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于2015年4月28日成功举办。
“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由OFweek中国高科技产业门户主办,OFweek可穿戴设备网、OFweek电子工程网承办。
深圳成功举办。
来自腾讯、微软、华为等重量级企业嘉宾出席本次会议,并围绕“物联网2.0时代的产业热点”发表演讲,与在场数百位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会议内容涵盖软件与算法、机器制造、云计算与云服务、产业资本、工业设计等热点话题。
重点讨论了当前可穿戴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爆款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语音交互,对人体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等上下游产业应用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腾讯开放平台高级产品经理陈明波表示,2016年智能硬件发展进入井喷期,整个行业面临用户需求不明确、产品定位不准确、物联网不畅等问题。
腾讯开放平台高级产品经理陈明波以“QQ IoT助力硬件行业升级”为主题,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现状及发展问题。
在他看来,大量智能硬件存在孤岛严重、定义不清等问题;对于整机制造商来说,面临产品链条过长、技术难度较多、成本压力较大、产品推广营销困难等问题;而用户面对如此复杂的智能设备,学习和使用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些现状,陈明波表示,腾讯希望改变人与物的连接方式,让设备直接触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此,腾讯的“端到云”和“端到端到云”解决方案将帮助硬件制造商和用户与智能硬件实现更好的交互。
演讲最后他表示,腾讯将帮助智能硬件合作伙伴实现10亿次曝光,整合超过20亿产业资源。
王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开放平台产品总监。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设备普遍存在屏幕小、人机交互性差等缺点,这就催生了语音交互技术的出现。
智能语音交互技术让信息时代的各种设备能够像人类一样听、说。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开放平台产品总监王雷带来了以“语音云助力智能硬件腾飞”为主题的智能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分享了智能语音核心技术进展,助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他表示,根据与消费者的距离,智能硬件可分为近场设备(50cm-1m)和远场设备(1m以上)。
在近场识别方面,科大讯飞的声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快速确认个人身份;在远场识别方面,采用双麦克风降噪和回声消除技术,可以有效滤除噪音,实现人体识别。
与设备的远程交互使得语音识别系统能够有效覆盖各种使用场景。
胡胜刚,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随着国内外及本土化语音技术的完善,音质和语音交互将成为判断未来智能设备是否“智能”的新标准。
作为国内优秀的一站式智能声学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圳市豪恩声学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智能声学和可穿戴设备ODM服务。
本次会议上,豪恩声学销售总监胡胜刚带来了一站式智能音响及智能硬件解决方案。
他表示:“全球智能家居、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以及用户日益苛刻的声学体验需求,必将促进声学行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而凭借优秀的后端集成,技术含量高、稳定可靠的代工平台合作伙伴将是智能设备快速产品化和规模化的关键要素,上下游集成度高的代工资源可以满足客户一站式的需求。
EMS服务也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王雷博士表示。
得益于可穿戴市场的不断成熟,很多新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除了近年来语音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时代兴起的传感器设备也进入了增长的“快车道”。
数据显示,我国可穿戴设备年销售额预计将突破亿元,达到9000万台。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体传感器网络(BSN)逐渐成熟。
BSN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无线化、网络化、信息化等诸多优势,可以实现全流程的健康追踪和服务。
本次大会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雷博士结合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医疗健康等行业热点对该领域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医疗集成电路设计、人体近距离通信、生物医学算法开发和健康大数据分析等共性关键技术。
胡俊寿,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可穿戴产品经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更加艰巨的挑战。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可穿戴产品经理胡俊寿详细介绍了华为发布的三款可穿戴产品:HUAWEI Watch、HUAWEI TalkBand N1、HUAWEI TalkBand B2。
结合其丰富的应用,他向我们展示了智能穿戴对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
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数十亿的可穿戴市场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第一个引爆点。
不过,在胡军寿看来,可穿戴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单一产品保有率较低。
并且用户需求非常多样化,因此硬件厂商需要时刻关注细分市场的发展。
结合华为自身的可穿戴产品,他认为可穿戴产品按照属性可以分为时尚性、社交性和功能性。
具体来说,产品的核心能力包括服务、算法和传感器,这些都有利于最终用户的体验。
坏事很重要。
唐浩,村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营销部经理 对于潜力巨大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掌握行业主导地位的关键是完善产业链、构建生态系统。
可穿戴设备具有软硬件一体化、跨界应用的特点。
设计、生产、研发、上市可以形成足够长的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芯片、操作系统、关键零部件等上游技术对未来可穿戴产品的前景产生深远影响。
村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营销部经理唐浩在本次会议上从可穿戴产品类型、可穿戴应用、可穿戴企业以及可穿戴设备未来形态等方面对可穿戴设备市场进行了分析,并表示: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分析可穿戴设备市场。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直击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痛点,找到产品的刚需。
OFweek投融资项目经理谢明军自智能设备发展以来,一直走在移动终端的最前沿。
有IT巨头操纵市场,有终端厂商耍花招,也有风险资本涌入。
OFweek投融资项目经理谢明军在分析可穿戴投资趋势和市场前景时预测,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万2020年,产业结构和新技术应用亮点不断。
他还详细解读了可穿戴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分布,以及智能手表、医疗健康等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
谢明军认??为,在技术不弱于国外企业的前提下,国内硬件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优秀的运营团队和清晰的商业模式。
他还指出,刚性需求缺乏、增值服务缺乏、数据孤岛严重碎片化是可穿戴行业面临的主要投资风险。
杨佐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作为IT行业的巨头,微软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
除了推出自己的智能手环和HoloLens之外,微软还投入巨资研发全球首款个人智能助理Cortana,也备受关注。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杨佐明与观众分享了微软对可穿戴产品的理解。
他认为,当前的可穿戴设备拥有很多应用和功能,但在极大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设备电池续航时间短、人机交互不流畅、用户体验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友好的产品设计。
微软的语音助手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杨佐明以空气净化器为例,向观众展示了如何利用微软小冰实现跨平台远程控制、空气质量预警。
此外,关于微软未来的可穿戴战略,杨佐明表示,与Android的碎片化和iOS的封闭性不同,微软的战略是统一移动和桌面平台,实现无缝的跨平台用户体验。
OFweek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朱毅杰 物联网涵盖了生活的日常必需品,其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OFweek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朱毅杰重点关注了2016年物联网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并对融合多个细分市场的智能穿戴设备及相关产业链进行了详细解读。
他通过分析可穿戴市场手表和医疗保健两大热点,梳理了可穿戴行业的新兴技术需求,包括灵活性、电池寿命、人机交互、后端服务等。
他认为,很多可穿戴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找到自己在产业链和市场中的定位,增加产品粘性和产品差异化,并拥有开放的心态。
圆桌讨论 经过各位嘉宾的热情发言后,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进入圆桌讨论环节。
微软(中国)高级技术顾问杨佐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可穿戴产品经理胡俊寿、霍恩声学销售总监胡胜刚、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雷博士Science、苏宁云商环保电器产品管理部产品总监苏博文等嘉宾就“未来将流行的可穿戴产品的产品形态”、“如何连接前端硬件和后端服务”、“可穿戴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硬件层次”等精彩的回答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更多现场报道、视频及演讲资料下载,请查看专题《OFweek中国可穿戴设备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