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第二世界。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一切才刚刚开始,社会上现有的一切商业模式、社交行为都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复制甚至增强。
本质上,VR技术是一种通过VR连接人与人的方式。
VR终端设备市场即将饱和。
今年是VR(虚拟现实)快速发展的一年。
VR是一门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界面技术、传感技术、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和人工智能于一体的综合技术。
它给人们带来的普遍感受是虚拟与现实没有明确的界限。
VR技术可以直接将我们带入虚拟的三维空间并与交互环境融为一体。
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沉浸性、交互性、想象力。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VR的概念就已经出现在军事、工业、科研、医疗等领域。
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VR的认识还仅限于平面模拟的层面。
虽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总体上还不能算是革命性的改变。
从技术发展的本质来看,虚拟现实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一是桌面虚拟现实,是基于计算机模拟和显示的相关应用;第二,沉浸式虚拟现实,包括虚拟空间中的头显和内容消费;第三,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利用头戴式显示器和相关体感设备,让虚拟现实有初步的交互体验;第四,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之前所有的虚拟现实场景都是单用户虚拟场景。
虚拟现实的目标是连接人与人。
因此,多用户协作共享虚拟现实是虚拟现实的未来。
人们想要进入VR世界,终端设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目前,谷歌、微软、Oculus、三星、索尼、HTC等已率先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中国市场,暴风视频、乐享科技等也率先推出了自己的相关设备。
随着终端设备市场逐渐成熟,其特点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最终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技术和芯片能力较强的企业。
因此,终端设备已经成为红海,市场正在迅速趋于饱和。
终端设备的体验和成本问题将随着硬件巨头的进入而逐渐得到解决。
视频VR有望改变整个行业。
虚拟现实行业标准严重缺失,导致产业链不健全,硬件生产多种多样。
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关注,行业标准将会逐步出台。
我认为目前VR发展的核心技术难点在于实现交互。
进入新的一年,VR的交互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VR交互不会有通用的手段,其多维度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形式的丰富性。
目前,市场上的VR交互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动作捕捉、触觉反馈、眼动追踪、肌电模拟、手势追踪、方向追踪、语音交互、传感器等。
总体而言,手部追踪、眼动追踪、动作捕捉等是目前VR中主流的交互方式。
但每种交互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短期内很难统一交互方式。
首先,VR设备与手机、PC不同。
它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交互载体,因此交互方式很难标准化。
其次,VR是三维世界,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和复杂。
为了实现沉浸感,VR交互应该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交互方式。
纵观目前的VR市场,硬件部分正在兴起,内容部分也即将爆发。
将VR应用到各个领域,“VR+产业”模式潜力巨大。
游戏、开发者服务、周边产业、影视、直播、房地产、社交、医疗、教育将是很好的切入点。
VR头显和游戏内容分发平台的成熟,标志着整体VR技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用户的社交习惯已经养成,对内容的需求将会更加强烈,这将促进电影、短视频、直播广播、房地产。
、教育等品类正在逐步成熟。
鉴于终端移动性和网络速度的提高,未来80%的互联网数据将集中在视频,视频是一种集文本、图片、音频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形式。
因此,视频VR,即虚拟现实视频,将会改变整个行业。
视频技术将是VR的基础核心技术,视频直播未来的发展方向是VR交互。
VR是交互方式的新革命。
基于以上市场分析,我们将以视频视觉技术为切入点,依托云计算和高并发处理平台,以视频分析和视频感知技术为交互手段,进军VR。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成立的MediaLab@China专注于VR交互的研究和演进,为虚拟环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供最高效的交互方式。
其形式包括视频交互、全景交互、VR交互等。
这些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方向。
同时,作为VR的基础核心技术,视频技术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比如视频压缩、视频处理、视频无线网络自适应编码、视频存储优化等技术可以继续进一步优化。
目前,VR终端产品一般需要插入手机、PC或控制器才能进行操作。
我认为这只是一个阶段。
未来的VR眼镜应该集成并直接连接云端的内容、应用和计算能力。
因此,互动云平台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例如,在云平台实现动态负载均衡、在服务器端实现多码率转码、在移动端提供流畅、实现录播云存储、提供实时录播发布等。
云平台的所有建设指标都可以作为我们需要克服的挑战。
方向,也是我们进入VR的一个机会。
虚拟现实是交互方式的一场新革命。
人们正在实现交互方式从界面到空间的转变。
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已为我们今天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