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近期备受关注。4G愿景的序幕刚刚拉开,虚拟运营商这块蛋糕再次让市场沸腾。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向11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它们将成为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运营商。据工信部介绍,这些企业不需要自己建设基础硬件设施。他们可以从三大运营商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然后用自己的品牌和渠道体系销售给用户。这意味着未来用户可以直接享受众多虚拟运营商提供的各种电信服务。几近垄断的千亿级市场刚刚开启,不少闻到血腥味的企业就开始虎视眈眈,誓要抓住这个机会。民营资本和互联网思维会把电信业“重塑”为运营商的“保姆”吗?尽管在过去二十年中进行了几次重大重组,但中国的电信行业仍然被认为是垄断行业。如今,工信部正试图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来改善这种情况。国信证券在报告中预计,未来两年三大运营商将贡献0.5%至1%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将达到62.5亿元至125亿元之间。此前,工信部已将“170”号码段作为虚拟运营商专属号码段发放,并批准了首批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合作的11家企业的接入城市。在首批名单中,具有运营经验的零售和渠道企业、电信增值服务商成为首选。2014年1月中旬,据工信部相关人士透露,中国移动也已确定合作伙伴,进入签约阶段。预计第二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即将发放。苏宁、国美、博士在其专栏。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军告诉记者:“对于抢饭碗的人来说,虚拟经营者的诱惑不小:一方面,巨大的市场潜力是看得见的;另一方面,是新的突破点,一旦原有的业务架构和品牌能够借助虚拟运营商的身份完美融合,无异于抢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入口。”对于运营商来说,除了电信改革大背景的压力外,其实也不乏自我创新的过程——在OTT(如腾讯)的冲击下,运营商迫切需要开放一些资源来打造全新生态链。在这种模式下,通过虚拟运营商的介入,运营商可以趁机重新布局渠道,将效率低下的部分“外包”给虚拟运营商。比如地信通可以解决社区营业厅问题,京东可以打通电商渠道;此外,还将进行新业态的拓展。此前,一些利润较低、用户群体相对较少的业务被虚拟运营商出售。放在眼里,还是足够吸引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虚拟运营商很难从根本上冲击传统运营商的地位。毕竟虚拟运营商租用基础运营商的服务,不具备筹建物理网络的资质。和能力,这决定了他们在三大基础运营商面前没有太多话语权。或许更像早些年的SP业务,成为服务模式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地信通创始人刘东海非常谦虚地把自己当成运营商的“保姆”。刘东海说:“我们不需要运营商‘动手’的业务,让我们来做,发工资就行。”咨询机构Nereo的统计也指出,欧洲较为开放的电信市场份额可达15%以上,但大多数国家不超过5%。在香港,有12家虚拟运营商,其市场份额不超过6%。免费模式很难打开。然而,政策的开放仅仅是个开始。虚拟运营商如何玩好这套卡组,还是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一位资深电信分析师向记者分析:“移动转售业务正式开通,最大的意义不是立即改变和颠覆什么,而是为整个电信服务产业链提供最大可能的土壤。具体来说,开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还要看实际运营情况。”现阶段,虚拟运营商最大的成本来自于服务的批发价,此前外界一直希望运营商能给予“批发价”40%的折扣,但在最终的协议中,一项流传最广的说法是60-30折,这个成本意味着至少在早期,虚拟运营商的服务不会是“颠覆性价格”,互联网领域普遍采用的免费模式也是据Nereo统计,国外移动虚拟运营商通常需要4-6年才能收回投资,3-5年运营才能盈利,这也意味着服务模式的创新将是最重要的结合国外虚拟运营商的发展情况,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对记者表示:“虚拟化有两个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一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进行创新,比如针对年轻用户的特点,提供特色手机铃声、壁纸、游戏等。另一方面,基础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的结合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京东商城副董事长赵国庆告诉记者:“京东将围绕目前1.4亿用户,对基础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业务进行重新包装,打造自己的语音、短信、彩信、移动数据包等电信业务。服务。”此外,虽然各家公司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积累和布局,但全面的电信行业运营经验还欠缺。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副经理余宁在谈及参与虚拟运营商谈判时表示:“无论运营商虚拟运营商提出什么条款,都表示同意,态度极其客气。不过,有具体怎么做干货不够,说明虚拟运营商在如何运营方面显然不够专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很多企业开始高价从运营商那里“挖人”。比如,中国联通通报市场部副总经理相继离职需要看到的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2年底,微信等OTT服务的加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信行业的竞争.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如果动作不够快,虚拟运营商可能会直接被OTT服务提供商吞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