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罗永浩对他敬佩不已,市值400亿的科大讯飞是如何赚钱的?

时间:2024-05-22 18:38:17 科技赋能

文章| 4月摸影智东西11月23日报道,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科大讯飞已经推出了多款基于语音技术的人工智能产品,同时也发布了大量的数据和成绩单。

其中,科大讯飞的服务机器人小蛮将于明年3月量产上市。

可以看到,科大讯飞不仅将语音技术应用在输入法、音频等基础场景,还延伸至教育、汽车、电视等细分行业领域,在每个领域都有针对性的产品。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科大讯飞在基础语音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宇从七个方向详细讲解了技术和产品。

智东西随后与胡宇、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姜涛进行了交谈,更深入地了解了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背后的布局和思路。

现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发布的数据显示,科大讯飞语音云平台的用户数据在过去的一年里实现了大幅增长,每天的用户数达到30亿次。

其在全球多个智能语音测试项目中多次获奖,中英文语音识别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1、秀肌肉:多语言同步速记回顾过去一年的发展,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宇展示了科大讯飞语音输入法、科大讯飞超级大脑、科大讯飞超级大脑、科大讯飞超级大脑等现有产品的延伸和扩展云平台、AIUI。

进化推出飞语助手、小满机器人、配音馆等新应用和产品。

1、明星产品:科大讯飞语音输入法。

此前,罗永浩在锤子M1发布会上的一轮促销,让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法深入人心。

具体成就包括:每分钟可输入一个字,成功率达97%,用户超过4亿。

尽管用户数量已达4亿,但科大讯飞并不仅仅停留在手机领域。

通过与电视等智能家居设备集成,引入离线手写语音引擎,科大讯飞将语音输入的使用延伸到家庭场景。

活动现场,科大讯飞产品经理翟继波在电视面板前演示了空中手势控制、手写扫描字体、文字修改、中英翻译、书名标点等功能。

在语音输入的基础上,加入手写功能可以让机器更准确地识别某些确定性命令。

2、场面震撼:整个速记翻译同屏发布会中,前台两块屏幕同时显示台上嘉宾的发言,十分抢眼。

除了语音到汉字的速记功能外,还包括英语和维吾尔语的同声翻译。

据胡宇介绍,语音同步速记功能自去年底发布以来,实现了三大发展:1)准确性和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

2) 推出更安全的离线系统。

在线版准确率为97%,离线单机版准确率为95%。

主要针对涉及隐私和安全的语音内容,上传到在线云端处理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3)细分行业落地,包括医疗、司法机构等。

法庭审理场景下,案件处理效率可提升30%。

此外,科大讯飞还推出了专业工业电脑、速记笔记本电脑等硬件设备。

据介绍,该产品已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等部门使用。

3、翻译场景:自动化“同声传译设备” 这是一款手机大小的产品,可以实现中、英、维吾尔语三种语言的实时翻译,类似于自动化同声传译设备。

活动现场,两位中外嘉宾进行了跨语言对话。

双方均配有翻译机,实现中外语音实时翻译沟通。

胡宇表示,该产品可以推广到出国旅游等场景。

安徽省援疆干部如今已习惯与维吾尔同胞交流。

2、语音AI如何渗透四大行业。

除了围绕语音技术的常见场景应用外,科大讯飞还针对智能家居、车载、银行、教育等细分领域进行了技术延伸和产品落地。

1、AIUI系统在智能家居的实现:电视鉴于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体积庞大、闲置率较高的情况,科大讯飞去年推出的AIUI系统主要针对客厅入口电视实现,出货量受众群体更广。

遥控器中植入了第三代语音芯片,提供语音交互和按键按键的双重控制解决方案。

听起来或许没什么新鲜感,但从现场演示来看,过程流畅度明显高于普通体验,交互和反馈也比普通智能电视产品更加自然。

电视语音点播、跳片、快进、播放时中断查询等命令均能准确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命令不需要激活热词。

据介绍,科大讯飞在智能电视市场占有率大于80%,合作厂商包括TCL、长虹、海信、海尔等,产品在家庭场景识别率达到97%,并专门针对针对影视资源和视频流服务进行优化,如电视剧类别、剧名、常用场景和命令词等。

“此类服务直接通过云端数据执行,无需升级设置——顶盒。

”胡宇说道。

2.智能交通:飞宇语音助手上线。

今年的汽车市场正在以特别快的速度向智能化迈进。

科大讯飞针对智能汽车市场推出了飞宇语音平台。

负责该业务的产品经理陆斯南现场演示了一些基本的导航交互,以及推荐餐厅、互动娱乐等,在不激活热词的情况下,突出了降噪和拾音功能。

胡宇在现场采访中强调,“汽车、移动设备、电视”是科大讯飞一直深耕的三个市场。

但此前,另一家语音智能科技公司“云智声”在智能汽车市场似乎更为活跃,而科大讯飞的动作则较小。

对此,胡宇告诉智东西,两家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大讯飞更专注于前装市场,直接与汽车厂商合作。

在智能汽车市场,科大讯飞表示,其合作客户已达30余个品牌及其余车型。

3、服务机器人示范工程:市场上小满机器人大部分家用机器人产品背后的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均由科大讯飞支持。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活动上,科大讯飞表示,在类机器人市场,合作伙伴已到家,已推出百余款产品。

