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断了很多行业的建设进度,包括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近日,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均表示,2020年5G建设目标不变,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雷神山5G“云管家”、5G红外热成像测温、5G新冠肺炎远程诊疗等5G应用脱颖而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今年随着5G建设的推进,5G将在金融、医疗、交通、制造等领域迎来更多创新应用。从目前5G的众多应用场景来看,它不仅要求网络时延极低且确定性强,而且需要海量、异构、多样化的数据接入。对于现有的传统云计算处理模式,5G应用带来了瓶颈和挑战。如果把网络比作供水管网,数据就是水流,而传统的云数据中心就是水厂或者水库。由它们组成的输水系统可以满足原有居民低水压、小流量的用水需求。5G的普及,就像是为超高层建筑增加了大量的用户。不仅用水量急剧增加,而且水压也不得不提高。传统的输水系统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云数据中心“远水不解渴”。随着5G的建设和普及,很多行业应用都会产生海量数据。5G的大带宽和低时延只能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而这些数据的处理需求将对现有云数据中心提出巨大挑战。它有多大?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终端和设备接入互联网,超过一半的物联网网络将面临网络带宽限制,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除了大带宽的需求,5G时代不同的行业应用场景也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侧重点:低时延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5G远程手术需要极低的时延来保证医生操作的准确性,20192019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端到端时延20毫秒。低时延在5G+自动驾驶中的重要性也很关键。自动驾驶汽车的响应速度需要降低到毫秒级,以便及时处理道路上的突发事件。高交互传统安防的主要功能是视频监控和人工巡检。5G时代,智能安防将向全息感知、数据智能发展。配合人脸识别追踪可疑人员的行为轨迹等,需要具备较高的交互性。数据自治一些企业和校园基于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考虑,要求数据在本地存储和处理。2019年9月在苏州昆山的5G智慧园区试点就是如此,园区在5G+智能车间应用中要求“本地数据不离开园区”,确保企业数据安全。在这些需求下,将服务器节点部署在网络边缘,就近提供高效智能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成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成为与云计算平分秋色的新兴市场。因此,不难看出,随着5G的普及,对边缘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将会很大,边缘数据中心将会大行其道。不同于目前集中式的云数据中心,由于边缘计算中心负责实时的业务决策和大量个人隐私数据的短期存储,因此会具有小型化、分布式、封闭性等特点给用户。5G时代,客户端将与云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形成极为紧密的云-边-端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