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的浪潮此起彼伏,从无屏的JawboneUp、Fitbit到风起云涌的智能手表,其形态日趋多元化,如今这股浪潮已经慢慢渗透到传统医疗器械领域。
从国内市场来看,MUMU无线电子血压计、康康无线血压计、快乐妈咪胎语器等产品均选择在10月份上市。
第一波互联网健康医疗设备浪潮即将到来。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3.3亿,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
患病率和绝对数量均为世界最高。
数亿人需要通过医疗设备监测生理指标。
这个群体中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大。
事实上,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在2016年就提出了“自我监测”或“自我量化”的趋势,而患者、孕妇等大量弱势群体是该杂志最直接、最刚性的受众。
这种趋势。
。
一大波互联网公司正在进入这个充满机遇的行业。
不过,记者走访几家相关企业后发现,这项业务并不好做。
互联网公司:时隔多年仍在追赶概念红利。
“今年新产品很多,但移动医疗已经被人做起来了。
”快乐妈咪CEO陶建辉表示。
国内医疗器械制造商九安医疗在硅谷组建团队,开始研发iHealth品牌移动互联网血压计、体重秤、血糖仪、血氧仪等产品。
这些产品缩小了传统医疗设备的尺寸,并与iOS设备连接,将检测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同时传输到云端形成大数据。
其国内追随者康康、木木和康诺云已经落后久安一年,但不同的是,这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并非来自传统医疗厂商。
MUMU是《读览天下》母公司华越数字推出的跨界项目。
在此之前,华岳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互联网公司,而康康血压创始人刘静此前曾是IBM架构师。
就像互联网电视和传统电视厂商一样,互联网人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厂商的思维差异最直接的区别就是价格。
iHealthBP3电子血压计售价为人民币,康康、MUMU均为人民币售价。
元上下。
华悦数字CEO陈驰表示,iHealth终端选择了更加标准化的iOS设备,而MUMU则从Android入手。
即使中国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一般都是杂乱的低端机型,不同的机型适合不同的设备。
匹配是一个大问题,而这正是机会所在。
“APP的适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传统厂商的人才结构和技术储备并不是为此而设计的。
”陶建辉说道。
但从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利润率来看,进军硬件市场还是有利可图的。
某智能心率检测设备公司CEO表示,基于移动互联网理念,其产品价格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利润率保持在50%以上。
与此同时,依托风头正劲的移动互联网概念,九安医疗的市盈率从几十倍提升到如今的数倍(深交所数据),超越了原来的龙头欧姆龙在欧洲市场,欧姆龙则在日本市场与运营商NTT Docomo合作成立合资公司DocomoHealthcare,进军移动医疗。
随着这一概念的不断升温,互联网初创企业将持续受益,最终将被巨头收购或通过资本市场套利。
传统设备商:合作还是单打独斗?抛开硬件的高额利润不谈,通过后端服务赚钱的互联网模式已经撼动了手机和电视市场。
对于没有互联网经验的传统厂商来说,互联网怪物的袭击也让他们坐立不安。
或许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目前,快乐妈咪、MUMU等公司已找到医疗器械生产商,以互联网公司的品牌和渠道进行制造和销售。
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从目前手机、电视领域来看,互联网公司与设备商有四种关系:1、互联网公司自己打通供应链,绕过传统厂商,通过代工厂完成制造,比如小米;2、互联网公司自己打通供应链,绕过传统厂商,通过代工厂完成制造。
2、双方合作打造硬件。
3、进军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如爱奇艺、TCL等; 3、双方合资建立新品牌,如阿里巴巴、创维等; 4、自行开发互联网业务的设备商,如华为、中兴等。
“传统厂商只卖产品不卖服务,互联网公司缺乏专业精神。
”陶建辉说。
基因差异使得双方很难独立完成业务。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持不同观点:“互联网的玩法就是将硬件的利润空间转移到软件服务上,传统厂商无法很快适应这种玩法。
打造自己的互联网服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控转型的节奏,同时也让传统厂商能够快速适应这种玩法。
”避免成为陪衬。
”事实上,传统厂商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自己的优势。
一位医疗行业人士表示,传统设备厂商渠道优势明显。
除了庞大的代理网络外,他们在社区和医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它也很深。
鱼跃医疗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血糖仪及试纸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其中医院市场超过15亿元。
除了销售,还有大数据的积累。
以血压计为例。
生产企业到社区医疗站为居民办理健康卡。
测量血压后,他们将其上传到云端。
去医院看病时,可以通过健康卡查询历史数据。
据了解,目前所有互联网公司产品均通过官网渠道销售,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大量的营销费用。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久安通过苹果专卖店渠道进行销售,去年销售额过亿,但苹果会收取20%-25%的佣金,而且苹果专卖店对产品要求非常严格。
另一方面,与手环、手表等产品不同,移动医疗设备的用户大部分是患者。
陶建辉表示,他们不愿意通过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病情,这使得移动医疗产品的社交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许可。
申请许可对医疗器械专业人员、场地、设备、检验机构等有严格规定,对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
就移动医疗设备而言,缺乏专业背景的互联网企业很难像手机一样找到供应商自行生产。
与传统设备商的合作或许会成为最好的解决方案,而这样的条件让传统设备商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控制权。
多说。
从这一点来看,合作或许会成为最大的趋势,但传统厂商的思维转变还需要很长时间。
另一方面,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存在很多变数。
陈驰透露,目前中国血压计的销量为每年1万台。
按每台价格计算,每年规模60亿,加上血糖仪、血压计30亿规模。
血氧仪、体重秤、胎语监护仪等设备的市场规模非常可观。
这个市场仍然是互联网沙漠,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是一个应该被互联网渗透但尚未渗透的领域。
但事实上,当你咬住这块肉的时候,首先咬到的就是一些“骨头”: 1、由于各种技术限制,移动医疗目前还无法做成轻便的可穿戴设备。
测量血压需要充气和加压,测量血糖和血氧则需要切口。
然而,脉象作为中医领域重要的诊断依据,只能通过人工判断。
手环、手表等产品无法实现这些功能; 2、不少人表示,即使是慢性病患者,也没有定期监测相应生理指标的习惯,健康用户群体的监测意识更是少之又少。
同时,需求最强烈的慢性病患者大多集中在老年人,智能设备在这里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体中的知名度仍然非常有限; 3、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的监测受饮食、情绪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用户的佩戴方式等原因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同时,据了解,目前医生并不认可家用血压设备的检测结果; 4、数据收集困难。
体液成分、血糖、血氧、血脂等最核心的数据大多通过有创方式采集,无创采集技术尚不成熟。
,而且成本极高。
5. 有些群体对电子设备比较敏感。
快乐妈咪产品经理王志聪表示,快乐妈咪胎语仪此前采用蓝牙无线连接手机,但用户仍担心辐射问题,最终改为有线连接。
“用户在家里使用无线,用手机打电话,但他们无法接受我们的无线连接。
”王志聪说道。
陶建辉表示,慢性病相关医疗产品用户生命周期较长,但市场已经成熟,竞争激烈,而胎音仪等母婴保健产品用户生命周期较短,需要合作延长其他产品的生命周期。
不过,这些问题并不能阻碍互联网服务的普及。
社交分享、大数据挖掘、云处理、个性化服务等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
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产品思维也将重新激活这个传统市场。
同时,对于已经是成熟市场的医疗设备来说,互联网将终端变成了输入设备,最终竞争的是互联网服务,这让移动医疗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现在判断当前产品形态的成败还为时过早。
没有风险就没有机会。
医疗+移动互联网模式或许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