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50亿蓝海在呼唤,电力巡检机器人走在前头

时间:2023-03-16 14:19:57 科技观察

近期,随着天气转暖,电风扇、空调在很多地区投入使用,由此带来的用电需求水涨船高。也增加了维修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电力正常稳定供应,保持电力需求的持续满足,电力巡检机器人再次出动,成为支持电力运行的“排头兵”和“排头兵”。众所周知,传统的电力巡检包括两部分,一是变电站、管廊设施的巡检,主要集中在地上和地下;另一种是以空中为主的电线及相关配件的检测。在这两个方面的检查过程中,人员需要检查仪表读数、设备温度和表面情况。他们不仅会面临安全隐患,而且工作也很繁重、枯燥、乏味。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机器人效率高、适应性强、准确性高,作业覆盖范围大,盲区小。因此,其在电力巡检领域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巡检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压力,减少环境影响,还可以保障巡检安全,促进工业智能化转型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网企业选择引入电力巡检机器人,并将其投入到各种运维场景中。由于突出的运营效果和价值体现,电力巡检机器人受到的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行业发展势头越来越积极。整体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变电站数量超过2万座,全国约有30万座配电站。初步预计巡检机器人在两大领域的潜在规模分别为400亿元和200亿元。截至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电力巡检机器人规模已达12亿元,2023年有望达到50亿元,蓝海广阔,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可观。然而,实现蓝海并不容易。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技术和标准问题。一方面,我国在技术稳定性和扩展性方面存在不足,自主行动和决策能力仍然欠缺。要实现真正的24小时无人值守,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探索。另一方面,国内电力巡检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难免存在一些泡沫问题。行业内企业核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实际质量不够稳定,存在局部“低端”和“同质化”倾向。电力巡检机器人行业也需要加快标准化进程,规范行业发展。此外,当前新基建建设如火如荼,5G、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也给电力巡检机器人的技术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考验。未来,中国企业需加强电力巡检机器人与5G等融合探索,进一步挖掘发展可能性,实现新的发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