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虚假商家失控蜗牛、鹏博士等多家企业遭投诉

时间:2023-03-21 12:04:02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6月6日报道虚拟运营商(以下简称“虚拟商家”)再次“失控”垃圾短信引起社会关注。近日,工信部公布《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共有10家企业因垃圾短信、不明扣费等问题被投诉,其中6家企业为虚拟运营,垃圾短信投诉增加365件%去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工信部首次通报虚假业务投诉。那么虚假商家成为垃圾短信重灾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实名制认证风暴能否有效治愈这一顽疾?记者调查发现,财力不足、短信监控技术和系统匮乏、产业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成为众多虚拟商业企业的挡箭牌。日前,蜗牛移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虚拟业务目前对用户发送的条目数和关键字进行监控和检查,也依赖于基础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系统。因此,虚拟运营商缺乏快速管理和控制垃圾短信的手段,并且缺少一些拦截能力。这使得虚拟运营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更加被动,难以及时预防和处理。垃圾短信成重点投诉内容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2321互联网不良和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受理有效垃圾短信举报31411条,同比上升年增长49.4%。其中,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垃圾短信共计7237次。同比增长364.9%:举报“端口类”垃圾邮件11035条,同比增长11.7%。从投诉内容来看,被举报的垃圾短信主要是商业广告宣传和涉嫌违法犯罪的短信,占比分别为34.6%和65.4%。与商业广告销售相比,涉嫌违法犯罪的短信危害更大,投诉比例也逐渐上升。事实上,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运营商的170和171段进行广告和诈骗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今年年初,央视就以“170失控”为主题,集中曝光了虚拟运营商号乱象。公告显示,共有10家企业被点名并收到用户投诉,其中6家虚拟运营商“上榜”:京东三百路十渡、阿里通信被指未履行服务承诺,鹏博士电信被指处理投诉不及时,海航信息技术公司业务无法正常使用,蜗牛数字技术公司存在夸大宣传现象,小米科技公司被用户投诉流量提醒不规范,以及腾讯计算机系统公司的问题是不明扣费问题。在工信部的重磅打击下,虚拟营业电话号码的关闭数量也出现了激增。涉及虚拟业务的关停号码广泛分布在远特通信、共享通信、迪信通、蜗牛移动、公交在线、国美电器、中国移动、天音通信、爱思迪等20多家企业。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至今年4月底,电信企业组织快速关闭涉及通信信息诈骗等犯罪的电话号码14万余个,其中85189个涉及电信诈骗。基础电信公司号码、虚拟运营业务号码60202个,虚拟运营商职称占比超过43%。另一组数据更能说明假冒商号在通信信息诈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三大运营商的手机用户已超过12.9亿,假冒商号用户约2700万.用户数量仅为基础运营商的2%,但因违法犯罪被关闭的虚假业务号码比例是基础电信运营商的35倍以上。“从比例上看,三大运营商被封号的比例似乎更高,但从用户群来看,虚假商号问题无疑更为严重。”某运营商内部人士表示。治理的源头可能在三大运营商。事实上,随着近两年基层运营商对实名制注册和开户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少有意申请非实名制卡注册的人都转向了虚拟商户。这也使得虚拟商户业务成为宣传卡和不愿实名的骗卡的集中地。“作为刚刚进入市场的主体,与三大基础运营商相比,虚拟业务在管理运营和销售渠道管控方面必然缺乏经验。”知名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真正的根源在于,虚拟商户正处于积累用户和开拓市场的早期阶段,与三大传统运营商争夺用户的难度非常大。那么,面对利益和考核的压力,虚拟商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放松。用户监督。另一方面,资金匮乏也让虚拟商业企业在监管政策执行上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共享通信联席总裁李泽华告诉记者,除了运营、平台建设、客服等边际成本外,虚拟商业企业还面临批零业务倒挂的补贴压力。实名认证成本较高,企业压力较大。据了解,以“让民营资本倒逼通信行业改革”为使命,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民营企业发放移动转售业务牌照,引入民营资本进入通信行业。