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中国VR产业领先世界的6大理由

时间:2024-05-22 14:16:23 科技赋能

去年秋天,我受清华大学(“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为学生设计一门新的混合课程。

在中国,教育以应试和死记硬背为主,我的目标是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学会批判性思考,同时使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AR)是一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探索教育的前沿。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认识这个行业的积极分子,比如正处于忙碌阶段的小米。

那么,小米最新版头盔如何体现中国在全球VR行业的领先地位呢?这个市场与西方相比有什么特点?听我慢慢说。

序言:小米发布VR眼镜 几个月前,小米在北京大学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小米Note 2手机。

但真正吸引眼球的并不是这款手机,而是名为“小米VR”的VR头盔。

与该公司此前推出的类似于Google Cardboard(手机盒子)的小米VR玩具版相比,该设备的性能要远远优越,有望推动VR硬件的大规模普及。

小米VR更类似于三星的Gear VR。

它还需要智能手机来驱动,并兼容小米Note 2、小米5、小米5s和小米5 Plus。

更让人兴奋的是,这款产品的售价为人民币(译注:应该是人民币),约合17.56美元,而之前的小米VR玩具版仅需49元(不到8美元,但在中国境外) ,售价 19 美元)。

在宣布这一消息的前一周,高级运营经理 Chris 和内容经理 Keri 确认了通过广泛宣传以及用户和开发者友好的环境在中国推广 VR 的战略。

这也预示着平台之战即将爆发——一旦成为该领域的发行渠道之王,就可以占领数百亿的市场,这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2018年,VR的产值)市场将达到1亿元),许多其他中国主要公司,例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爱奇艺等也积极加入这一战场。

小米VR配备了九轴运动控制器,类似于谷歌的Daydream View耳机,这也表明中国企业可以快速跟上西方同行。

这种在廉价中端设备上的控制方式对于VR的未来来说是非常有前景的,它表明与现在相对有限的方式相比(比如盯着某物几秒钟来激活它,或者只按一个按钮) )并且随着相对简单的体验的出现,更复杂的交互方法也随之而来。

对于VR来说,除了硬件之外还有更多领域。

例如,对于游戏机和智能手机来说,内容为王。

截至目前,小米VR已吸引超过10家VR工作室提供全景视频和30个应用。

经过11月份的Beta测试阶段,第一批头盔于12月中旬限量发售,并在第一天就销售一空,包括第二轮销售。

Keri表示,这是他们用来测试市场的一种方法,到目前为止反应非常好。

他们计划扩大生产,以便设备能够继续有库存。

原因一:中国VR行业企业异常活跃。

中国VR领域的硬件和软件公司有数百家。

我曾经参观过像MadNet这样的孵化器,10%的初创公司都与VR相关。

至于HTC的Vive X加速器,四个地点中有两个位于中国,分别在北京和深圳。

由于谷歌和Oculus在中国的“缺席”,不少玩家希望填补这一空白。

随着中国的制造强国(尤其是深圳),大量纸板等类型的头盔出现。

比如暴风魔镜,三个月内头盔销量就突破了100万顶,而他并不是唯一一家这样的公司。

原因二:一篇投资热潮文章写道:“2018年和2020年VR整体投资达到40亿元人民币(5.93亿美元)。

投资在今年第一季度达到顶峰,较上一季度增长20%。

” ”最近,仅深圳就在VR领域投入了15亿元。

根据Gartner的发展周期理论(Hype Cycle),这种现象类似于“预期溢出”的顶峰,因此也有人担心所谓的VR泡沫——这种情况造成了基本价值观的矛盾,即VR现在以及未来几年给世界带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各种基金投入的巨额资金上,而他们往往忽视了这些VR产品的质量。

因此,一旦潮流过去,大量VR初创公司将直接消亡。

但令人兴奋的是,很多人已经知道这一点,并正在努力通过基金和联盟来推动这个行业的成熟和建设——比如虚拟现实风险投资联盟(VRVCA),它结合了资本和这个领域的发展专家。

