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技、互联网、手机、房地产、电视、软件、空调、酒类等各类企业纷纷参与其中。
跨界汽车诞生了,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款得到广泛认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百度、苹果、格力、创维、富士康、乐视、小米、宝能、恒大、五粮液、魅族、曹操旅游等企业,从互联网大佬到房地产老板,从家电到科技巨头们纷纷以各种形式进入跨界造车大军。
一方面,跨国造车源于现有业务增长乏力,寻找新的增长路径;另一方面,它也看到了市场的广阔前景和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想要分一杯羹。
此外,借机炒作概念、迷惑公众的玩家也不在少数。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对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要求极高。
对于跨境汽车,玩家结合自身优势,形成深度融合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这或将成为未来跨境汽车制造的主流合作模式。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超过77.1万家,其中每年新登记超过24.8万家,增速达54.5%;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新注册企业8.4万家,居区域第一;山东、江苏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分别超过8.2万家、超过5.9万家企业;从成立时间来看,47.8%的关联公司成立时间为1-5年,其中1年内成立的关联公司比例为33.4%;从业务性质看,84.6%的关联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以来,共发生19起新能源汽车相关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