通讯业拉开序幕。目前,共有42家企业拿到了这块市场化通信蛋糕的通行证,39家企业正式发布了数据。瓶颈期过后,很少有虚拟商业企业能够实现盈利。今年3月,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公开表示,虚拟商户试行两年促进了提速降费,促进了创新电信行业也存在实名制落实不到位、违规率高等问题。目前,为期两年的试点期已经结束,试点虚拟业务的“正规化”迫在眉睫。不过,到目前为止,虚拟业务转为全职业务还没有明确时间,虚拟业务近半年时间一直处于“裸奔”状态。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表示,虚拟业务门槛低,有人将其用作垃圾短信或骚扰电话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三大运营商严格的实名制和垃圾邮件监控拦截手段的缺失,也使得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无论是严格实行号码实名制,还是建立垃圾短信监测和拦截系统,都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对于虚拟商户来说,不可能和三大运营商一样。”对发送的消息数量和关键字进行监控和检查,同时依赖于基础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系统,这使得虚拟商户难以快速管理垃圾短信。”蜗牛移动公司在给本报记者的书面回复中无奈地表示,部分拦截能力的缺失,让虚拟商家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更加处于被动地位,更难以及时防范和处理.邹学勇认为,三大运营商应该在这些方面向虚拟商户开放能力,让虚拟商户可以接入三大运营商的垃圾邮件管理平台,帮助虚拟商户降低这方面的成本。三大运营商应将虚拟商户视为商业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发送垃圾短信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难以落实,违法成本低也是垃圾短信泛滥的一大原因。据了解,工信部公告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于2015年6月30日开始实施,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向其发送商业短信,否则罚款一万至罚款3万元。但目前,这一规定在现实中仍难以实施,这也为垃圾短信的泛滥提供了空间。实名制风波或许难以根除乱象。推进电话用户实名制被认为是杜绝垃圾短信和电信诈骗最有效的政策。就补充登记进展缓慢等问题下达“最后通牒”。根据工信部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必须确保2016年12月31日前公司内所有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所有电话用户实现实名制。2017年6月30日之前的名称注册被迫停止。目前,所有电话用户的实名率已达到92%,但仍有近1亿用户未进行实名登记。在邹学勇看来,信息安全是目前虚拟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所有的虚拟企业都共享170和171板块。如果一家企业出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虚拟商业行业。“现在有些人看到170这个号码可能会认为是诈骗号码。因此,实行实名制、维护信息安全不是任何企业的责任,而是整个行业的要求。”不过,在项立刚看来,未来有政策,就会有对策。实名制注册可以减少垃圾短信的机会,增加不法分子的开户成本。但希望通过实名制等技术手段,难以根除垃圾短信、手机诈骗等顽疾。“行业更应该关注的是虚拟企业的经营环境和面临的政策支持。大力改革将打破通信行业的垄断,使通信行业更加市场化。”在李泽华看来,互联互通的缺失也使得虚拟商家对用户监管的行为较弱。“虚拟商家号只是一种通讯工具,因为通讯内容涉及用户隐私,用户购买后如何使用号码,虚拟商家无从监控。”近日,李泽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转售公司租用的最重要的是基础运营商的通信功能,他们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虚拟商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之间实名制的落实情况也不尽相同。虚拟商业企业只有共同净化行业环境,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蜗牛手机也说了。据了解,基础运营商有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可以监控用户发送的短信数量和关键字来完成调查,但虚拟运营商没有这项技术,只能监控短信发送数量,而不是发送的消息数。内容,有的甚至项目数量都无法监控。“目前,在分配虚拟名片号码时,分配是按照万号的原则,即只看前7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虚拟运营商,而不是只看3大运营商。需要传递前三位数字,我知道是哪个运营商了。”蜗牛移动也表示,假商号无法有效识别,管理难度大,甚至容易出现“换冠戴假”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