一个字段。

与西方相比,他们的竞争优势在于速度、数量和资金。

原因三:VR体验店和硬件。

我见过无数妈妈、奶奶在商场里使用沉浸式VR设备,只是因为新奇和刺激。

这也反映出VR在这里不如欧洲流行。

谈论领先一两步——在那里,大多数这些东西只是为了在极客圈子里好玩。

这项技术正在通过新兴的VR体验店大规模铺开——中国有10多家体验店,其中大部分位于购物中心。

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购物后会到这种地方放松一下,花20至70元在体验区玩一会儿。

这些设备可能是专用座椅,也可能是车辆复制品等硬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自从20世纪90年代VR风潮失败后,这第二波VR浪潮才能得到真正的帮助。

原因四:媒体 VR/AR产业的建设伴随着大量的媒体。

这些媒体大多数都意识到仅提供在线新闻服务是不够的,因此他们正在迅速扩展到现有业务之外。

原因五:国家机构的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手持HoloLens的照片广为流传。

他还在B20峰会演讲中提到VR是中国增长的一个中心点: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

创新是从根本上开启增长的关键。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为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旨在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改造和拓展传统商业和产业。

从官方角度来看,人们对VR和AR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寄予厚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在大多数与VR相关的活动中都能注意到“中国政府支持”的金字招牌。

政府高层对这项技术的理解超出了我在许多西方国家看到的水平,那里几乎没有 VR 声音。

VR也被纳入中国政府的“十三五”规划,这意味着它得到了官方的支持。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也于今年 5 月推出了 VR/AR 频道。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制定VR/AR标准并设立VR研发中心。

HTC等公司已与深圳合作建立VR研究中心和投资基金。

原因六:大投资项目 一般来说,当一种技术趋势被推动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胆而激进的想法。

中国VR产业的发展也符合这一理论。

例如,中国南方的东湖VR小镇最初的设计内容包括VR相关服务、医疗、教育和娱乐。

其中一些项目难掩“跟风”本质,所涉及的VR体验也仅仅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认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起到与人类登陆月球同等的意义,刺激产业发展。

对VR行业的影响 VR热潮给行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反应,比如VR设备的广泛宣传。

接下来,随着硬件扩散速度放缓,由于更有经验的开发者的介入等因素,未来对内容的集中将对内容的整体质量产生进一步的积极影响。

即便如此,面对狂热,许多围观者仍保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投资领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者告诉我:“人们正在投资数百万美元购买拍摄低质量全景视频且非常基础的生存恐怖游戏。

目前内容质量达不到标准。

这些开发者基本上赢了”想想VR发展的细节以及这种新媒介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创始人和投资者只是想要快速赚钱。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种模式对行业也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大量VR初创公司倒闭,但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并正在努力改变现状。

小米的Chris和Keri承认,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他们正在努力构建高调的生态系统,提高整体VR内容的质量,让它们不再只是短视频。

他们的观点与小米CEO雷军相似。

他认为VR是一个困难的领域。

的探索,可能需要五年才能真正成熟。

对于VR初创公司来说,可能会有大量的人失败。

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脱颖而出,创造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但失败者也会从中吸取教训,为后人提供借鉴。

简而言之,中国VR领域的创新依赖于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低成本、资本储备和城市人们对VR的接受程度的结合(这比我在欧洲看到的要多,那里大多数时候VR就像我这种科技极客的玩物)可能会让中国成为全球VR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更有趣的是,我们看到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抄袭。

腾讯的微信已经超越了 Messenger 等西方同行,小米比 iPhone 或三星 Galaxy 早八个月推出了无边框 Mix 手机。

VR领域也是如此。

硬件:Dlodlo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打造尖端科技眼镜,希望通过更舒适、更轻便的设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小米还希望以合理的价格推出一款独立一体式VR设备,拥有自己的显示屏和硬件,覆盖大部分VR领域。

内容领域: 电影、电视和动画:中国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魔力饺子、秘密地点、桑德曼工作室等国内外工作室携手合作,服务于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影市场。

测试、开发。

游戏:中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游戏公司英雄互娱与美国Virtuix Omni成立合资公司,将其知名游戏适配到后者的VR体感平台。

技术:Vive X孵化的中国初创公司TPCast(传输科技)开发了期待已久的无线VR解决方案。

服务:阿里巴巴“Buy+”VR购物和VR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中国的生态系统变得丰富和多样化,新一代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寻求扩展和释放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超越西方世界的同行,我相信他们会在软件和硬件领域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些都预示着VR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