不过,科大讯飞这次推出了一款专门用于银行接待的演示产品——小满机器人。

据报道,目前已有20多个单位正在银行网点进行试用。

在银行大厅,“小满”可以完成用户识别、大数据分析和业务处理建议。

现场演示时,机器人内的视觉识别模块在扫描人像后,能够准确识别出用户的准确信息。

接下来是常见银行服务的推荐和简单问答,比如利率评估、金融产品推荐等。

现场,小满机器人可以通过身份证识别用户的银行卡信息,进而验证用户的银行卡信息。

通过声纹识别身份。

用户可以直接下单。

最后一句“买”完成了10万元理财产品的下单。

虽然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但仅用一两个语音命令就可以完成大额交易,仍然让人对其可靠性心有余悸。

机器人替代人工服务查询和引导已经很普遍,但替代银行人工交易可能需要更广泛的市场教育和消费习惯的培养。

据介绍,该产品可实现70%人工替代,将于明年3月正式上市。

4.潜在市场:教育应用 在教育领域,语音输入增加了对数据的支持,展示了科大讯飞在认知计算和自动阅卷方面的应用,链接了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场景。

面向学生的课程和教育产品包括: 1)通过分析课堂上错误题型的分布情况,可以做出个性化的知识点和资源推荐。

2)将课程内容翻译成语音,基于语音检索识别视频讲解内容,自动分段教学环节,精准按需学习。

据介绍,这项业务目前覆盖教师和学生10000余人。

如果推广到各地,可提高教学效率30%,减轻学生作业负担40%。

此外,科大讯飞还推出了Dubbing Studio、科大讯飞音频、科大讯飞快读三款音频新品。

前两个是专业配音软件,第三个可以实现文字广播的功能。

通过采集特定人群的声音,可以实现语音转文字,满足更多聆听需求。

比如,父母的声音可以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

通过这款产品,孩子们可以在父母出差时“听父母的故事”。

其中,罗永浩声音生成的音频包也被视为一种产品。

3、市值1亿:钱从哪里来?在A股市场,科大讯飞市值过亿元,成立已有17年。

对于这家以技术着称、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公司来说,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或者赚钱?在创业回归商业本质的行业讨论背景下,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从支东西和胡宇的对话来看,B(企业)、G(政府)、C(个人)将是三个主要方向。

前两者以前是主力,但现在to B和to C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据称,科大讯飞目前已经成立了专门负责消费者业务的组织架构,负责人也是胡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但事实上,科大讯飞已经积累了17年的行业经验,堪称智能语音领域的“老司机”,并在近年崭露头角。

年。

初创公司的规模存在一定的差异。

胡宇介绍,科大讯飞每年将营收的25%投入研发。

投入产出比普通互联网企业高出5倍,主要得益于合肥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

据介绍,在技术发展初期,科大讯飞的业务仍以行业应用为主,更多针对的是行业客户和政府部门。

近期语音技术在智慧城市、教育领域的落地不仅是一次验证尝试,还实现了收入增长,未来还将拓展至医疗、司法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与B端市场的应用相比,直接面向消费市场变现似乎更容易,体量也更大。

然而,在C端市场取得出色表现的公司屈指可数。

谈及此事,现任科大讯飞消费BD事业群负责人的胡宇表示,公司的战略路径并不局限于B端或C端市场。

主要考虑标准是“能否获得生态系统的控制权”。

”。

在玩具和机器人领域,由于市场过于多元化和分散,利润价值不高。

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在胡宇看来,科技公司更可靠的策略是先出口技术当然,无论是今年新成立的消费市场部门,还是之前对机器人初创公司的大笔投资,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其布局和重视。

对于这家C端市场的科技公司,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姜涛从另一个维度介绍,他表示,有两个核心模式是科大讯飞后续的驱动力。

技术商业化进程: 1)基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增长,语音交互技术和服务具备变现能力,这将源自技术授权和芯片集成。

2)从技术壁垒延伸到市场、人才、运营层面。

比如在教育领域,通过收购自学网、自建数字化校园等,渗透到了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和运营层面。

一些应用软件在与学校签订合同时,强调拥有程序数据的操作权。

用户不仅限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B端用户,而是直接连接到家长等消费者。

此外,姜涛透露,科大讯飞的运营模式还将延伸至医疗、法律等脑力劳动行业。

4、结论 智迪网(公众号:zhidxcom)几年前就关注过科大讯飞的发展。

大约在这个时候,科大讯飞开始从行业语音基础技术提供商开始依托移动互联网行业,推出科大讯飞输入法等移动端产品。

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变化:1)行业应用更加深入,从传统的政企市场向出行、家居等智能产业升级领域纵深发展。

2)开始运营和培育更贴近消费者的行业应用,如教育、体育等领域。

业内有一种说法,今年是人工智能发展60周年,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在过去60年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高潮和两次低谷。

也许这只是一种幻觉,人工智能一直在持续。

发展,但每个时代的应用机会和程度不同。

每一次应用高潮都是一波企业发展的绝佳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