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云网融合市场前景广阔运营商与企业应共同努力

时间:2023-03-16 14:19:52 科技观察

云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云网融合”(CNI)逐渐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很多讨论。如何正确认识云网融合,准确定位业务方向,成为信息产业参与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传统的产业价值链中,IT网络基础设施与垂直市场的界限较为清晰,但在“云服务提供”、“边缘计算”等概念提出后,这些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创新获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行业监管部门需要通过适度监管,营造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受技术、商业模式等因素影响,对云网融合的认识差异较大。站在运营商的角度,如果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理解云网融合,我们会发现:目前运营商很少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所以一旦运营商提供的云服务规模变大-scale,边际效应会很明显,客户也会对云服务产生依赖。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也发现IT服务产生的业务粘性比传统网络服务更强,于是逐渐走上了IT能力建设之路。以AT&T的云战略为例。运营商对外表现为“云服务和网络服务的综合提供商”,对内定位为“云基础资源的虚拟运营商”。运营商从基础设施厂商租用IT基础设施,然后与甲骨文等科技公司合作,再将自己的云服务、平台以及基于网络服务的各种能力进行整合,最后打包销售给客户。如此一来,运营商就可以降低重心,专注于更贴近核心业务的高科技、高回报方面。如果运营商能够借云网融合的契机,嵌入到客户的IT业务层,就可以改变单纯的卖资源盈利模式。然而,传统运营商已经习惯了依靠“规模”经济生存。这种整合和转型并不容易,一些需要整合的资源仍然掌握在潜在竞争对手手中。对于IT企业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云市场蕴含的海量商机——尤其是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机会。以政务云为例: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也要将原有的数据和去中心化的应用架构,转化为云架构,然后通过这个架构来共享IT资源。从始至终都有大量的改造项目,每个项目都可能以“咨询+信息项目”的形式呈现给政府客户。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充分沟通,以服务购买和系统建设的形式完成示范项目。在整个过程中,企业不仅是技术服务提供者,更是信息服务提供者。项目完成后的经验将作为技术储备留在企业,以后接到类似项目时可以直接提供解决方案。这就是IT企业往往以极低的价格进入潜力巨大的云市场的逻辑。互联网公司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由于提供大规模服务,非常重视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共同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更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企业凭借其独特的跨行业视角和丰富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想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案。因此,在云网融合方面,互联网公司也具有优势。相比之下,IT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对云网融合的期望可能没有运营商那么强烈,因为在整个IT架构云化的演进过程中,关键在“云”,而“网”似乎是更重要。喜欢中性。总的来说,现在的市场足够大,拓展的空间也足够广阔。没有各种势力之间面对面的直接竞争,发展环境相对友好。与其垄断市场,将对手视为假想敌,不如秉持合作共赢的新发展理念,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共同创造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