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移动支付已经走向跨平台设备。
Visa已与智能手表制造商Pebble和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万事达卡也与WISeKey合作,将支付融入STI(安全接口)技术加密,用于购买高价时尚产品。
集邦咨询顶尖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经理谢玉山表示,2020年,远程移动支付工具将不仅仅局限于智能手机,服务可以扩展到可穿戴设备和汽车。
随着连接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验证机制将变得更加重要。
谢玉山指出,移动支付是区域性的。
根据服务范围的不同,需要协调的参与者越多,利益分配问题就越复杂。
但其商机仍吸引各大厂商投资。
各大手机品牌、电信运营商、金融玩家、甚至科技公司都纷纷利用不同消费领域出击。
由于市场规模巨大、应用种类繁多,仍需遵守当地金融法规和消费习惯才能谋取利润。
今年3月,谷歌在美国洛杉矶南湾地区推出移动支付程序Hands Free作为试点,以麦当劳等餐厅的小额支付作为进入市场的第一步。
小米5旗舰手机采用NFC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公共交通费用。
目前已拓展至上海、深圳等地。
万物互联、跨平台融合的便利性也带来了交易安全的隐忧。
谢玉山表示,如何让消费者信任支付条件,是移动支付的考验之一。
除了GlobalPlatform组织制定“可信执行环境(TEE)”规范供相关行业遵循之外,更安全的身份识别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目前,生物识别方法将支付系统的安全防护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成为众多厂商研发的重点。
指纹、虹膜、声纹、人脸等识别技术将实现各种验证机制的可能性,也开启了识别技术的开发和使用。
可穿戴设备借势移动支付趋势,商机爆发。
目前移动支付应用以小额为主,支持NFC的移动设备结合App支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来说,集成移动支付功能可以提高消费者动机,增加产品销量。
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包括具有NFC功能的手机、读卡器、后台记账系统等,各运营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加速商户和消费者之间最低成本、简单的交易。
交易以连接整体消费活动和移动交易生态系统的方式进行。
移动支付将成为车联网系统落地的第一步。
时至今日,车联网这个话题一直很热门。
互联功能已经成为当今高端汽车的一个指标。
制造商渴望找到可以在许多应用中实现的领域。
谢玉山指出,移动支付可以为车联网体系建设带来催化作用。
Visa与本田汽车结合并通过车载系统进行显示。
当检测到燃油减少时,车辆将被导航到最近的加油站。
加油后,只需通过屏幕完成自动支付即可。
未来,不仅仅是汽油,还包括在加油站购买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