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Razer Nabu手环、Apple Apple Watch、Perfect Zero鞋等三款可穿戴设备相继发布。
可穿戴概念再次引爆,成为行业焦点。
纵观市场,可穿戴设备虽然品类繁多,但用户和市场的表现总是不错,但并不受欢迎。
受固有思维影响,可穿戴领域的发展在蓝海面前陷入深思。
可穿戴设备的现状可穿戴设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继智能手机之后,互联网和手机等相关产业纷纷将研发重点转向可穿戴领域。
发布的产品通常是智能手环、手表、眼镜等型号。
主要围绕智能手机进行功能扩展,主要满足用户社交、健康监测、位置服务、智能管理等需求。
华为、中兴、小米、雷蛇、完美等国内企业在可穿戴领域积极布局,践行社交和健康理念,用户瞄准消费潜力巨大的年轻人。
但由于产品功能相似,用户同质化程度较高。
消费者动机较弱,对可穿戴设备的认知趋于概念性辅助工具。
可穿戴设备同质化程度高,功能独立,扩大用户市场。
宏观层面,虽然可穿戴设备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业界普遍乐观。
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6.1亿元,出货量达到1万台。
业内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和出货量将增长近20倍。
去年以来,国内可穿戴领域已有30多个投资案例,主要涉及手表、手环、医疗健康等行业。
尝试将游戏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结合起来,正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迹象。
近日,完美发布全新客户端游戏《射雕Zero》,同时推出可穿戴设备零鞋,首次与网络游戏结合,展现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模式。
对于鞋款设计的灵感来源,《射雕Zero》负责人表示,“零鞋让玩家可以随时随地体验游戏的乐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玩家之间的绝佳融合。
”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还能体现正能量的作用,成为健康、绿色的网络游戏及衍生品的典范。
”可穿戴设备的同质化严重拓宽了用户市场。
横向对比发现零鞋和雷蛇的。
Nabu手环都注重健康游戏和社交互动的理念。
它们通过蓝牙传输进行数据交互,并通过手机App连接到服务器。
作为一款游戏覆盖,功能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从这一点来看,产品从用户的角度提供了增加用户粘性的媒介。
可穿戴设备更多地发挥着用户访问的作用,是次要的辅助工具。
。
功能独立是发展初期的理想趋势。
大家尝试试水,用常规的业务逻辑来服务于主业,这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小编认为,功能独立才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最终形态。
自己驱动而不是用户驱动,以自己为标杆而不是市场为标杆,才是理想的趋势。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可穿戴、便捷、刚需、实用”的八字更能表征可穿戴设备。
现阶段,很多可穿戴设备要么外观笨拙、佩戴不方便,要么功能简单。
他们还需要依靠其他智能设备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协调。
殊不知手机本身也可以替代可穿戴设备的部分功能,让用户没有消费。
刚性需求。
因此,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应该是功能独立、数据交互的。
目标用户绝不仅仅是年轻人。
当然,技术突破可能是最大的障碍。