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这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被人遗忘的短信,最近因为几条新闻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首先,有媒体透露,中国移动正在推广的融合通信业务将于2015年商用。该业务将传统的短信和彩信转变为基于流量的“新消息”业务,短信和彩信按收费标准收费。交通。融合通信业务商用后,移动用户将告别0.1元/条短信的时代。随后,中国移动回应称,“2015年实现短信按流量计费”的表述并不准确。该项目仍处于开发阶段,没有明确的推出时间表。也就是说,短信按流量收费是事实,但具体时间待定,并不一定能完全否定“2015年短信按流量收费”的消息。中国移动201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20.2%。至于我的感受,那就更深了。对我来说,短信已经完全工具化了,几乎没有了沟通的责任。根据魅族MX4粗略划分为“个人”和“通知”,近一个月个人短信联系人11条,短信20条。而通知短信,也就是短信平台发送的短信联系人有40多条,短信数量已经超过3位数,主要包括航班通知、快递通知、电影购票通知、银行卡支付宝等通知。哦,对了,还有一些短信是“中了18万加一台苹果电脑”的诈骗短信,还有假基站发的“大刀”非法短信。然后还有一则关于短信的消息恰恰与这些相关:为规范通信短信服务行为,保护短信用户的合法权益,工信部起草《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短信服务商经营业务、短信服务收费等作出规定,并对违规行为提出处罚措施,规定自即日(11月5日)至12月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核心内容之一是,对于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意见稿提出,未经接收方同意或者请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真是晚了很多年的好消息。经过多年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电话标记和骚扰拦截服务,我们终于认真管理了曾经惨不忍睹的短信服务。不禁想起自己接到电话后莫名其妙收到了多少移动服务,比如彩铃会员、养生之友等等。至于垃圾短信背后不可告人的黑幕,时不时见诸报端。用彩铃类比,《老鼠爱大米》这样的彩铃单月下载量可达600万次。按照每首彩铃2元的价格,一首歌可以创造1200万元的价值,其中大部分自然被运营商收走。钱包。运营商提供的彩铃下载可能是音质最差、使用范围最窄的付费音乐下载。据2011年统计,中国人每周收到12条垃圾短信,其背后的灰色产业链价值百亿,几乎占据了当时短信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包括大量获得许可的群发短信渠道由电讯部门。这其中,电信运营商的不作为甚至积极参与也难辞其咎。在OTT业务高速发展的今天,SMS剩余的价值已经不多了。也就是说,意识到话费和信息费难以成为支柱的运营商是有转型意义的,包括去年中国联通推出微信沃卡,中国电信推出QQ音乐定向服务卡,这是运营商降低过去强势地位的表现。此前有消息称,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将以微信给网络造成压力为由对微信收费。过了一会儿,这件事被搁置了。中国移动表示,短信数据流量化是大势所趋,但仅靠中国移动无法实现。它需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而且,要实现“新消息”的功能,完成传统短信向数据的转变,关键在于整个通信网络的改造。就事实而言,去掉彩铃和垃圾短信的黑历史,实际上运营商比以前规范了很多,乱扣费的现象少了很多。当然,要让他们满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即使现在开始整顿短信,也挽救不了短信的衰落。SMS的劣势不仅体现在价格上,还体现在服务上。按流量收费的短信,未来不会承担即时通讯的重任。但是,短信直接绑定手机号码,对3G或4G网络的依赖性小,决定了短信可以成为我们的第二选择,正如我开篇所说,未来短信可能的主要渠道将是“通知”,具有更强的工具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