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在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后,可穿戴智能设备成为厂商的宠儿,成为电子产品消费的新趋势。
热点。
从苹果手表到小米手环,可穿戴智能设备正逐渐被大众接受。
然而,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尚未成熟。
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进入市场。
在快速增长时期,市场可能开始成熟。
速图研究院分析师团队基于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相关数据和调查,对上半年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进行了分析,解读了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发展迅速。
我国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始于2016年,近两年开始发展。
年市场规模已达66.2亿元。
预计2018年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7亿元,同比增长。
70.2%。
与智能手机一样,中国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巨大市场。
然而,中国目前对智能产品的消费观念还不够强烈。
近两年,可穿戴设备概念在国内开始流行,并逐渐成为电子消费的新增长点。
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1万台。
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1万台,同比增长88.1%。
用户的普及、创业的泛滥、厂商的努力、互联网巨头的火上浇油。
智能硬件市场每年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大众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认知度也快速提升。
苹果引领智能手表市场。
当智能手环的普及度稳步提升的时候,智能手表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苹果智能手表继续领跑市场,占比47.6%,接近半壁江山。
虽然Apple Watch的价格不低,但由于其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本身相对成熟,受到大多数用户的青睐。
同样是智能手机巨头的三星仅占智能手表市场的15.3%。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用户集中在一线城市。
我国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仍处于初级市场。
用户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在一线城市流行后,开始辐射二三线城市。
二三线城市也将是未来的主要市场。
二三线城市人们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认知度还不够高。
由于可穿戴智能产品产品定位不明确、功能数量较少,目前还没有能够深入人心、提高产品认知度、扩展功能的研发。
,是二三线市场普及的核心要素。
可穿戴智能设备用户性别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用户以男性为主,占比85%。
调查显示,大多数女性消费者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外观设计有要求。
然而,市面上大多数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美观度并不高,这可能是女性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白领阶层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主要消费者。
据调查统??计,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用户主要分布在白领阶层,占比40.1%。
其次,国企员工和学生也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主要消费者,占比40.1%。
15.2%和13.7%。
这些人群除了素质相对较高之外,也是信息敏感度较高的人群。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产品。
此外,白领等群体也属于亚健康群体。
智能手环具有运动监测等功能。
满足这群人的需求。
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用户越来越年轻化。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用户年龄在20岁至39岁之间,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很高,这是常识。
不过,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说,老年人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主要市场。
健康领域的研发一直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重要目标之一。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
除了健康监测外,它们还具有定位、呼救等功能。
健康监测功能是用户的主要关注点。
健康状况监测是用户关注的主要功能,其次是身份验证、通讯等方面。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的延伸。
从运动监测开始,逐渐发展到健康领域。
老年人已成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潜在市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先锋产品不断拓展市场,积极开拓差异化细分市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将日益成熟。
苏图研究院分析师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是“连接人与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数据时代除手机之外收集各种用户数据的重要终端。
佩戴在手腕上的智能设备逐渐取代手环,是智能穿戴设备功能日益丰富的体现。
随着智能家居等依赖网络连接的一系列智能生态系统逐渐形成,智能穿戴设备是离人们最近的智能设备。
在承担收集用户数据任务的同时,它还将扮演控制终端的角色。
尽管如此,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无论是功能技术还是用户覆盖率都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未来构建智能生态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