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多角度解读:Web3.0为何重要?

时间:2023-03-14 00:14:06 科技观察

作者|杨磊,笔名刘叶景红,微信公众号“魏斯曼手记”的管理员。2017年开始从事区块链领域工作,历任行业领先企业财务运营总监、产品运营总监。业余研究Web3.0行业模型和业务逻辑,持续输出Web3.0深度思考内容。《元界笔记》是澎湃新闻杨磊创建的一个专栏。Web3.0作为下一代互联网范式,将从根本上扭转社会数据的局面,夺回“隐私自主控制”。在这样一个新的互联网范式下,必然会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比如手机+互联网催生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依托Web2.0大数据推荐算法的爆发式增长。很久以前就开始接触Web3.0这个项目,但当时还不是很了解,听不懂朋友对我说的“Web3.0socool!”,所以我还没有专门写过关于Web3的文章。0篇文章。今天,我觉得我终于对Web3.0有了一些了解,我把我对Web3.0的了解按照一定的逻辑写出来,让自己的思考更系统、更有逻辑。但是Web3.0至今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所以这篇文章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互联网的基石是社交媒体首先是对目的的解释。这一段将从我主观的角度解释我认为Web3.0的目的是什么。在此之前,推荐大家看一部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这部纪录片以TristanHarris(前谷歌工程师)的一个项目为主线,讲述了近十年蓬勃发展的社交软件对人类个体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侵蚀。在这部纪录片中,这些社交媒体公司(Meta、twitter、Instagram等)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盈利,赚最多的钱。在自由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的绝对原则是赚更多的钱。在这支独特的指挥棒下,硅谷的这些大公司无所不用其极,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攫取个人最多的注意力和时间,打包卖给广告商牟利,同时,甚至,自己也没想到,会在无形中将人类社会推向非黑即白的极端。纪录片前半部分着重分析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商业策略对个体的影响。后半部分讲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民主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于互联网,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种解释,但我对互联网最根本的价值感受就是“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要在这里定义互联网的基石是社交媒体。对于社交媒体公司来说,他们的产品不是平台,也不是聊天工具,而是用户。每个用户(你的时间、注意力、任何隐私)都被打包出售给广告商。现在的互联网产品(社交APP)的特点就是不断诱惑你去使用,不断抢夺你的注意力和时间。简而言之,它会让你上瘾,就像其他令人上瘾的产品,如烟酒和毒品一样。结果是一样的,短暂的快乐过后,你会感到疲倦、空虚和压抑。通过海量数据和个体用户行为记录,个体终端用户不再特殊。你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你的心理已经被掌握,你无处可躲。在IT巨头面前,你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你想买的其实是巨人想卖的,你想做的是巨人暗示你做的。在这些算法引导下的社交媒体下,人类的表达越来越诉诸情感,走向非黑即白的极端。商业行为利用这些特性来销售商品,政客们利用这些特性来拉票。这是一场谁更极端的比赛……这个世界上,稍微中性温和一些的理智之声,几乎已经被毁灭。收回对互联网的自主控制写到这里,我终于可以通向Web3.0了。Web3.0实际上解决的是人们通过各方面收回对互联网的自主控制权,从而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拥有自己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的价值。社交媒体巨头从用户社交时泄露的隐私数据中获利,而用户在使用这些社交产品时似乎默认了这种行为,没有任何自主决定是否出售隐私数据的权利。然而,Web3.0下的社交媒体,虽然不一定完全匿名,但必须对真实身份脱敏。当你在Web3.0上冲浪社交时,你的社交身份是一个地址,或者是一个NFT(Non-FungibleToken)头像,或者是一张赛博朋克3D图像。您在其上生成的隐私数据不能与真实的个人相关联。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联想到现实。这也是Web3.0赋予用户的核心“隐私自控”。我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来描述未来Web3.0的社会地位。你在某个Web3.0社交软件上发了一条消息,一个DApp(DecentralizedApplication,去中心化应用)试图获取你的真实物理位置,并向你发送了一个应用。检查之后,你认为它会泄露真正的隐私,然后拒绝对应用程序进行签名,DApp没有成功返回。但是另一个DApp向你申请获取你最近的NFT购买记录。你认为这不会泄露你的隐私,所以你在钱包上签名并通过。这个DApp会拿走你的NFT交易记录,同时也会支付给你一些加密货币作为报酬。这样的场景可以大致表达一些Web3.0的社交场合,但我真正想说的是,重点是“隐私自控”,而不是报酬。为什么Web3.0受到资本的追捧然后资本的解释,这一段将从我主观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Web3.0受到追捧和炒作。首先,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来看,Web3.0应该属于下一代互联网范式。众所周知,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科技巨头,对大数据的依赖度很高,但大数据分析所需的元数据是在互联网用户在线社交时产生的。可以说,数据产生的收益99%都被这些科技巨头和大数据终端服务商拿走了。例如,购物软件的推荐算法取决于你在社交平台上的点赞、分享和转发;美食软件的推荐算法取决于你所在的地理位置、你的饮食习惯、消费水平等。过去Web2.0用户没有选择权,被动地成为隐私数据上的韭菜。互联网巨头吸收了这些数据,不断迭代推荐算法,最终形成了一个拥有76亿人口的“杜鲁门世界”。作为下一代互联网范式,Web3.0将从根本上扭转社交数据的局面,夺回“隐私自主控制”。在这样一个新的互联网范式下,必然会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比如手机+互联网催生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依托Web2.0大数据推荐算法的爆发式增长。然后我会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Web3.0的未来。假设你在Web3.0上做电商,你不再依赖某宝某某阿里巴巴,通过Web3.0中间件的feed流功能来选择目标用户群,而这些用户群是愿意接受这样的products定向推广(用户已授权签名),你的广告支出95%直接给用户,5%由Web3.0协议抽取,那么这样的功能已经取代了直通车。电商配送的成本直接影响到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接受广告的类别和愿意公开的数据。Web3.0协议的作用只是用于集成和提要流。至于可共享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交由其他Web3.0项目来进行。这是Web3.0的另一大功能。筒仓操作。基于以上的描述,足以为首都开启一幅Web3.0的美图。比我说的更专业、更漂亮的人还有很多。因此,这样的叙事故事并不比元宇宙概念差。在当前投资领域没有风口的情况下,Web3.0受到资本的追捧也很正常。Web3.0给你“空投”最后说说为什么我说即使你不是投资人,也要拥抱Web3.0,这也是最实际的。因为Web3.0会给你空投,而传统社交媒体不会。广泛参与Web3.0应用。由于Web3.0与区块链的强相关性,发行治理代币几乎是必然的。大多数Web3.0应用都会选择向早期产品用户空投代币。既然社交和互动无处不在,为什么不选择Web3.0呢?不仅你的加密身份与你的真实身份脱敏,你还可以获得潜在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请记住,我绝不会提出投资意见,甚至不会建议您投资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