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丽娜智东讯 9 月 5 日报道,今天,华为首次在国内展示了其年度旗舰终端手机芯片——麒麟。
五天前,即8月31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德国IFA消费电子展上发布了麒麟。
今天是麒麟在国内的“首秀”。
麒麟是全球首款7nm手机芯片,集成了69亿个晶体管。
与上一代产品麒麟相比,其制造工艺、性能、能效、AI能力都有显着升级。
除了基本参数之外,华为Fellow艾伟还介绍了更多基于麒麟的AI能力和应用,比如实时视频手势识别、游戏/视频响应速度等。
艾伟还提到,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Mate 20发布时,华为HiAI的应用合作伙伴将突破20万家。
▲在华为Fellow艾伟麒麟发布会期间,智西西还接受了多家媒体对华为Fellow艾伟的专访,重点关注大众关心的NPU性能提升、5G产品成熟度以及Mate20 AI能力的“剧透”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 麒麟处理这些主要的AI功能。
麒麟是全球首款7纳米手机芯片。
它搭载了AI专用计算模块“双核NPU”。
它采用2个超大核,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配置CPU,基于ARM Cortex-A76。
其GPU同样基于ARM Mali-G76,基带实现了全球首个Cat 21,还可以与Barong 5G基带芯片搭配,成为“5G Ready”计算平台。
在现场,我们还看到了麒麟的更多性能演示,比如利用麒麟芯片的底层图形加速技术,利用图形管线优化和AI调度来提高手机在游戏、视频等大负载应用中的速度;实时视频AI分析人体姿势、动作;通过新一代双核ISP提高手机的拍照速度和性能。
2、麒麟NPU性能提升一倍,视频AI应用前景广阔。
在单核NPU的“加持”下,上一代麒麟芯片可以完成照片场景自动识别、食物卡路里识别、语音识别和翻译等AI应用;在采访中,艾伟告诉智洞智,这一代麒麟在AI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延续了上一代NPU的架构,但这次升级为“双核加持”。
除了让AI计算性能提升一倍以上之外,还首次将AI能力扩展到视频领域,实现利用AI对视频内容进行实时检测和实时编辑。
过去的一年,短视频或许移动互联网领域是最热门的话题,无一例外。
抖音、快手等头部短视频APP开始大规模“侵入”手机用户的生活,伴随短视频而来的大量AI需求自然而然地涌现。
现场,华为还展示了麒麟如何通过实时视频AI分析人体姿势和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艾伟特别提到,短视频的出现不仅冲击了传统视频应用,也深刻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手机和芯片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艾伟还提到,随着摄像头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复杂光线下图像质量的提升,AI+AR或将成为未来AI应用的新热点。
3、低功耗、高性能,全球首款7nm芯片。
据华为内部统计,过去重度手机用户的“亮屏时间”每天约为4小时。
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6个小时。
因此,芯片功耗和电池寿命的压力加大。
艾伟说,“有时候你会觉得手机电量不够了,但其实你的使用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改变。
”为了维持艾伟的话,“用户以前不需要带充电宝来使用Mate 10,我们希望他们在Mate 20上,仍然不需要带充电宝”的用户体验。
华为并没有不仅在CPU和GPU的能效比上下功夫,还大力投入7nm技术的研发,提升性能、降低能耗,让麒麟成为全球首款7nm手机芯片。
没有具体透露7nm研发费用是多少,但针对“华为在7nm技术研发上投入了3亿美元”的传闻,艾伟的回答是“远远超过3亿”,根据台积电数据:相比。
采用7nm工艺的10nm芯片,芯片性能可提升20%,能效比可提升40%,逻辑电路密度是原来的1.6倍,这意味着可以将更多芯片封装到更小的芯片中许多晶体管。
华为从2018年开始投入7nm技术相关研发,2018年开始为麒麟芯片储备IP,2018年开始SoC工程验证,2018年开始量产,历时三年。
之所以需要这么长时间推进三年,是因为随着芯片工艺从14nm、10nm进步到7nm,甚至5nm、3nm,制造工艺已经接近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而硅基芯片的制造难度也越来越大。
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越来越高。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大,芯片量产失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艾伟说,“我们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单点,而是我们三年前定义的技术现在能否生产出来。
”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测试、大量的研发投入、提前规划、控制芯片量产风险,才能确保我们能够跟上,甚至领先。
每一代芯片的新技术。
不过,未来手机芯片高端制程的玩家会越来越少,因为所需的前期投资在增加,但市场总量并没有增加。
4. 5G已经在路上,但我们还需要等待。
正如文章中提到的(华为和高通杀红了眼睛,苹果和三星激烈,5G之战开始!),自今年6月5G标准正式制定并推出以来,全球设备制造商、运营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厂商们都坐不住了,业界已经做好了拥抱5G的准备。
两天前的德国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麒麟已经可以匹配MWC上发布的Barong基带芯片,打造“5G Ready”解决方案。
采访中,艾伟向智喜喜更详细地介绍了这款5G Ready解决方案。
麒麟可以搭载5G芯片Balong,可以支持运营商的5G外场测试和用户友好的商用测试——这几乎是5G的大规模商用部署。
最后一步是重要的“验收环节”,但普通手机用户仍然无法体验5G。
结论:尖端技术影响芯片产业格局。
通过麒麟在国内的展示以及与艾伟的深入交流,我们看到了麒麟的诸多性能提升,也看到了华为这三年来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
去年,华为凭借搭载专用AI模块的麒麟芯片奠定了“手机AI芯片”的美誉,并由此成功跻身全球一流手机芯片阵列。
如今,AI、5G、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正在快速冲击芯片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