太高。
成本方面,由于Mavic采用的视觉避障功能来自Movidius,其VPU及相关软件成本较高,这也增加了Mavic的部分技术成本。
2)安全可靠吗?与市面上的折叠无人机相比,Mavic采用了优化配置,保证了其可靠性。
在系统和算法层面,采用FlightAutonomy系统实现避障和精准悬停,包括前置双目摄像头避障、双目流定位+超声波定高、GPS GLONASS双星定位、超声波模块、传感器和24个协同芯片。
等待硬件支持。
不过,考虑到室内飞行的安全性,Mavic 可能需要配备一套桨叶防护罩。
从机身结构来看,Mavic的折叠式意味着比一体机使用了更多的零部件,并且在结构上牺牲了机身的稳定性。
不过,其整体轴距和叶片尺寸仍保持与幻影相同的尺寸。
从实际飞行体验来看,抗风性和稳定性可靠。
3)实用性如何?在实用性方面,Mavic新增手势自拍和地形跟随功能,为自拍和航拍场景提供了更多智能选择。
手势自拍不再需要手机控制,地形跟随和自动避障相结合,确保低空飞行时能够撞到障碍物。
此外,还包括平行跟随、中心跟随、指向飞行、自动返航等智能飞行模式。
在直播应用方面,DJI GO应用程序已更新,可在Facebook、YouTube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进行视频直播,最高分辨率可达p.5。
综合以上分析,Mavic作为一款折叠无人机,精准击中了用户的痛点,让之前的无人机新产品黯淡了不少。
那么,接下来的市场,大疆其他产品以及行业其他品牌是否还有机会呢? 3、革命后做什么? 1)大疆创新:三年内行业应用将占Mavic的50%。
Mavic发布后,智喜与大疆讨论了未来的产品策略。
就精灵系列而言。
王帆表示,由于“精灵”体积适中,抗风能力强,可用于电网检修、桥梁、隧道等工程的勘察。
主要用于简单的前期侦察。
具体的承重任务仍然由大型工业无人机完成。
。
事实上,大疆在航拍以外的行业应用领域布局市场布局的速度非常快。
下半年,大疆创新成立行业应用部,负责管理和拓展无人机在勘探、侦察等行业的应用。
今年3月,大疆创新推出MG-1植保机时,就透露了在农业应用领域的试验田、维护点、试点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由于行业合作侧重于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因此Elf系列通过后期的定制模块改进和SDK开放,具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大疆透露,目前行业应用和消费类目在大疆整体份额中的比例约为2:8;但从今年开始,包括资源中心和营收比例,都会向行业应用倾斜。
预计这两个市场将在三年内实现。
比例将调整为5:5。
“在光伏太阳能、电力巡检、安防等应用领域,随着市场的发展,加速度会非常大,精灵们的想象力会非常巨大。
”王凡补充道。
不仅是Phantom系列,看似主打消费市场的Mavic或许也暗示着大疆在行业的野心。
零度智控的一位工程师发帖分析道:“事实上,Mavic是一款优秀的工业无人机,在任何以获取航拍图像为主要目的的工业领域,MAVIC都是一款无与伦比、暂时无法替代的产品。
工业无人机背后的秘密无人机的招标将被MAVIC等新产品改变,无论是交警中队、消防中队还是基层派出所,你都很难区分消费级产品和行业级产品。
可以买一部高端手机或者PAD,可以买一套MAVIC公私两用,这才是无人机行业应用市场成熟的真正到来。
扼杀了自拍无人机市场,更确切地说,MAVIC一夜之间消灭了侦察行业无人机市场,真正受到影响的可能是AEE、易瓦特等“工业无人机厂商”。
2)各位朋友:细分领域还有空间。
机器视觉将不再是一家公司的专利。
有媒体记者曾表示,“大疆Mavic一发布,同事们都哭到厕所了”。
不过,基于各公司的产品形态和市场定位,竞争重叠程度可能并不像看上去那么严重。
且不说抗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以Dobby为代表的袖珍无人机满足FAA(联邦航空管理局)对1类无人机的要求,因为它们的重量不到0.5磅(约克)。
您可以在美国不受限制地飞行,无需申报。
这为其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快的保障。
零度智控CEO杨建军告诉智东西,在销售渠道方面,多比正在积极拓展旅游景区、婚庆服务等细分市场渠道。
此外,我们非常有信心 Dobby 能够凭借其紧凑的外形进入自拍市场。
浩翔表示,由于其易用性、安全性以及更实惠的价格,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它还透露今年将推出新的消费级产品。
此外,一位资深无人机技术人员表示,无论结构设计如何,大疆Mavic都对5000元以上的消费产品构成了威胁,因为目前的竞品都无法达到Mavic的性能。
至于3000元以下售价的机器,其目标市场和用户群实际上与Mavic不在一个水平上。
此外,对于大疆引以为豪的机器视觉核心技术,随着英特尔收购技术提供商Movidius,其技术开放度和准入门槛有望降低。
有厂商透露,Intel收购movidius后,将相关技术整合到原来的Real Sense部分,未来发布给其他厂商。
5. 结论 总的来说,从产品形态到核心功能的应用,大疆“御”小型无人机对于自身和行业参与者来说可能是一次双重革命。
产品很轻,折叠方式也很巧妙。
如果实现多项智能功能,将大大增强无人机的可玩性和应用范围,但价格仍然有一定的门槛。
同时,从Mavic开始,我们也看到消费级无人机厂商目前正在强化创新意识和在竞争中生存的积极地位。
回顾消费级无人机十几年的演变,包括大疆在内的厂商都在探索和质疑中前行。
事实上,直到今天,没有人能够自信地说无人机是不可替代的、急需的产品。
作为这个市场的先行者和幸存者,只有不断创造消费需求、刺激用户,才能避免被遗忘,防止无人机流向边缘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疆需要打败的不是无人机市场份额第二名,而是与整个机器人品类和图像级拍摄产品竞争,从而减缓无人机产品带来的巨大红利。
消失。
对于自拍需求的探索,以及迷你/折叠产品的探索,我想也许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和耐心。
毕竟,航拍无人机市场在十年前是根本不存在的概念。
我们确实需要一个能够与大疆创新竞争的竞争对手,推动无人机行业向更健康、更有趣的方向发展。
随着空域交通管制的不断成熟和开放,在物流、勘探、侦察等领域的行业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从消费市场过渡到提前布局是一条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