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企业服务领域的领军人物新手对谷歌、微软等巨头出手了。
一家名为Almanac的在线文档协作公司获得1万融资,针对Google Docs和Microsoft Word等老产品,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在线编辑很好,但确实一团糟。
”他们在官网上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当前文档协作流程中的明显问题:Almanac在官网显着位置列出了传统文档协作的痛点:“在某个协作文档工具中编写第一个版本”和“随后,在某即时通讯工具中,艾特同事”“部分同事没有及时阅读消息,所以重新发送了邮件中的文档链接”“更新了某项目协作工具的状态”“开始安排任务,一些同事的截止日期”“那些没有再次回复的人“在浏览器中打开12个选项卡,尝试在以前的文档版本中查找重要信息”“通过视频会议来讨论该文档”“从文档生成word文档已经修改了好几次到“最终版本”发送给领导“...这确实是现实...太难了。
那么Almanac有什么好的想法?他们首先提倡文档协作可以“情境化”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而不必举行高调的会议。
在他们看来,这种激进的办公室协作文化是不必要的。
那么年鉴做了什么?他们确实制作了一个像电子邮件一样的界面,只不过显示的消息不是来自某些客户的电子邮件,而是有关文档和动态信息流的评论 - 但以收件箱的形式。
显示方式:年鉴产品主界面视图 从市场和客户的反馈来看,这样的产品值得他们几万元的投入。
是的,有超过 50 家公司的创始人自费作为 Almanac 客户参与了这个项目。
轮融资。
有点疯狂。
在所有协作产品套件中,电子邮件是一个不那么性感但非常有趣的存在。
形式统一,但应用不同。
Google Apps 是 Google 于 2000 年推出的,最初只是一个域名品牌的电子邮件服务。
2000年,更名为GSuite工作套件,后来更名为Google Workspace。
名称不断变化,应用内容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 Gmail 始终为主线,链接包括会议应用 Meet、通讯应用 Chat、网盘应用 Drive、在线文档 Docs、企业内部培训现在打开Gmail,界面是这样的: Gmail主界面视图中的所有应用条目都放在左侧的选项卡下。
与Almanac不同的是,Gmail本身仍然作为外部沟通的入口,而Almanac则作为内部的动态展示。
于是谷歌索性又做了一个Currents应用来专门解决企业协作动态的问题。
你看,巨头在自身生态的威胁下显得有些笨拙。
这就是国外的情况。
家里的情况就更有趣了。
长期稳定的企业电子邮件赛道正在发生潜在的结构性变化。
企业邮箱是一个分散的市场。
过去,企业邮箱的技术门槛并不高。
收发邮件的功能加上存储就足够了。
因此,大大小小的企业邮箱提供商有数十家,并且许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邮箱系统。
但即便如此,网易、企业邮箱、35互联等几大独立电子邮件服务商仍然占据着50%左右的市场份额。
如今,这一赛道正在经历市场格局的洗牌。
根据企业电子邮件服务公司35互联的上市财报,他们的年收入已经从每年1万多元缩水到每年1万多元。
即使疫情增加了各个赛道对 SaaS 使用的需求,但并没有增加独立电子邮件服务的使用。
相反,阿里巴巴钉钉、腾讯企业微信等协作平台取代了它们。
这两个平台无一例外地都会自动生成每个用户的企业电子邮件,并成为协作平台的入口之一。
一位拥有十多年经验的企业电子邮件资深人士表示,大量客户正在从独立的电子邮件服务转向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协同办公+电子邮件阵营。
这是各大企业电子邮件经销商给出的反馈。
从直接收入规模来看,据说阿里邮箱与钉钉整合后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企业邮箱品牌。
与谷歌不同,钉钉并不是以电子邮件为主,而是相辅相成,因为主流的沟通并不是通过电子邮件,钉钉本身就是一个沟通工具。
钉钉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过去使用电子邮件的方式。
我们不再需要特定的登录地址和账户密码。
我们可以通过钉钉门户无需密码登录直接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更极端的是,钉钉与阿里邮箱的融合,也将电子邮件嵌入到了几乎所有的通讯信息流中。
协作者可以直接在邮件中引用钉钉文件、创建邀请日程、发起音视频会议,甚至可以发送邮件到使用卡片穿透群聊或私聊、在聊天中处理邮件、或者将邮件转为聊天。
这与年鉴非常相似。
我们不需要在众多的数字应用中疲惫不堪,也不需要切换主线。
而且世界上没有一种显示形式比电子邮件更直观、更易于使用。
也许您不再使用电子邮件了。
但您始终享受电子邮件作为协作接触点的额外好处。
对于那些已经使用电子邮件作为业务沟通方式的团队来说,钉钉放大了这种沟通方式的便利性和力量。
没有人再购买独立的企业电子邮件服务。
企业电子邮件服务并不性感,但性感的是它与企业协作的互动效果。
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协作平台策略显然已经奏效。
他们占领了大部分企业电子邮件市场份额,并为大型企业级客户收取公平的产品和服务费用。
这就是阿里云整合带来的飞轮效应。
邮箱、35邮箱等老牌电子邮件服务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非竞争产品钉钉、奇微抢走他们的客户。
事实上,没有人抢走他们的客户,但对独立邮箱的需求已经消失了。
客户转向协作需求。
当我们谈论企业电子邮件时,我们本质上是在谈论企业协作。
年鉴只是文档协作的一个小众案例,这也是他们与谷歌和微软较量的地方。
钉钉是大黄历的顶级版本,涵盖了除文档协作之外的几乎所有沟通形式。
这是阿里巴巴去年9月27日宣布成立钉钉事业部,实施集团云+钉钉一体化战略的最终体现。
原阿里云Teambition团队、阿里邮箱团队、易达团队等团队均已加入新的钉钉业务部。
很多时候,我们想知道像钉钉这样的协作平台的商业价值。
现在,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客户的使用价值必须先于平台本身的商业价值。
但什么是平台呢? “当客户在平台上创造和使用的价值大于平台本身时,平台就有意义了。
”这是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平台之一亚马逊留给企业服务领域令人难忘的座右铭。
随着本轮疫情的长期纠缠,协同办公大增长的时代滋养了此类平台的形成。
在阿里巴巴和腾讯形成协同办公+企业邮箱的产品矩阵之后,协同办公的发展带来了企业邮箱赛道的市场大洗牌,以至于我们观察到了戏剧性的品牌马太效应。
顶级客户在选择企业电子邮件服务时,可能不会看对方的功能列表和报价。
他们考虑的是大量的工作和业务场景。
需要数字化的支撑,从而催生出多种多样、巨大的应用需求。
本质上,企业客户选择从独立邮件服务转向阿里、腾讯协同办公平台,是数字化需求向一站式平台的本质转变。
这一融合大势不可逆转。
客户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的不是分散的APP、办公系统或电子邮件系统,而是一站式的工作平台。
因此,阿里巴巴、腾讯等协同办公平台+企业邮箱的产品矩阵几乎成为首选。
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上的活跃参与者纷纷提供低代码解决方案(如钉钉一贷)和私域解决方案(如WhaleQi)来解决企业的核心数字化问题。
但这还不够……如果你打开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在里面搜索“数字化”这个关键词,你会发现至少有25个地方。
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是国家给出的2018年前一些重点行业的长期纲要和数字化预期。
让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