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您有多久没有下载新的移动应用程序了?

时间:2023-03-17 19:54:30 科技观察

智能手机用户对新应用程序的热情正在消退,这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Hulu和Flipboard前CTO、现任投资公司KPCB合伙人的埃里克·冯(EricFeng)最近重申了一点,移动应用的淘金时代已经结束,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那些相对成熟的应用,很少有人愿意尝试新的。他还带来了一些数据支持。除了AppAnnie的分析,还有苹果官方的iTunesAppCharts统计(国内也有类似的页面),是每周更新的应用榜单,会根据下载量进行排名。结果显示,AppStore前30名应用的每周下载量在过去5年内变化不大。具体来说,无论是2014年还是2019年,都需要达到平均每周23万的下载量,才有机会进入TOP30的行列。此外,EricFeng还统计了TOP30应用的“平均保质期”,也可以理解为它们的“年龄”,即应用上线后在商店中存在的时间。时间越长,老应用越多,反之,则说明有很多新应用刚刚上榜。2014年,TOP30应用的“平均保质期”为625天,大概不到2年。但在2019年的今天,TOP30应用的“平均保质期”已经上升到1853天,超过5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们确实更热衷于下载那些上架已久的老式应用,而这种现象也存在于GooglePlayStore——这里的“平均保质期”TOP30App从2014年到2014年18个月,2019年上升到近4年,如果进一步细分为子项,比如社交类APP、购物类APP等,“平均上架”趋势各类别TOP30App的life”与上文基本相同。在每周的TOP30榜单中,只有约13%的App是近2年才上架的,剩下的都是一些出道4-5年的老面孔。只有手机游戏是个例外。趋势图显示,2019年周榜TOP30近85%的游戏为新游戏,高于2015年的72%,这意味着大部分用户对新游戏的热情远高于那些工具类应用。但总的来说,新应用上榜的频率还是远低于老应用。说到这里,我不禁要问自己,当你换一部新手机重新下载应用程序时,你会首先想到那些“必备应用程序”吗?这与10年前AppStore刚出现时,人们热衷于寻找各种限制和豁免、新颖独特的应用的情况大不相同。还记得刚开始使用iPhone3GS的时候,出于好奇和新鲜感,我每天都会打开AppStore,看看有什么新的应用和游戏上架。看顺眼的就下载试试吧。但现在不一样了。除了看到弹出的红色数字角标外,他们还会打开AppStore进行更新。许多人不再主动搜索、发现和下载新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AppStore已经从最初只有500款应用的时代发展到200万款。您几乎可以在任何特定领域找到数十种具有相似功能的应用程序。但可能只有一个会被下载并使用很长时间。早在2011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在接受《Daily Beast》采访时也曾表态。他说,“互联网创新还会继续,但很多重要问题已经解决。”应用对传统互联网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必备APP”地位难以撼动的原因:说到社交,你自然会想到微信微博,你会用大众点评找美食,你会用美团订餐,你会用滴滴打车。导航用百度高德,购物用京东淘宝,看视频用优酷爱奇艺,开演唱会用网易云音乐等等,这些拥有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的应用,不仅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一代的智能手机用户,也连接着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不用说微信、支付宝这样的“超级应用”了,它们集成的服务种类繁多,已经超越了自身“聊天工具”和“支付工具”的范围和定位,让你免去下载那些功能单一的应用必要性。即使在每年的年终盘点上,我们都能找到几款优秀的新应用,但一年后,它们是否会留在你的手机中,还是会被其他应用取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最终抢占时间和注意力的应用,早已定格在十几个应用中。都说人喜新厌旧,但更多体现在APP上的是“人不如人意”,这是一个多少有些可悲的事实。另一方面,榜单的固化也与当前应用商店的呈现方式有关。大多数应用商店的UI层次和结构基本相同。无论是像TOP30这样的下载榜单,还是搜索栏中弹出的热搜词,还是每页头图中的推荐位置,都可以算是一个APP。下载流量的重要渠道。问题在于,如果单纯以下载量作为衡量标准,最后的结果会是明显的头部效应。另外,店内的陈列空间和位置也就这么多,还有“扫一扫”等方式。中小厂商的产品更难获得应有的曝光度,个体开发者的作品容易沉入大海,更谈不上让用户掌握主动权。意识到你自己的存在。种种问题促使苹果对iOS11中原有的AppStore进行了重大修改,比如弱化排行榜和畅销榜,增加“今日App”等栏目,允许人工编辑参与App推荐环节,而且它不仅仅是单纯依靠机器算法和下载量来衡量应用程序的质量。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苹果上个月宣布的AppleArcade游戏订阅服务,这也算是给小众独立游戏更高曝光度的新手段。当然,对于中小开发商来说,与那些拥有巨额资本的厂商争夺TOP30的位置显然是不明智的。EricFeng还列举了三点建议。一是找到并吸引你的“超级用户”。他们可能只占大众用户的不到10%,但在合理的商业模式下,或许能够保证他们的健康发展;二是寻求新的应用平台,而不是盯着AppStore。最终目的是开拓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提前解决一个潜在的大众需求。当然,这也是最难实现的。毕竟,能够预知并准确把握大众需求的人,不是时间旅行者,而是真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