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Apple Watch 超越瑞士手表业只是虚假繁荣吗?可穿戴市场可能名存实亡

时间:2024-05-22 16:53:50 科技赋能

近日,关于一直被低估的Apple Watch的消息爆出。

根据 Canalys 的数据,Apple Watch 的销量在 2017 年第四季度超过了整个瑞士手表行业,如此强劲的成绩与去年最新发布的第三代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密切相关。

然而,说到智能手表的代表产品,除了Apple Watch之外,还有谁能想到其他的呢?很难想象,当前的智能手表行业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高通 Android Wear 旗舰芯片两周岁了!卧槽!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生命周期长可能意味着产品非常成功,但高通的 Wear SOC 芯片却并非如此。

手机芯片独霸、更新频繁的高通已经两年没有更新芯片了。

Android Wear旗舰芯片,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高通对智能手表市场不再感兴趣。

但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高通几乎垄断了智能手表芯片市场。

如果它不更新芯片,谷歌和LG等其他制造商将无法设计和制造新产品。

三星和华为可以开发自己的SOC芯片。

只有少数公司,Android智能手表行业将会走向衰落。

但如果没有新的智能手表,问题就大了吗?不必要。

体育巨头纷纷退出智能可穿戴设备。

早在2014年,耐克就已经裁掉了数字运动硬件和Nike+运动手表、手环等产品线;去年下半年,另一巨头Under Armour也宣布将停止生产与HTC联合发布的联网健身产品UA HealthBox;最后,在2017年底,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阿迪达斯也宣布将关闭硬件部门,并退出此前由阿迪达斯占据主导地位的可穿戴设备自主研发。

在众多运动品牌中,他们投入最多的就是:各种心率秒表腕带、智能足球、心率带、计步器以及广受好评的miCoach私人教练等,但最终还是没能生存下来。

缺乏运动健康硬件的好处。

由于用户数量少的不利局面,仅保留了2015年斥资24亿收购的运动健身应用Runtastic。

事实上,对于这些主要做鞋服产品的运动巨头来说,开发智能手表和手环确实很难。

虽然功能本质上关联性很大,但毕竟还是跨越一个行业,无论从研发、销售还是售后。

从成本和商业价值来看,并不像与现成的硬件制造商合作那么简单和直接。

他们只需要管理和指导他们拥有的用户。

比如耐克从iPod一直合作到现在的Apple Watch。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同时也是耐克的首席独立董事,确保Nike+可以在各种苹果设备上使用。

有很大的支持。

智能穿戴设备即使在运动、健康方面的作用都还不够,人们更愿意消费,而功能较弱的手环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可穿戴设备市场已名存实亡。

手环确实很便宜。

缺点之一是功能过于单一。

最大的问题是各个品牌提到的重要功能,比如心率监测、计步器、睡眠检测、减肥等,或者检测数据不可靠、毫无价值,或者承诺无法实现,导致手环最好基本上从每个人的手腕上消失了。

去年,美国昔日的腕带巨头Jawbone(他们的小蓝牙音箱音质非常好,确实能听到,但价格非常昂贵)在长期的财务压力下终于启动了破产清算; Misfit 作为时尚集团的一部分,Pebble 被 Fitbit 以低价收购。

如此多的行业大品牌都支撑不住,更不用说国内的初创企业了。

对于功能更强的智能手表来说,无论是便宜的还是昂贵的,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续航不佳和外观大而笨重。

要知道,很多人戴手表只是为了装饰。

只是为了搭配配件;而且智能手表也很大程度上复制了智能手机的功能,而且并不经常需要手表配合手机使用才能实现手表的功能,何必再买一块还要担心充电问题呢?和响应速度?手表速度慢,最终还是要靠手机来解决问题?像Garmin、Suunto这样具有高端性能和功能的智能手表,很容易就能卖到一两部中高端手机的价格。

如此高的价格,对于这种非严格需求的消费电子产品能有多大的市场,可想而知。

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改变世界,但也许不是现在。

当时,智能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趋势。

无数的厂家涌了进来。

不过,流行过去之后,大家慢慢发现,这东西的适用性和辅助功能真的很棒。

有限,产品功能雷同,厂商也逐渐意识到可穿戴市场空间非常有限,至少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应用需求。

目前的可穿戴领域还只是一个小众市场,因此只能支撑一小部分人。

厂商要么像苹果一样强大,要么遵循粗粮爱好者的经济低价策略,要么像Garmin Suonto这样专注于特殊领域。

只能说,能够改变世界的智能穿戴时代还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